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十五章 朝议,权宋天下,老大河,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臣工们依次进入文德殿,贾似道最后一个进去,站立的位置已经几乎靠近殿门。
一声尖喝传来“上——朝——!”
头戴通天冠、身着绛纱袍的皇帝赵昀,施施然地坐在御座之上。众臣工山呼拜舞,各各就班而立。赵昀朝边上的内侍挥了挥手,内侍端出一张圆凳,放在前方。站于列首的乔行简告谢而坐。
殿头官踏出半步,尖声喝道:“有本奏来!”
“臣有本奏!”第一个站出来的是中书舍人兼兵部尚书许应龙。
许应龙所奏之事,是去年与蒙古交战中获功将士的赏赐问题。
去年的四川、京湖、两淮与蒙古的交战虽然只是小胜,但既然是胜了,将官自然要论功升迁,将士就得行赏布恩。
许应龙的话音刚落。就纷纷地有臣工出列,或是反对或是附议。
反对者认为,去年的交战根本不能算是小胜,至今还有诸多城池陷于敌手。还有人借此弹劾战前总督史嵩之,称其用人不当、战术不对、弥费军资、将士未能尽命,等等。
有户部的人跳出来哭穷的,也有人指责户部拖欠军队钱粮。
第一次参加朝会的贾似道有些不习惯于这种争吵,但是他却闻到了一丝奇怪的火药味:包括御史在内,有许多人明里暗里开始针对着史嵩之进行弹劾。
吵吵囔囔一阵后,终于有了定论:着兵部、户部、吏部商议奖惩条呈。
在贾似道看来,这根本就不是定论。不过他多少也知道,在这种朝会上,任何问题都不可能形成定论的。所有的定论,只能是丞相率着参知政事或是枢密使一起商议之后,权衡各方面的利益得失,才有可能形成最终的处理意见。
当然,一些重大意见还必须经过官家的同意,才可能实施得下去。
对于史嵩之此人,贾似道还是相当敬佩的。这位前相史弥远之侄,如今算是宋国军中的一个灵魂人物。编排北兵、安置屯田、筑寨御敌,无一不显示出其过人的能力。虽然在前线屡立战功,但也遭人痛恨。
根源在于端平的北伐。
当年的北伐,是官家掌权亲政后,希望趁着金国灭亡之后,第一次强力推行的北上收复故都之战。然而,此战在朝廷之内争议颇大,主战者是帝师左相郑清之,他当然代表着官家的态度。
反对者中,则以史嵩之态度最为坚决。结果,北伐战局的变化以及惨败结局,一如他之前所预料。而战后,史嵩之则以“粮草供应不济”而遭贬。
锋芒太露,必遭当权者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