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诞的表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95章 渔翁之利,满唐华彩,怪诞的表哥,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div class="contentadv"> 他不由皱起了眉头,手指在桌案上轻轻敲着,喃喃道:“怎么会?”</p>
“你不信?”</p>
“李亨为何会放着郭子仪、封常清、仆固怀恩等名将不用,反而点房琯为主帅?他历任文官,何时有打仗的经验?”</p>
“伱担心是计?”</p>
“嗯,万一李亨明面上以房琯为统帅,暗中却遣一大将绕道,则长安危矣。”</p>
此事,仅凭房琯的一封书信并不能判断,薛白只能派遣哨马打探。</p>
而短短几日,李亨与其大军已经抵达了雍县,并改扶风郡为凤翔郡,称西京。于此,在世人看来,李琮封薛白为“雍王”,是让薛白平定李亨的意思了。</p>
才结束了与崔乾佑的战斗,官兵已经非常疲惫,还来不及休养,而投降的叛军还来不及整编。长安城的粮食储备也根本没有恢复。</p>
甚至包括薛白,期望的也是先击败安庆绪、平定战乱,恢复江淮对长安的供应。</p>
他还想着等范阳的叛乱平定了,派人到扬州接回颜嫣。</p>
结果立刻就要迎战李亨,疲惫感顿时加剧,可以想见,长安军民对这场战事的热情并不高。</p>
薛白不得不承认,自己成了“两虎相争”中的一只,而李亨坐山观虎斗,占据了更大的天时。</p>
~~</p>
六月初九,哨马回报了消息。</p>
元帅府,薛白与诸将商议军情,得知敌军统帅或有可能是房琯,大家反应不一。</p>
“宰相亲自领兵,看来,这一战李亨那边是志在必得了。”</p>
“我更怕是郭子仪、封常清。”</p>
“房琯亦不简单,此人身负盛名,只怕很有谋略……”</p>
薛白听着这些,走到了沙盘前,默默地摆上兵棋。不一会儿,李光弼也走了过来。</p>
加上招降的叛军,他们有十三万人,且精锐不少,兵力上并不输于李亨。问题在于,远没有足够的后勤补给。</p>
“我不怕敌军展开兵马与我们决战于野。”薛白缓缓道,“若是房琯指挥,想必李节帅轻易就能击败他。”</p>
“未必轻易。”李光弼道:“当能在长安粮尽之前击败他,且不损失太多兵力。”</p>
薛白拿起长杆,移动着兵棋,道:“可若是李亨遣一支兵马绕道,威胁华阴,围困长安。则不出一月,长安势必不可守。”</p>
“不错。”</p>
李亨不同于安庆绪,一旦李亨围困长安,非常轻易就能够使得天下各地不再支持李琮。那这一战,薛白几乎是必输的。</p>
“我还有另一个担忧。”薛白继续道:“安庆绪如今已逃过黄河,算时间该到了相州附近。歼灭他就在旦夕之间。可若是我们此时集中兵力对付李亨,必然给他喘息的机会。”</p>
李光弼道:“燕贼主力虽损,却随时可募得兵马。这次放过安庆绪,他必死灰复燃。”</p>
“是,除恶务尽。”薛白道:“我决心一鼓作气灭了安庆绪,震慑诸州将领,复振朝廷威望。”</p>
如此一来就是两线作战了,眼下长安这个小朝廷失去了名义上的支持,立足未稳就要面对李亨的二十万边军,两线作战显然是吃力的。</p>
李光弼却非常理解薛白的思路。</p>
他指点着沙盘,道:“需遣一大将东进,统筹河南、河北、江淮战局,不仅是彻底歼灭安庆绪,还要重新打通江淮往长安的粮道。”</p>
“不错。”</p>
李光弼思忖了良久,缓缓道:“若我守长安,留七万兵马足矣,雍王可遣一大将收河北。”</p>
薛白道:“由李节帅统兵征安庆绪,可否?”</p>
李光弼微微一愣。</p>
他当然是更愿意统兵去打安庆绪,而不是参与一场皇室之间的内斗。这样一来,哪怕李亨胜了,之后也不会追究他,反而还要封赏他平定胡逆的功劳,但他没想到,薛白会把这样的大事交给自己。</p>
“雍王就不怕我东进之后反戈?”</p>
