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下的秋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看书要看野,懵懂碎片,榕树下的秋哥,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inf 看书要看野、记书要记史、做事要做道、做人要做儒!
这句话本来是和一个朋友在聊天的时候,话说到哪儿,自然说出来。可我没想到的是当这句话在qq对话框里显示在他的电脑前之后,他居然马上就修改了自己的个性签名,把这段话改成了他的签名。我当时就晕了!因为按照这样的话,这些年来大概自己认为说出的话还算比较经典的浓缩的语言,堆积起来还是有很多了。就像n年前没事自己老是爱记录一些这样的短句,也因此可能对此的思考相对比较多一些,也因此让一些朋友误认为我是学哲学出身的。呵呵,对人的认识大概也可以从这些上看出一点,你的表现基本就会被人以自己的观念去归类。这一归类的结果,你在朋友的心里或者感受中就是这一类型的人了。但愿没有人因为我的表现把我归结为比较差的类型,但这也只是我自己的希望而已,事实上如果没有人把我往差的类型归类,我也不太清楚自己是不是还有那些做得相对不是很好的。
好了,话匣子一打开似乎就如同洪水一般有覆水难收之势,还是言归正传。
看书要看野。历来改朝换代总会有新的君主要审视一下前朝,对于自己通过各种方法推翻的朝代总会有一些太主观的认识。比如前朝一定是暴政,因为如果不是暴政,那么自己为什么要推翻呢!其实在历史上大家都非常清楚,有时候改朝换代的原因是很多的。为了称霸,为了别的理由都有可能促使政权的更改。但当政的君主却要以此为最大的理由,否则不足以服众,因此总会找出n多的理由来证明自己当政是正确的,修改史料的记载只是其中的一个手法而已。由此,正史的很多记载并不能说明或者完全正确的去判断当时朝政的实际状况。而野史却不受此限制,野史大部分最开始的传播是靠老百姓的日常状态开始记录的,比如戏剧、聊天等等。当然也因此会有很多在传播途径中被修改的,但主体的思路却会被保留下来,因此从认识的主体意义来说,看野史比正史在对事物和人物的判断上更具有一些可依据的理由。
记书要记史。这里的史就是正史了。不管改朝换代的君主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对史记做了什么修改,但主要的事件和时间却是野史不能达到的。这里面有专业的问题,同时也有对时间和事件发生的准确性定义的问题。虽然在一些过程和结果当中,君主会从维护自己的统治出发,但发生事件的时间却是官方确定的。对于正史中这些朝代和事件变更的主要记载是正史中我们最可以信赖和具有依据的资料。野史在某种程度上的修饰是为了让事件能得以传播,所以在真实性以及一些数据和时间上往往会有部分的修改,以防止被当权者借此论罪或牵连。如果我们要正确的去了解历史事件,那么选择正史就是必须的。
做事要做道。此道是指“道家”。自古中国有很多学派和思想定义。“道家”的指导思想是相信轮回,相信万事万物均有自己的定数。按照现在的理解来说应该是指因果关系。如果你做事以义当先,那么你也会获得义的回报;同样的道理,如果你以“暴”为风格,那么也会被“暴”制约。现在的市场经济是全球化,逐渐在向着同步化发展。以前咨询不发达,交通不畅通的情况下,人和商均可以依靠自己的积累来达成信誉的保证,但现在更多的往来是陌生之间的开始,这些开始中不论是那种结果,如果你的出发依据是站在一个公众认可的范围,那么你的回报同样也是被公众所认可的;反之依然。
做人要做儒。这里的儒就是指“儒家”了。或许是因为孔子的影响以及历朝历代对于儒家的推崇,中国有很多研究儒家思想的人和机构。儒家思想归结到点上大概范围也就是一句话以仁、诚、义、信等等为思想准则,从善、从宽来为人。也因此在当代有很多被喻为儒商的人存在。商以利为主,加上儒,就说明商的变化已经不单从利,而是更多以做人的原则来对待商。大而言之可以说是实现回馈社会的一个比较高的境界。做人若当如此,那么懂得回报、懂得感恩、懂得宽容、懂得以仁义为根本,那么你这个人也就真的做好了一个人,这比人字也就写得有声有色,光彩非凡了。
以上纯为自己的胡言乱语,因此对于批判和指责,本人概不回应。一布衣者,不为名利而写的东西,大家完全可视为乱语者的笑谈。
2008-06-14
inf。inf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