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宝贝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0章 奇妙之旅自然行(31),系统大佬燃爆全宇宙,潇宝贝儿,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解释】
绝学无忧。世俗的人都认为,一个人有才能,有知识,就可以无忧无虑。可是我们看到很多很有才智的人,比没有才智的人还痛苦,因此老子要我们超越这些世俗的学问,才能做到真正的无忧。所谓绝学,并不是老子拒绝学习,不看重学问,不希望我们学东西。他的意思是,我们学了以后,既不要认为自己是饱学之士,更不可以高人一等。“绝学无忧”,其实是一个可以与无为而治互相交换的用词而已。圣凡同。第二十章,老子用很清楚的现象,告诉我们圣跟凡是怎样表现的。圣凡之分,在于行道的功夫。其实在老子的心目当中,圣凡是一同的,叫做圣凡同。圣凡怎么会同呢其实很简单,当你见山是山的时候,你不知道是圣还是凡,可是当你见山不是山之后,又能够回复当初的见山是山,你就是圣了。所以同样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就看你有没有经历“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那种历程。就算经历了,如果不能返回见山是山,见水是水,那你就是假的圣人,不是真的圣人,差别就在这么一小段变化而已。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唯”,就是很恭敬地回答——诺诺诺。“阿”,就是很怠慢地回答——阿嗯阿。这有什么区别呢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大家都怕这个怕那个,你能不怕吗如果你不怕,那连平常人都没有做到;如果你怕,甚至比大家更怕,那还算什么修道人呢人之所畏惧的,我们修道的人,也不能不畏惧。老子告诉我们,一个人恭敬,对方心里会比较舒服;怠慢,对方心里会比较不好受。那我们对人家就要尽可能恭敬一点,可是人家对我们怠慢的时候,不要去计较。看到别人行善,不必太鼓励,因为一鼓励他就可能变成假的;看到别人做出让我们讨厌的事情,也不要去苛责,因为一苛责他就知道了,原来这样你会发脾气,所以下次还是干老一套,因为他老想气你。老子一再告诉我们,要顺着我们的本性去发展,既不能纵欲,也不能禁欲,因为那都不合人性。一个人如果什么都不怕,所有人都会怕他。人家怕这个怕那个,我们也怕,但是我们的怕跟他们的怕不一样,我们会把它淡化,让其区别不是很明显。这样才叫做修道。“荒”,是广、大的意思。“其未央哉”,“未央”,是没有尽的、无穷无尽的意思。一般人所畏惧的实在太多了,怕得越多,本性越受到压抑,越不敢表现出自己原来那种诚朴的样子。其中的道理,渺远而没有尽头。众人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如同享受盛宴,如同登上高台赏春,而我却独自宁静淡泊,无动于衷。好像还不懂得嬉笑的婴儿。倦怠闲散的样子,好像浪子不知归家。老子一直都在说,什么时候能够回复到婴儿时的状态,我们的修道就真的有成就了。婴儿,老子的常用词,是要我们柔弱无欲。世人都自认为自己很聪明,做的事很对,我却独自认识到我的愚笨和无知。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解释】
大德的形态,与道一致。道这个东西,是恍恍惚惚的没有固定的形体。惚啊恍啊,惚恍之中却有形象;恍啊惚啊,恍惚之中却有实物;深啊远啊,深远之中却有精气,这种精气是真实可信的。从古到今,它的名字不能废去,根据它才能认是万物的开始。我怎么会知道万物的开始的情况呢原因就在于此。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解释】
委屈才能保全,弯曲才能伸直,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因此圣人用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和模式。不置身其中方能观察事物全貌;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而能得有功劳;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天下就没有人能争得过他。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解释】
少说话是合乎自然法则的。狂风不会整天刮,暴雨也有终止的时候。是谁使它这样的是天地。天地的变化尚且不能长久,更何况是人呢所以凡是从事于道的人:求道的就与道相同。求德的就与德相同,求失的就与失相同。与道相同的人,道也乐意得到他;与德相同的人,德也乐意得到他;与失相同的人,失也乐意得到他。不值得信任的,当然就有不相信的事情发生!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解释】
掂起脚跟是站不稳当的;故意跨大步是走不远的;固持己见而不兼听众人的不容易明白事理;自以为是而以他人为非者,众人不彰其名。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从道的观点来看,应当说是剩饭赘瘤。谁都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这样做。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解释】
有一个混然一体的东西,出生在天地之前。无声啊,无形啊,不依靠外力而永远存在。不停地循环运行,它可以算做天下万物的根本。我不知到它的名字,把它叫做道,并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大到无边叫做逝去,逝去叫做遥远,遥远可返回本原。所以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人以大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为法则。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解释】
重是轻的根本,静是动的主宰。因此,圣人终日行走不离开辎重。虽有豪华的生活,却不沉溺在里面。为什么身为大国的君主,却轻率地对待天下的事情呢轻率必然丧失基础,妄动必然丧失主宰。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解释】
善于行路的,不留辙迹;善于言谈的,不留话柄;善于计算的,不留筹码;善于关闭的不用锁具却不能打开;善于捆绑的,不用绳索却不能解脱。因此,圣人总是善于救人,所以没有废弃的人;总是善于用物,所以总是没有废弃的物;这就叫做内在的聪明。所以,善人是恶人的老师,恶人是山热病的借鉴,不尊重他的老师,不爱护他的借鉴,虽自以为明智而实际上很糊涂。这就是精深奥妙的道理。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不割。