“若那般,我亦无可奈何。”薛白道,“只从李亨任命房琯为主帅一事,便可看出他绝非英主。李节帅就想不到他这般做的原由吗?”</p>
李光弼当然看得出来,李亨这个任命若不是迷惑敌人,那便是任人为亲、忌惮大将。相比起来,雍王在这个关头还敢让他统兵平叛,要显得有魄力得多。</p>
~~</p>
凤翔。</p>
李亨出了行宫,亲自到了元帅府,只见李俶、李泌等人正在处置各种繁冗的国事。</p>
李泌虽不肯授官,依旧披着那羽衣,但这些日子以来,新朝廷的运转根本就离不开他。不论是战略制定、筹措钱粮,甚至是为李亨私人解疑,大事小情,皆由他参赞。</p>
可有些事上,李亨却也并不听从李泌的建议。</p>
比如,此前李泌提议出兵支援长安,李亨并不答应。李泌便说让李光弼先入城为他翦除逆贼,李亨方才动心。没想到李光弼竟是转投了李琮。对此,李亨表面上没说什么,心里却有些别的想法。</p>
如今李琮已招降了田承嗣,局势愈发不利,李亨忧心忡忡,李泌却提议,不必急着取长安,而该遣大将先平河北、取范阳。待彻底解决了安氏父子的叛乱之后,占据河南,则长安粮草断绝、不攻自破。</p>
这次,李泌的态度很坚决,认为李亨有太上皇的支持,是名正言顺的大唐皇帝。那只要先平定了贼寇,致天下太平,河南、江淮就没有不归心的道理。根本毫无必要举大军强攻长安。</p>
李亨却根本不肯听。</p>
一则,绕道河北,先平叛乱,再取河南、江淮,时间太久了,夜长梦多,谁也不知道这期间会发生什么,比如李隆基的态度再起了变化;二则,李琮虽然招降了叛军,但长安城是刚刚从战火中走出来,不能再给他们喘息的机会,否则李琮必然凭借大功招揽人心。</p>
他迫切地想要收复长安,除掉李琮、薛白,连回纥兵都请来了,又怎么可能在这种时候南辕北辙?</p>
因此,今日来,他是来安抚李泌的。</p>
“长源,可还在怪朕未听你的?”李亨笑道,“朕有自己的考量。”</p>
天子亲自来解释,李泌亦不好再说什么,微微一叹,又给了一个建议。</p>
“房公有王佐之才,正直慈爱以成于德。若收复之后,陛下用他从容帷幄,镇静庙堂,必为名相。可用兵并非他所长,陛下因采他盛事,冀他功成,恐不妥。何不以广平王为主帅,以郭子仪副之?”</p>
如今薛白都被封为雍王了,李俶却依旧还只是广平郡王。</p>
其实李亨是想把几个儿子封为亲王,并且把张汀封为皇后的。他不止一次与李泌商议过此事,可李泌几次都婉言提醒他不可,说陛下即位是为了公事,迫不及待封赏妻儿,只会让天下人误会。</p>
因此事,张汀颇为不满,几次在李亨面前抱怨李泌有私心。李亨常听这样的枕边风,对李泌的建议也就不再像过去那般相信了。</p>
“放心,房琮以天下为己任,知无不为,参决机务。”李亨道:“必可一战收复长安。”</p>
之所以用房琯,李亨确有自己的考量。</p>
因李光弼转投李琮之事,使得李亨有些信不过封常清、郭子仪这些大将。另外,这些将领们已官至一方藩镇,再立下收复长安的大功,往后必然会出现功无可赏的情况。</p>
当然,他确实也是信得过房琯。</p>
~~</p>
六月二十,房琯出兵了。</p>
事实上,加上回纥援军,李亨也只筹措到了十五万兵力,号称二十万大军。</p>
房琯把兵马分成三军,他以杨希文统率南军,从周至县方向进军;刘悊统率中军,从武功县进军;李光进统率北军,从乾县进军。</p>
如今守在这长安以西的剑南援军已在严武的率领下退回了蜀地,于是,这二十万大军进展顺利,七月初一便抵达了渭水畔的咸阳桥。</p>
很快,哨马回报,几日之前,李光弼已统率数万兵马往东去了,竟是出了潼关。</p>
对此房琯将信将疑,对着地图皱眉思索了良久,深恐庆王叛军绕道偷袭他。带着这样的忧虑,他静待了两日,确定没有埋伏了,方才下令渡过咸阳桥。</p>
很快,前方出现了庆王叛军的阵列,前锋乃王难得。</p>
号角声起,双方摆开阵列,都小心翼翼地试探着对方,跃跃欲试地准备鏖战一场。</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