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第124章 这帮子孙之中也就你配和我打团
林家龙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26.第124章 这帮子孙之中也就你配和我打团,大唐李二:恁祖宗来了!,林家龙女,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哦还有一个任用宦官逼反仆固怀恩,这里面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小故事。仆固怀恩被迫造反的时候,他的母亲责怪他不该造反,提着刀满院子追杀他,一边追一边喊“我要为国家诛杀这个逆贼,取出他的心肝向三军道歉”。</p>
后来听说仆固怀恩病死后,李豫还有些遗憾,说仆固怀恩不是反贼,只是被人给误导了。</p>
在李清的建议下,在贞观年休息了两天之后,李清和李世民一起,带着至德二年的李豫前往广德元年。</p>
两个李豫年岁差距不大,而且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很快李豫便相信了面前之人的身份。</p>
李世民满意地看着面前的好重重重孙子,表示这帮子孙之中也就伱配和我打团。在他看来,其他的子孙,从李治开始,都有各种各样原则性的毛病,而面前的这个李豫,可以说是矮子里头最高的那位了。</p>
李豫受宠若惊,能得到太宗爷爷如此的评价,李豫感觉这辈子都他娘的值了。</p>
然而李世民没想到的是,李清又双叒叕藏了一手。</p>
倒也不是李清故意想藏,只是武德朝已经被激活,他现在正在激动呢。</p>
真想把李建成和李世民一起扔到唐末,试一试成色。看看到底是我唐翻宗李建成能够荡平朱温,还是李世民……好吧,经过历史考验的李世民对付黄巢和朱温应该是没什么问题。</p>
嗯……不过话说回来,别说李建成了,就算是李元吉,恐怕都比唐僖宗类人。</p>
不知李清在胡思乱想什么的李世民提议道:“正巧现在无事,不如先带着李豫去看看他儿子怎么逃出长安的吧。”</p>
李世民的想法是好的,在他看来不能光让自己拉血压。好不容易有一个有作为的子孙,必须得带着他一起拉血压。</p>
这话刚一出口,就见外面的鱼朝恩就慌慌张张地跑过来。</p>
见到李豫之后立刻下拜,但在看到李世民和李清的时候,他忽然住嘴不言,而是用询问的眼光看向李豫。</p>
“这位不是外人,乃是我大唐太宗陛下,你不必隐晦,有什么事情直言便可。”李豫如是介绍道。</p>
鱼朝恩心里一惊,但现在显然还不是震惊的时候,毕竟大的马上就要来了。他也来不及想什么有的没的,立刻伏在地上高声叫道:“陛下!吐蕃业已入寇,泾州刺史高晖引吐蕃军入寇邻州,已经攻下奉天、武功,朝着长安来了!”</p>
“什么?!”李豫大惊失色,他双手攥起拳头又松开,怒声问道:“程元振呢!程元振是干什么吃的?!吐蕃入寇,他这个监军为何不报!”</p>
“陛下,这和奴婢可一点关系都没有啊,奴婢和他也不熟,许是那程元振专权自恣,害怕吐蕃入寇的消息传到您的耳中对他处罚,才将消息压下不报……”鱼朝恩先是撇清关系,随后细声细气地给程元振上着眼药。</p>
可以说,宦官之间也是卷得很。只要有机会进点谗言,他们是不介意互相伤害的。</p>
“这可怎么是好,这可怎么是好……”李豫来回地踱步,一下子就慌了神。</p>
由于年初他听信程元振的谗言,冤杀兵部尚书来瑱,导致长安几乎没有军队防守。而此时镇守徐州的李光弼因为畏惧程元振与鱼朝恩的谗言,不敢入朝,更遑论指望他带兵平叛。还有仆固怀恩,几乎在宦官的逼迫下和朝廷反目成仇了。</p>
“李嗣业呢?还有郭子仪他们都在哪里?”李世民问出一连串的问题,试图提醒李豫想起他的将军们。</p>
从至德二年到现在也不过是六年,当时的这几位将军正当壮年,没理由他李豫无人可用啊。</p>
李世民的想法是好的,怎奈李豫有时候也的确不太当人。</p>
“李嗣业死了。”李清善意地提醒着李世民。</p>
“死了?怎么回事?”李世民心中一惊,那比尉迟恭还要勇武的大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么强悍的一个人,怎么说死就死了?</p>
不应该啊……</p>
鱼朝恩见李世民即将发怒,便立刻解释道:“回太宗皇帝的话,乾元二年,也就是四年前的正月,武威郡王围攻相州。在前一年他身受箭伤正在养伤,一连在军中养伤数日。”</p>
“武威郡王当时正在歇息,听到鼓声之后,起身大喊杀敌,致使伤口破裂,流血数升而死……”</p>
听到这么一位勇将就此逝世,李世民不由得有些唏嘘。</p>
“那仆固怀恩呢?”李世民忽然想起那位战略眼光不错,撺掇着追击叛军的将领。</p>
“回太宗皇帝,仆固怀恩素有反心,他……”</p>
鱼朝恩的话还没说完,李世民便暴怒地拎起一旁的胡凳砸了过去。</p>
“放你娘的屁!仆固怀恩满门忠烈,一家四十余口捐躯赴国难,到你嘴里就成素有反心了?”李世民指着鱼朝恩的鼻子痛骂道:“既然素有反心,为何不在燕逆势大之时去投,非要到天下平定以后才想着造反?”</p>
而现在的李世民压根儿就没想到,自己这位看重的子孙,能给自己整出多么大的活儿。</p>
注1:Tempelhoff的说法详细参见Massenbach C.K.A.L von Memoiren zu Geschichte des preuischen Staates unter den Regierungen Friedrich WilheimⅡ. und Fredrich WilheimⅢ. Amsterdam, 1809, Dritter band, S.504</p>
(本章完)</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