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斯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34章 掌声雷动,电子游戏帝国,麻辣斯基,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中央社是台-湾当局的官方通讯社,香港分社社长和中华旅社香港分社的社长,是国民-党在香港最重要的两双眼睛之一。
刚才他俩在电影中看到这样一个情节,镇守藤县的王-铭章将军殉国后,老-蒋-总统亲自飞到台儿庄主持公祭仪式。这是日军飞机前来空袭,蒋-总统临危不惧,继续镇定自若的发表讲话。
这是大陆电影中,从未出现过的对老-蒋总统的宣传中,从未有过的正面形象。而根据谭社长的了解,这部《血战台儿庄》是准备在大陆进行大规模公映的。他和中央社的谢社长,都敏锐的感觉了不同的意味,大陆似乎开始调整政策,承认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
这部《血战台儿庄》电影,的确是国内第一部描写正面战场的电影。而当影片剪辑完成后,国内有关方面安排的审片会规格也是异常的高。由政-治局委员、分管意-识形态方面工作的中央书-记处书记作为审片组长,中央统-战部部长担任副组长,与电影-局局长等人一起进行审片。
其实早在当初创作剧本时,亚娱公司和国内的桂西、八一两家制片厂就有一些分歧。亚娱方面是准备把这部片子打入台-湾市场放映的,因此自然希望国军的形象越正面越好。
但国内的制片团队因为意-识形态的原因,却要相对保守一些,毕竟台海两岸还是敌对关系。所以双方经过多次协商后,最后决定两个尺度不同的版本,分别在国内和海外上映。
但审片组却直接否决了这种做法,在观看了这两部片子之后,直接决定采用原本专门供应海外的尺度更大的版本。所以这部中港合拍的《血战台儿庄》,最终上映版本和之前国内一直宣传的国-军形象,有很大的差别。
在我党的一贯宣传中,中央军总是抗战之机消灭杂牌,自己躲在身后保存实力、消极抗日。比如在台儿庄战役中的汤-恩伯,因为救援不急而导致死守藤县的王铭-章将军战死,一直被冠以“见死不救将军”的恶名。
但实际上汤恩-伯所指挥的嫡系中央军第20军,在整个台儿庄战役中表现的其实可圈可点。他并没有像李宗-仁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所写的那样不听从指挥,保存实力、畏敌避战。
根据后来的战事记录记载,在接到第五战区司令部要求驰援藤县的命令后,汤-恩伯随即派出第4师前往增援。但因为第4师在中途遭遇日军第63联队,双方随即爆发激战,这才未能及时赶到藤县。
另一个时空中的《台儿庄大捷》,许多内容是根据李宗-仁回忆录中的记载来拍摄的。但现在因为香港亚娱公司的加入,国军在电影中的形象更加伟光正。而审片组最后选定了尺度更大的版本,可以说也展现了共-产党先退一步的宽广胸襟。
李轩看着旁边两位一直在用眼神交流,嘴角不由露出一丝微笑。另一个时空中的那部《血战台儿庄》,直接让台海两岸开始破冰。而他现在看到这两人的眼神交流,对眼前这部制作更精良、政-治尺度更开放的《血战台儿庄》更加有信心。
李轩之所以对两岸关系会这么上心,一方面是因为内心深处的爱国心使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方便东方集团接下来的布局考虑。内地、香港、台-湾是李轩建设亚洲根基的三个支撑点,只有台海尽快实现自由的人员往来,东方集团构建的三角结构也能真正稳定下来。
就在李轩思绪万千时,观影厅里突然传来嚎啕大哭之声,让他一下子金星过来。电影已经放映到了尾声,冒进的日军第十师团在中国军队的内外夹击下遭到重创。
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歼敌两万余人的空前大捷。而在电影的结尾,导演并没有采用敲锣打鼓的欢庆场面歌颂胜利,而是用一个长达四五分钟的长镜头,在《义勇军进行曲》前奏部分的循环伴奏下,残破的城墙,城头,城墙下的水边,坦克残骸,烈火在燃烧,浓烟在弥漫。
超过700名群众演员扮演的尸体,其中中国军队的灰色军装和日军的黄色军装根本无法分辨,从城墙下一直铺到城头,一面残缺不全的青天白日旗,飘扬在城头的最高点……
在如此悲壮的画面中,坐在最前排被特邀前来观影的几位抗战老兵,不由流流满面,情不自禁的嚎啕大哭。也许在这一刻,他们想到了那些早已倒下化为尘土的战友!
一个人,两个人,现场越来越多的观众,不由自主的站起来鼓掌。当银幕上最终出现“全剧完”的字样时,整个利舞台里已经是掌声雷动。这些持续不停的掌声,在向那些为了民族独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致敬,他们永垂不朽!(未完待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