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牧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百五十四章 赌一把,韩四当官,卓牧闲,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先帝爷的实录圣训,是几位大学士奉旨督率官员历时六年纂修的。</p>
编年纪事,一归简质,共成书四百七十六卷,另续经恭辑圣训一百三十卷,盛德大业,震古铄今,理应百僚共庆,显谟承烈。</p>
为筹办恭进大典,礼部、内务府、太常寺和鸿胪寺等大小衙门整整忙了一个多月。不但五品以上文武官员要进宫庆祝,连进书报事之人都是亲王、郡王充任!</p>
一些穷京官不但住得远,甚至没钱雇车,这一夜都不敢睡。还没到寅时就打着灯笼,跌跌撞撞地连夜步行去紫禁城;租住在宣南的文武百官一样不敢掐着点儿去,卯时一到就钻进马车或骡车往皇城赶。</p>
肃顺身为左都御史,自然不会错过这个监察百官的机会。</p>
早早的赶到宫门口,先清点十五道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等人都来齐了才阴沉着脸分派差事,命都察院的御史言官查点各部院该来的文武官员有没有全来,同时巡察有没有人衣衫不整或站错班,要是发现全登记造册,等仪式结束之后再指名参奏!</p>
穆荫来得也很早,作为军机大臣无需担心看不清脚下摔跟头,一到宫门口就有侍卫打着灯笼在前头带路。见天还没亮,正打算先去军机处值房烤会儿火,就见肃顺从阴影里走了出来,笑看着他道:“清轩留步。”</p>
“原来是雨亭兄,您怎么来这么早?”</p>
“皇命在身,不来早点不成。”肃顺把他叫到一边,遥望着广场上黑压压的人群,若无其事地说:“清轩,听说太仆寺少卿韩秀峰到任了,有没有这回事?”</p>
穆荫没想到他会问这个,急忙道:“确有此事,昨儿晚上他还去过我家,说已到任两天,之前一直在夏宫的太仆寺值房等着皇上召见。说孝满之前只能以素服参事,接下来三个月不方便去军机处拜见,所以冒昧登门告罪。”</p>
“他还在给他爹守孝?”肃顺明知故问道。</p>
“按例得丁忧二十三个月,要是从闻讣那天开始算,二十三个月也差不多满了。他担心别人说闲话,不敢把奔丧路上的那两个月算上。”说到这里,穆荫好奇地问:“雨亭兄,从我家走前说打算去拜见下彭中堂和杜翰,甚至想去跟曹毓英说一声,难道他没去府上拜见您?”</p>
“他昨儿个倒是去过,我正好不在家,不然我也想不起来问这个。”</p>
“这就对了,您那么关照他,他好不容易回了京,又怎会不去拜见您。”</p>
肃顺微笑着点点头,没再问下去。</p>
广场上人越来越多,见人群中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像是哪位王爷或大学士到了,那些个溜须拍马之辈正争先恐后地挤上去拜见,肃顺脸色立马变了,正准备走过去瞧瞧究竟是谁在大声喧哗,一个御史领着曹毓英从人群里挤了出来。</p>
穆荫知道他有话要跟曹毓英说,连忙拱手告退。</p>
御史也躬身行了一礼,去接着巡察了。</p>
曹毓英等穆荫他们走远,正准备躬身拜见,肃顺就开门见山地问:“曹师爷,听说韩四回来了,你有没有见着他?”</p>
“禀大人,韩秀峰不但回来,并且已回来两三天,一直呆在太仆寺值房等皇上召见。直到昨儿下午觐见过皇上,才去了趟我家,告诉我他回来了,说皇上命他重掌‘厚谊堂’,说他还在受制,只能素服参事,不方便去军机处当值,还说这是皇上恩准的。”</p>
肃顺意识到韩四昨天为何要去拜见文庆、柏葰和穆荫、杜翰等人了,因为韩四不只是太仆寺少卿,也是在军机章京上额外行走的“小军机”,按例到任后应该赶紧去拜见上官。</p>
再想到昨儿下午发生的事,肃顺又故作恍然大悟地说:“原来你也是昨儿晚上才晓得他回来了的。”</p>
“是啊,谁能想到他一回来就呆在太仆寺值房等皇上召见,我呢又有一段日子没去书肆了。”</p>
“子瑜,不管怎么说你一样是‘厚谊堂’大掌柜,该去还是得去的。”</p>
“大人说得是,毓英等忙完这阵子就去。”</p>
“不说这些了,先去站班吧,我也该去转转了。”</p>
“毓英恭送大人。”</p>
看着肃顺离去的背影,曹毓英心想韩四就算做上了太仆寺少卿,干得还不是之前的那些差事。跟别的卿贰官真无法相提并论,你再器重他又有何用?</p>
肃顺则边走边暗想陈孚恩瞧不上韩四倒也情有可原,毕竟陈孚恩不但是进士出身而且官居兵部尚书,在陈孚恩看来韩四这个捐纳出身的太仆寺少卿真无足轻重。而你曹毓英凭啥瞧不上韩四,又为何早知道韩四回来了却不去禀报一声。</p>
就在肃顺正寻思曹师爷这人太鬼,只可用不可重用之时,庆贤带着一份刚翻译好的急报,同王乃增一起匆匆赶到了重庆会馆。</p>
刚洗完漱的韩秀峰一边招呼二人坐,一边看着急报问:“啥时候收着的?”</p>
“夜里收着的,事关重大,乃增和庆贤兄不敢耽误,一翻译好就赶过来向大人禀报。”王乃增激动地说。</p>
这份急报是任钰儿和苏觉明雇了一条美利坚商船,差专人送到天津的。长芦盐运司副使韩宸一接到急报,就命人骑快马连夜送到了京城,能想象到光传递就花了多少银子。</p>
韩秀峰又仔仔细细看了一遍,心想如果这消息是真的,那不管花多少银子也值!</p>
“庆贤兄,你怎么看?”韩秀峰放下急报问。</p>
庆贤连忙道:“据我等所知,两江总督怡良一个月前曾奏报过,可是真是假他又拿不准,不敢把话说死,在折子里称‘所闻不一,而且内乱则不为无因’。”</p>
“这么说他自个儿都拿不准,皇上和朝中的文武大臣也不敢信以为真?”</p>
“这是自然,毕竟这样的笑话已经闹过多少次了,谁敢当真!”</p>
庆贤想想又说道:“不过您那位在曾国藩麾下效力的好友张德坚,早在去年编纂的贼情汇编中就提及‘杨贼与昌辉互相猜忌,似不久必有并吞之事’,再想到秦日纲和石达开不会先后无缘无故守兵,所以我和云清觉得这消息应该不会有假。”</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