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之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二章 杨庄驻足,沧浪之水濯我足兮,濯之缨,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那大嫂见是大洋这种硬通货,不禁格外欣喜,虽这个无名村庄,其实就在敌占区、中央军、晋绥军还有八路根据地的交汇地,虽说深山地僻,但是却备受关注。此时热战很少,但是各方势力的金融战经济战却十分激烈,一会儿中央军还有日本人对根据地实行药品军用物资的封锁,一会儿根据地就切断棉花还有粮食的外流,一会儿日本人还有伪政府就吃进大量根据地的钞票然后突然放出来,一会儿根据地再用早就存储地粮食布匹等物资进行物价平稳。可以说这个暗中的战场甚至比实际的战场还要热闹,还要惊险。
对于老百姓而言,那就是物价的不稳定,这可以说是鸡飞狗跳似的变化,有的物资一天涨几十倍,手中的法币顿时失效,有的时候自己的根据地的票子突然紧缺,大家迅速卖出粮食换取八路的货币。但是老百姓也最明白,手里拿着什么,也不如拿着“袁大头”更可靠,因为所有人都认这种真金白银的硬通货。
两口子按照孟海昌的意思,把他的妻子安葬了,孟海昌也就跟着老两口说道:“大哥大嫂,实不相瞒,我是一个抗日的士兵,因老婆快生了,这才回家探亲,但是没成想小日本打了过来我就带着他逃跑,结果遇到这么个事,实在是不幸,我需要在您这多住几天,一是想多陪陪我的妻子,二是,我的孩子还很小,离开奶水,肯定是没活了,所以还得请大哥大嫂多费心。”
那大嫂立刻同意了,说道:“你先安心住着,我就说你是从北边逃难来的娘家人,反正这个时候谁也没法去查了。”
孟海昌接着有吧两块大洋交给了两口,这两口子本来不想收,可是孟海昌还是硬塞给他们,说道:
“您的大恩大德,这两块大洋怎么够呢,您要是不拿,我真是无地自容了。”
两口子这才收下。后来,果然有伪军还有其他各方的势力来询问孟海昌的底细,但是大嫂一口咬定是自己的亲戚,而且最近确实妻子死了,于是也就相信了,不再过问。
这段时间,孟海昌也打听清楚了这个地方,原来是离五台山不远的地方,大哥大嫂也是这个杨家庄的杨姓夫妇。孟海昌无事,就把路途中带着的秘方打开翻看,他先把内方重新小心翼翼地装裱在原书中,然后仔细阅读。由于自己不懂中医,也就让两口进城的时候去给他买回几本中医药的书,比如《黄帝》之类的,潜心研究,竟然最后能够看懂了。
这些日子,孟海昌也经常与杨大哥大嫂聊起周围的战事,虽说这个村庄位于各方势力的要害,但是却患无人烟,,也不是什么交通要道,因而也就不怎么关注。但是孟海昌听到了关于各方的金融经济战,确实饶有兴趣。
杨大哥对孟海昌说道:“你不知道,我们在这个地方,最难办的就是这个买东西,今天拿着大把的中央票很得意,明天说不定买不到一勺子米。其实这是日本人还有八路他们之间的明争暗斗,这个我最清楚。”
孟海昌十分入迷,问道:“怎么个斗法?”
杨大哥说道:“这个地方是个山旮旯,小日本掌握着县城和交通线,可是对我我们这个地方,他们轻易不敢来,但是我们老百姓的粮食他们却还盯着,当然我们也配合八路,因此小日本拿不到粮食。但是八路缺的是药品药材,当初小日本曾经封锁过各个关卡,不让药品外流。”
孟海昌问道:“那八路怎么办的?”
杨大哥说道:“八路有办法,他们把粮食全部用根据地的钞票收购,然后说,无论什么时候,老百姓都可以拿着根据地的票券都可以到那里领导相应的粮食,这样小日本的县城就没了粮食和布匹,于是走私活动挡都挡不住,那些弄到药品药材的敌占区的人,就冒着被杀的危险走私道根据地,换到粮食后,再高价到县城卖,跟你说,甚至很多伪军军官也参与走私呢!”
孟海昌一下子来了兴趣,说道:“你是说,在这儿,会有人把药材过来卖到八路的根据地?”
杨大哥说道:“可不是嘛,每个月都会有,零零散散几十斤上百斤的,甚至几盒药的也有!”
孟海昌大喜,他立刻说道:“大哥,这样的话,下次有这些走私药材的人经过你给我拦着点,问他们买些药材,就按照我给你写的这些药材和重量买。”
说着孟海昌掏出一份纸单,交给了杨大哥,杨大哥接过药单,说道:“没问题,不过你要这个干嘛?”
孟海昌说道:“嗨,我就是没事,随便看几本医书,想要学着弄点方子试试。”
果然,过了不久,就有人从这村庄旁经过,一看便知,是一帮子押韵草药去走私的药贩子,杨大哥按照嘱咐,果然问他们要了不少药材来,孟海昌一看,七种药材一样不少,十分高兴,于是就是这配制起七灵花散起来。
初时并不顺利,孟海昌也没有试药的动物,于是就到山坡的低头上抓些田鼠来做实验,最后果然成功了。(未完待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