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吃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06、两个问题,长命女,我想吃肉,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问三姨要怎么做?】桓嶷心底划过一丝戒备,为梁玉辩解道:“梁氏向来安份守己,三姨想必遇不到这样事情吧?”
桓琚嘲笑道:“学会与你爹使心眼了?叫你问你便问。”
桓嶷忙说:“儿不敢,只是担心三姨,本就是两难事情。”
【所以啊,不能让人逼得你两难。】桓琚道:“问去吧。”
桓嶷先问桓琚:“阿爹,三姨真不能回京吗?”
桓琚笑了:“她也算有功,什么时候想回来就什么时候回来,你再问问她想不想回吧。”
桓嶷脑袋了一圈,回到东宫去思考如何措词。提笔写了两行,又抹了,将纸揉成一团掷在地上,扯来另一张纸接着写,依旧不满意,再涂再扔。不消一会儿功夫,地上已散了好纸团,白纸团落在红地毯上,颜色颇为相衬。
孙顺踮着脚尖趋进来,蹲下来将纸团一一拣起。桓嶷低垂脑袋没有动,将眼睛往上翻了一翻,瞥出两道光来看他:“别拣啦,扔完了一块儿拣吧。”
孙顺本不是为了拣废纸来,直起身来道:“奴婢闲着也是闲着。”
“你很闲?”
孙顺笑道:“殿下吩咐给三姨准备东西都准备好了,不过——殿下,三姨这回也是有功吧?还不赦回来吗?”
桓嶷想得仔细,梁玉孤身出逃,又杀了个回马枪当向导,从京城带过去东西几乎都丢了,可不能让她在楣州受苦了。三月初十是梁玉生日,三月初时候楣州局势正紧张,梁玉生死未卜,桓嶷担心还来不及,也没心思给她过生日,这个必须得补。两件事情凑在一起,楣州捷报一传来,桓嶷就命令孙顺去准备了。
桓嶷道:“叫你准备你就准备,不管在楣州还是在京城,不都得使吗?”他继续抱着头,又团了八个纸团扔了,终于打定主意——就照原样把话复述一遍,连同当时情境一起都写在信里,以供梁玉参考。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信写完,连同给梁玉准备物品,都派人送往楣州,押送除了东宫所派人员,还有一个王郎。王郎上京行李只有半麻袋,回程拖了长长一列车队。接到梁玉信件人几乎都回了信,除了信件,也各有物品相赠。
梁玉写信给梁府,又讨要了一种子以及农具。到了楣州之后才发现,此地所用农具并不如打小常见好使,辕也笨重,锹铲都不顺手连织机都比家里难用。这才值几个钱?梁满仓与南氏给她装了好几车。梁玉在信里写明,她得在楣州陪袁樵。梁玉也猜到了,楣州事情一出,肯定有人会为她求情,桓琚多半会赦她,但是袁樵肯定得留在楣县,则她须得陪着。
说了亲闺女要陪着准女婿,南氏纵然思念女儿,还是没有吵闹着要她回来。只是又多加了几箱衣服首饰给女儿送过去,亲笔写了信,让梁玉装得贤惠一点。
其余如丰邑公主等,都有相赠。梁玉算着日子,给刘湘湘信里又问候了她新生儿,刘湘湘回信里则写:你终于杀出一条血路去了,路已开了,就不要再涉险了,万望珍重。朝廷那里,只要有机会,家都会想办法把你赦回来。
~~~~~~~~~~~~~~
刘湘湘信还在路上颠簸时候,楣州已接到了朝廷对于杨仕达叛乱事件后续安排。
军事事紧急文书比押送家具要快得多,三月末,结果便出来了。张轨接掌了防备,令他整顿军备、剿灭残匪。何刺史殉国,追赠了个光禄夫,多荫一子,死后哀荣。王司马在守城期间也不曾懈怠,都免了之前失查之罪,令他暂代刺史之职。袁樵有功,但是却不升他职位,而加了一个朝散夫散官。
朝散夫从五品下,相对于袁樵年龄而言,许多人背后嘀咕他跟梁玉定亲定得相当划算。
梁玉得到了赦免,既赦了,她就不是犯人,也不必一定要在楣州。她还是选择了留下来。袁樵需要政绩,她也需要表现自己能力。在京城里四下串连,无论做成了多少事,她心里都不踏实,不如在楣州干点正事再回去。所以她写信跟家里要种子、要农具,就在楣州踏踏实实过上两年。
她看出来了,皇帝把袁樵留在楣州多半不是还记着他偷跑过来错,应该是要让袁樵把楣县给治理好。既为国平乱,也锻炼一下袁樵,否则断不至于给袁樵五品散官。如果按照这个思路来推测,袁樵要么把楣县折腾得不成样子被调回去受罚,要么就得干出成绩来给朝廷看,才能升职回京。
治理地方怎么看出成效呢?梁玉琢磨着,至少得打出一季粮食,丰收了,才有得说道。其余户口增加啦、兴修水利啦、兴办学校啦,都在其次。
这跟她目标不谋而合。这样一个好机会,到哪里找去?现在回京,又是天天打猎打球,说不定还要打打人。都不踏实,不如楣州好。她还不放心美娘,美娘父母都死了,叔叔杨信也死了,十岁姑娘,有家有业也不定能守得住。自己在这里过两年,美娘也长了,总能有点自保能力。
权衡利弊,梁玉还是留了下来。唯一缺憾是不能马上回去见南氏,好让母亲安心。为此,梁玉打算每旬都写一封长信,向南氏汇报生活情况,免得南氏过份担心。
刘、杨二夫人对她选择相当满意,刘夫人道:“咱们也不必在这里过很久,圣人将佛奴留下来,当是为了安抚楣州。”袁樵在楣县表现可圈可点,但是时间太短,政绩也没做得出来,是得多干点实事才好。实职没升,散官给了,也是对袁樵认可。一旦做了朝散夫,就可以荫了袁先去太学读书了。不过这个也不着急,袁先暂时在自家读书也行,等回了京再进太学。或许到那个时候直接进了国子学也说不定,一步到位更好。
杨夫人也说:“辛苦你啦。”
梁玉谦逊地道:“都是应该,就是我太淘气,怕惹您生气。”
杀人放火事儿都干了,还能淘气成什么样子呢?杨夫人宽容而慈祥地道:“你书读得很好,琴也学得不错,哪里淘气了?”
