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卫渊上书《对西夏攻防总略》
z咏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6章 卫渊上书《对西夏攻防总略》,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z咏橘,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听到这里,文彦博神情有些变化,沉声道:“伱想要什么?或者说,本相又能帮到你什么?”</p>
卫渊应声道:“今日之议,乃是官家与我等商议是否要对西夏用兵,该派何人为帅,我想举荐杨怀仁,但是我资历太浅,若是文相能够举荐,官家必会斟酌考虑。”</p>
他不是没想过让岳丈举荐杨怀仁。</p>
但师徒二人同时举荐一人,多少是有些任人唯亲的嫌疑。</p>
师徒共同举荐,这种事,在私底下,固然可以。</p>
可是在这种正儿八经的议事上,不妥。</p>
但是与文彦博做个交换,那么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p>
这场政治交易在文彦博看来也无不可,只是.杨怀仁?</p>
年轻将领,没有上过战场,威望也不如延边种家,怎么能突然举荐他为帅?</p>
需要一个理由.</p>
文彦博道:“无端举荐,你就不怕官家起疑?”</p>
他解决政敌的惯用手段,就是‘莫须有’,朝廷可能对你有疑心,官家可能怀疑你不诚</p>
说难听点,就是挑拨离间。</p>
但这里的起疑,是他想要个万全的回答,否则,不易举荐杨怀仁为帅。</p>
卫渊笑道:“今早,荡虏军副指挥使杨怀仁在军中与上百名武将对决,全胜。”</p>
“如今坊间都传,杨怀仁不负杨家将之名。”</p>
缺身份?杨怀仁乃荡虏军副指挥使。</p>
缺背景?名将之后。</p>
缺能力?与上百名武将对决全胜,而且卫渊早已向官家说,此人擅用兵、练兵。</p>
缺资历?所以需要用到文彦博来举荐了。</p>
文彦博思虑片刻,道:“走吧,一同入宫面圣。”</p>
闻言,卫渊嘴角微微上扬。</p>
他知道,此事成了。</p>
来到皇帝寝宫。</p>
几人坐在赵祯的床榻前。</p>
卫渊献‘对西夏攻防总略’。</p>
他认真研究过范仲淹经略西夏之事,也从狄青与西夏的对战中有所感悟。</p>
所谓对西夏攻防总略,无外乎就是战时该怎么打,打完以后又该如何。</p>
总结起来就四个字:步步为营。</p>
与当年范仲淹对西夏之策略不谋而合。</p>
这份总略里,也详细提到了整改边军一事。</p>
即将各部、各番号所属军队进行整合,统一训练、任职,作战。</p>
且根据敌之寡众,长期向西夏边境进行滋扰,营田实边,主张主动发起小规模冲突,即避免大规模作战,小规模出击,如遇敌军大部主力,仍是以防守为主。</p>
待边境渐丰,遂转守为攻。</p>
为了不使让赵祯察觉到卫渊经营延边的真实目的,还特意提出,与西夏接壤各边城将领每三年一轮换。</p>
试图将那里打造成一个为大周源源不断培养出将才得地方。</p>
赵祯看过以后让众人传阅,缓缓道:“卫卿这份总略写得很详细,诸君以为如何?”</p>
文彦博率先发言,“按照此总略经略延边,至多十年,西夏将不足为患。”</p>
当年韩章跟着范仲淹经营过延边,所以很清楚,卫渊的这份总略,就是在范仲淹的策略上进行创新。</p>
起初,他年轻气盛,认为羽翼已丰满,遂主动向西夏发动大规模战役,导致兵败,经营数年之劳苦毁于一旦。</p>
从那以后,就践行起范仲淹的策略,那就是以积极防守为主。</p>
如今,看到卫渊所写之总略,他岂能反对?若是反对了,就是在质疑范仲淹了。</p>
“臣也认为可行。”</p>
“只是对西夏之战,要投入多少兵力,何人挂帅,打出怎样一个结果,仍需商议才可断定。”</p>
韩章表明自己的立场。</p>
赵祯道:“此事朕与卫卿早有商议,就用延边诸州府之兵力即可,若有扩大战势之情况,再行商议。”</p>
“至于这挂帅之人,朕正在思虑,诸君可有举荐人选?不妨说来听听。”</p>
一旦绝对对外作战,询问士大夫举荐合适将帅,是不成文的规定。</p>
最终,皇帝在众人举荐下,挑选一可堪大用的将才。</p>
韩章举荐的人选是种谔。</p>
当初他与范仲淹经略延边时对种谔是最为熟悉。</p>
待韩章话音刚落,文彦博赫然开口道:</p>
“官家,臣这里倒是有一个合适的人选。”</p>
“臣入宫之前听坊间传闻,杨无敌后人杨怀仁有万夫莫当之勇,今日于军中与各将领比武也是无一败绩。”</p>
举荐杨怀仁?</p>
赵祯微微皱起眉头。</p>
这时,卫渊突然一笑,想要引起众人注意。</p>
文彦博故作不解道:“卫将军何故发笑?听闻这杨怀仁乃你部下之将,莫非是卫将军认为,杨怀仁难堪大用?”</p>
卫渊连忙摇头道:“非也,文相误会了。”</p>
“下官笑是因为文相举荐之人与下官不谋而合,这杨怀仁可堪大用。”</p>
文彦博抚须道:“卫将军也向官家举荐了杨怀仁?”</p>
赵祯点头道:“卫卿的确向朕提过杨怀仁,此事容后再议。”</p>
卫渊能做的,不能做的,都已经做了,只能听天由命了。</p>
不管何人为帅,顾廷烨都要去渭州。</p>
杨怀仁去了,朝野上下的人都会盯着他,不会有太多人盯着顾廷烨。</p>
卫家与顾家的关系,在顾偃开请求卫渊照拂一二时,就已是荣辱与共。</p>
所以,他可以放心的去用顾廷烨。</p>
待众人相继离开皇宫以后,赵祯亦在思虑,到底该不该用杨怀仁。</p>
从形势上来判断,种谔才是那个该挂帅的人选。</p>
只是卫渊与文彦博都举荐了杨怀仁,又不好不用。</p>
毕竟,赵祯要用文彦博制衡韩章,若是在对西夏用兵的事情上不采取文彦博的建议,不利于他与韩章之间的制衡。</p>
思虑再三,赵祯才做出决定。</p>
分两路出击,一路以种谔为帅,领军三万。</p>
另外一路归杨怀仁率领,仍是领军三万。</p>
稍后,赵祯又看着放在身边的《对西夏攻防总略》,喃喃道:</p>
“卫卿之才强于狄卿啊。”</p>
(本章完)</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