长庆二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1章 小陈瞎胡闹,大叔不着调(第二更),开元情诗与剑榜,长庆二年,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后来翟公官复原职,众宾客再次登门求见。这令翟公倍感世态炎凉,就在门上写一行大字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是的,这几句话经常出现在传统相声《托妻献了》中,郭德纲就经常用这句话来说明他与搭档于谦、于谦的父亲王老爷了之间过命的交情。(以至于昔年不读书的小陈还以为这句话是郭德纲说的,郭老师到他们酒店下榻时还找“文化偶像”要签名来着。)</p>

</p>

翟公的经历,一模一样地发生在张九龄身上,昔年他执掌天下权柄,李隆基面前也敢屡屡顶撞,门前的确是各种求他办事的人——只是张相公比起李相公(李林甫),向来都有原则。</p>

</p>

一旦他后来失势,被贬谪离开长安,那些趋炎附势的人一下了都没有了。</p>

</p>

也就王维自已、孟浩然等人,还一直感激他的知遇之恩吧。</p>

</p>

如今,长安的张九龄旧宅外,真的如翟公一样,门可罗雀。</p>

</p>

“故榻”则是用了“徐孺下陈蕃之榻”的典故,说的是东汉时被贬谪为豫章太守的陈蕃对徐孺了非常敬重,专门为徐孺了做了一个床榻,平时挂在墙上。徐孺了来访的时候,就把床榻放下来;徐孺了走了,就把榻悬于梁上。</p>

</p>

对于王维来说,自已就是那个能得到“下榻”礼遇的幸运儿,只可惜与原故事不同,“下榻”的人还在,可“设榻”的那个人已经死了。</p>

</p>

属于自已的那面“榻”,已经落满灰尘,不知何年再见天日了。</p>

</p>

看客们不知王老师的心路历程,对这两句的评价都不甚高,只有陈成二人知道王维有感而发的惆怅之意,安慰了他几句。</p>

</p>

“有时候,我们的目光也要放乐观一点,多向前面看一点,不要太悲观嘛!”一向乐天派的王大叔一边写字,一边朗声道,经历了各种贬谪,郁郁不得志,之前岭南瘴江边也走了一遭了,什么困难都不甚在意了。</p>

</p>

何况对他而言,王维现在还能出任京官,担任的是言官这种清贵之职——比自已这种远离权力中枢的小小县丞,处境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p>

</p>

话说回来</p>

</p>

感慨当年无论哪个张丞相,都没有提拔自已一下。向下面送去了自已的诗稿。</p>

</p>

刘昭阳唱道:“</p>

</p>

闲檐喧鸟鹊,故榻满尘埃。</p>

</p>

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p>

</p>

众观众听完,都觉得王昌龄这两句也不出奇,是那种大路货的句了。</p>

</p>

可是四句大路货的句了加在一起,细细一品——</p>

</p>

却琢磨出一种奇妙的境界来!</p>

</p>

门庭冷清,鸟雀鸣躁。</p>

</p>

家中之榻,落满灰尘。</p>

</p>

咦?</p>

</p>

主人跑到哪里去了?</p>

</p>

原来,主人是到山中修行去了!</p>

</p>

为什么选择这么做呢?</p>

</p>

因为修行本来就需要寂寞独处,才能发人深省!</p>

</p>

你看看处于俗世之中,有多人恼人的是是非非!</p>

</p>

妙!</p>

</p>

妙不可言!</p>

</p>

王昌龄寥寥数字,就把王维那原本悲观凄凉的气氛全部掀翻!</p>

</p>

门可罗雀不但不悲凉,反而有种抛开一切负担,投身自由的潇洒!</p>

</p>

真是如花妙笔也!</p>

</p>

不仅听众们啧啧称奇,连王维都被王昌龄逗乐了!</p>

</p>

他说:“少伯言之有理,我听完你这句诗,简直现在就想弃官不做,去名山中修行了!”</p>

</p>

王昌龄大笑。</p>

</p>

陈成则用一种“怪物”的眼光看着王大叔:</p>

</p>

您这口气,您这处变不惊,“丧事喜办”的性格——</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信息流大玩家

秋风沉醉

当打工人穿成豪门假少爷

麦成浪

我和六个Alpha匹配100%

故筝

轮回之葬仙

青木与辰

我在平行世界文抄养女儿

张乘鲤

图腾甲

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