【解释】
雄代表先、强、动,雌代表后、弱、静,这两者同等重要。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溪涧。有时我们宁肯守柔,也不要持刚,宁可退后,也不要向前,只有这样才能分清雌雄。一个人如果我让他,他也让我,下次可以放心让他。如果我让他,他不让我,我就需要斟酌,自己要让到什么地步方能守住底线。,一个人可以柔弱,不可以懦弱。人要自居于下,耐得住寂寞,这才真正了不起。人的勇敢是最后才表现出来,不要随时随地都表现勇敢,那样树敌太多,也会很痛苦。
甘作天下的沟溪,永恒的德就不会离失,回复到初生的婴儿的状态。明知什么是明亮,却安守黑暗,甘作天下的模式。甘作天下的模式,永恒的德就不会丢失,回复到最终的真理。明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辱,甘愿作天下的川谷。甘作天下的川谷,永恒的德才可以充足,回复的纯朴,纯朴分散就成为器具,圣人们用它们是发挥他们的长处。所以,大的器具是完整的。
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解释】天下的人民是神圣的,不能够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强力统治,否则用强力统治天下,就一定会失败;强力把持天下,就一定会失去天下。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远。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解释】
用道辅助君王的人,不用兵力在天下逞强,这事容易得到报应:军队所到的地方,荆棘横生,大战之后,一定会出现荒年。善于用兵的只求有个好结果就行了,不敢用兵来逞强。有好结果了,不要自高自大,有好结果了不要夸耀,有好结果了不要骄傲,有好结果了要看成是出于不得已,有好结果了不要逞强。事物壮大了就会衰老,这就叫不和乎道的原则,不和乎道的原则必然消亡。
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解释】
兵器是不吉利的东西,不是君子的东西,不得已而用它,看轻一些为好。胜利了也不要看成是美事。如果看成美事,就是喜欢杀人了。喜欢杀人的人,就不可能得志于天下了。吉庆事以左边为上,凶丧事以右边为上。偏将军在左边,上将军在右边,就是说用办丧事的规矩来处理。战争杀人众多,要带者悲痛的心情参与,就是战胜了也要用办丧事的规矩来处理。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解释】
道永远没有固定的名称。朴虽然小,天下没有谁能支配它。到侯王的如果能守着它,万物将会自动归从。天地之气相合,就会下雨。人们没有指使它,它却自然均匀。开始有制度就要有名称,名称既然有了,就要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可以避免危险。比如道为天下所归,就像江海为一切河流所归一样。“自宾”自由有度。“知止”,进退有度。做任何事情都要适可而止,要留有余地,别把人家逼到死胡同里。如果我们都拿第一,谁还跟我们来往,人家一碰到我们一定输给我们,人家还理我们干嘛。所以,中国有一门艺术,叫作没有输赢,赢了的装作没赢,输了的装作没输,两边都有面子,叫做圆满。中国人从来没有必胜的观念,我们都是不败。必胜的人胜不了多久,不败的人则可以长长久久地不败。要懂得隐藏,潜龙勿用,深藏不露。“道”存在于天下,就像江海,一切河川溪水都归流于它,使万物自然宾服。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解释】
能认识别人的叫做智,能认识自己的叫做明。能战胜别人的叫做有力,能战胜自己缺点的叫做刚强。知道满足就感觉富有,坚持力行的就是有志气,不迷失本性的就能长久,死而不被遗忘的就是长寿。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解释】
万物依它生存而它从不说什么,成功了它不据为己有。养育了万物而不自以为主宰,经常没有,可称为渺小;万物想它归附而它不自以为主宰,可以称之为伟大。因为它到底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成为伟大。
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解释】
谁要掌握了道,天下人都要向他投靠。都来投靠也不会互相伤害,大家都和平安泰。音乐与美食,能使行人停步。道要说出来,却淡的无味。看它看不见,听它听不到,用它用不完。
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解释】
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增强它;想要废弃它,必先兴盛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与它。这叫做精深的预见,柔弱会战胜刚强。鱼不能离开水,国家的好武器不能拿出来给人看。以“处柔”的态度对待他人,就能避免很多怨恨。
人需要过三关:第一是金钱关,第二是名关,第三是利关。第一,遇到问题不要躲避,更不要硬碰硬,而应该用柔性去化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伤害任何一个人。第二,不要总是将烦恼放在心头,这样只会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聪明人会将烦恼分解,而不是自己一个人硬扛。这是每个人都要做的功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第面对人生中的诸多关卡。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解释】
道是无为的而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的。侯王如果能保持无为这一原则,万物将自动向他归化。归化后如果有发作,我就用“无名之扑”来镇服他。无名之扑也就是根绝。根绝可以安静,天下自然就会稳定。老子所说的无为不是指不做事,而是不要人为地做事。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解释】
“德”即是“得”,所谓“上德之人”与“下德之人”的不同之处是,对于得失的不同理解和做法。“上德之人”的“得”是“不得到”而不是“得不到”。“不得到”是不去刻意地必须得到,不去逆规律而求得拥有,不执着于始终握住。“下德之人”的“得”正好相反,“得”就必须想方设法得到,还要将已经得到的东西时时刻刻牢牢抱紧,生怕失去。所以,才会殚精竭力、耗尽心神、束手束脚。怎能不累!事事皆有度,否则越紧抓得越容易失去,到头来,什么都得不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