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率以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4章 土法炼钢,初唐小闲人,子率以正,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三人一同来到张三叔家,李让用木炭画出了鼓风箱大致的样子,便和两位长辈一同动手起来。
有曲辕犁珠玉在前,两人也没有多问李让弄这些东西是用来干嘛,这倒是省了李让不少口舌。
半个时辰之后,一架外表望着与棺材差不多的鼓风箱就呈现在三人面前。
张家二叔和三叔充分展示了工具人该有的品格,李让叫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
三人将鼓风机扛到张二叔家,李让告知了两人此物的用途,交代他们和点稀泥将此物链接到炼铁的炉子上,自己便找来一些木炭开始研磨起来。
高碳钢,顾名思义,便是含碳量比较高的钢材,其坚韧度和延展性都不是大唐的钢材能比的。
想要炼出高碳钢,自然烧不了木炭。
说起来,这木炭真的是个好东西,能过滤毒素,能用来制作火药,就连炼钢都不开它。
忙碌了一整天,李让磨完木炭,炉子也改造成功了。
眼见张二叔和三叔目光灼灼的盯着自己,等待下一步的指示,李让大手一挥道:“该吃饭了!”
说完,率先朝田埂边走去。
两人面面相觑,随后只得跟在李让身后去觅食。
倒不是李让不急,主要是炉子上的稀泥没干,开不了火,烧火烘干的炉子会开裂。
三人来到田埂边上,以王叔和赵大伯为首的几个汉子顿时凑了上来。
“二娃子,额已经跟大家都说了,这几天不去长安。”
望着邀功似的王叔,李让也没让他失望,伸出大拇指肯定道:“王叔,干得漂亮!”
得了李让的夸奖,王叔顿时眉开眼笑起来。
“不妨事不妨事,额是村长,有这个义务提醒大家。”
王叔谦虚了一句,随即问道:“二娃子,长安去不了,县城总能去吧,雨季来了,夏收的粮食可禁不起久放,会长芽滴。”
“县城可以去!”
李让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夏粮收上来,官府会派差役来村子里收税。
但剩下的粮食官仓和那些粮商可不会上门来收,只能村里人赶着牛车去县城或者长安卖。
往年都是去长安,因为长安东市的粮商给的价格要好一点。
但今年李让既然不让大家去长安,那去县城也行,左右也亏不了几个钱。
闲聊了一阵之后,李让说道:“王叔,张家二叔和三叔这几日可能要和小侄忙碌一阵,下不了地,只能劳驾您和诸位长辈多担待点。”
“这有啥问题么,恁要干啥尽管干,恁王叔还莫老咧,这点粮食,村里人一人一镰刀,三天都收光咧。”
“行,那就劳驾诸位长辈了,等夏粮入土,小侄请大家喝酒,不醉不归那种!”
王叔的话说得豪迈,李让也不由得被感染。
太平村这些长辈,对他好得确实没话说。
坐在田埂边上,吃着粗粮,吹着天南地北的牛逼,不知不觉,夜已深。
一众村民看着眼前他们努力了三天的成果,脸上全都露出满足的神情。
三天时间翻出六百亩土地,这要是放在以前,谁敢想
“都死回去睡了,明日收粮!”
王叔喊了一嗓子,村民们顿时一哄而散。
是该回去睡觉了,翻地固然有成就感,但收粮才是重中之重。
李让回到小楼里,睡得格外安心。
第二天一大早,李让便来到了张二叔家。
比他更早的是村民们,天还不亮就扛着镰刀下了地。
这一天,整个关中平原都热闹了起来,一年一度的夏收,就在这么一个普通又平凡的早晨开始了。
若是有人此刻能飞到天上,定能看见此时的关中平原上秘密慢慢的布满了小点,那是一堆又一堆的麦垛在田野上竖了起来。
这些麦垛,最终都会成为奠定大唐盛世的基石。
什么是盛世,有足够的人,还有足够的粮食,那就是盛世。
现在大唐粮食不多,人口也不多,但...总有一天,人们能看见盛世的曙光。
李让和两个叔叔也没闲着,浩浩荡荡的开始了他的炼钢大计。
张二叔负责烧火,张三叔负责将风箱拉得轰隆作响,李让则是负责观察和记录。
他不指望第一炉就练出合适的钢材,所以这实验数据就显得尤为重要。
投放了多少原料,出炉时需要加入多少碳粉,都需要详细记录。
炉子里的木炭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散成飞灰,陶土做成的坩埚中,铁水也开始融化。
大热的天气再加上火炉的炙烤,很快就让三人汗流浃背。
感受着火炉的炙烤,张二叔满脸激动的看着风箱夸赞道:“好宝贝,当真是好宝贝,有了这么高的温度,老汉断定,这一炉铁必能出钢。”
张二叔是铁匠,一个铁匠平生最大的追求,就是能炼出一炉好钢。
炉子之中的木炭急速燃烧,透过璧炉上的观察窗,几人很容易就能看见通红的铁水上不断的冒出黑点,又被极高的温度消融。
那些黑点就是铁水之中的杂质,只需要将杂质烧完,铁水便能出炉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