梁玉就说:“是您不与我计较,我都明白。”真要计较,袁家几百年规矩,杨夫人娘家讲究也不比袁家少,一样一样挑剔,绝对能让喝茶品只知道“好喝”、“不好喝”人气得想打人。
两人互相吹捧一回,刘夫人倚着凭几只管笑。吹捧得差不多了,梁玉继续向杨夫人请教音律。杨夫人也乐得教她,与当年吴裁缝一样,遇着个举一反三学生,当老师教得也痛快。
学了一个上午,梁玉就向两位请了下午假,说要出去走走。她当流放犯时候,楣州也分给她土地了,现在虽然蒙赦,她不打算回去,楣州平了杨仕达,官府手里土地正多,也就没有收回,梁玉打算亲自去种种看。
杨夫人道:“何必自己去辛苦呢?”她管理家务是一把好手,经营庄园也做得,但从来没见过当家主母自己下地。
梁玉道:“这里水土与家乡不同,物种也有差异,我从家里带了种子来,须得亲自看着才好。这里有老农比我会种田,可是会跟小先生说多少就不一定了。”
杨夫人感动地道:“辛苦你啦。”
梁玉笑眯眯:“我也就这个熟。”
两人又客气了一回,等袁先过来一起用过午饭,两位夫人要歇个晌,梁玉便出了后院。
~~~~~~~~~~~~~
杨仕达平了,楣州城秩序想要恢复如初却不那么容易,为了抬高城墙拆了不少屋子。袁樵特别方,当时梁玉走了,他首先把杨仕达宅子墙给拆子,砖石滚木不够用了,就再拆梁玉,接下来才是拆别人家。没拆完部分,留着安放移入城百姓,百姓们房子被他给烧了,一时半会儿回不去,梁那宅子索性就不要了——反正当初也是何刺史送,她也打算临走再还给州府。
后院后门通一条小街,街上也有不少人家,其中一处宅子是杨仕达一个侄子私下置,查出来之后就罚没了,袁樵将它作为“补偿”发给梁玉,用以安排梁玉带来骑士。
梁玉带上吕娘子等从后门出去,领了几个骑士纵马出城。
吕娘子与她并辔而行,虽在马上还是气喘吁吁,问道:“三娘,你怎么跑得这般快?”
梁玉道:“先去看地,回来还有事呢。”
吕娘子道:“还有什么事?”
“我想见一见苏征。”
“他?”
“嗯,总觉得他不简单。”
吕娘子发了嘲讽笑声:“选了杨仕达,就很简单了。”
梁玉不再与她争辩,扬鞭一指:“到了。”
分给她几十亩地算是比较不错田了,周围田里已经有人耕作了,梁玉田里也雇了人在种。梁玉远远地跳下马,留人看马,步行到上了田梗。田间耕作人都很忙,都在抢种一季庄稼。梁玉蹲下来捏了把土,用马鞭又掘了一回地,起身拍拍手。又往水渠那里看了一回,发现水渠情况要更糟糕一点。
楣州水渠还是当年那位“朱公”在任时候修,看得出来当时修得很用心,但是后来保养却令人叹息。这渠有一部分干渠两侧砌了石块,保存就比较好,没有砌石部分淤积就严重。梁玉知道,凡修水渠,用石砌是得下功夫。部分乡间水渠是就地开挖而已,每年冬天水枯了,官府征徭役去挖一挖。
楣州之前长官在这方面是渎职,疏浚做了,但是极不认真。【现在是春天,正播种时候,接下来也是得人看着捉虫除草,到哪里再征人干这个?今年又得凑合着干了。我要种子也是,等到送了来,怕也过了生长季节。好在今年免了租赋,楣州能养活自己就能对朝廷交差了。】
“今冬疏浚水渠,明春播种,明年秋年才能见效,”梁玉对吕娘子说,“咱们至少要在这里再过两年。”
吕娘子道:“要是没有意外,过上三年才好呢。那样干事才能更多。三娘,你就看着这几十亩田吗?”
“唔,我是有旁想法,不过要等。我还不曾进村里仔细看过,吕师,找几件旧衣裳,咱们悄悄地往各处转上一转。”
“好。三娘真要见那个苏征?我看他比当年老鼠精也高明不到哪里去。”
“他可是识破了咱们,见一见也没有坏处,出来不就是长见识么?”崔颖问出来口供给梁玉看过了,当时是为了与梁玉核实情况,梁玉便对苏征产生了兴趣。再不见一见这个人,苏征就要给押到京城斩首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