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旨把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86,大名府之战(2),郑屠,奉旨把妹,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感谢本书斑竹貌似大神棍对本书书评一直以来的用心管理,有你这样的斑竹,我真的很幸运。)
整个大名府一线共有数个战场,从东向西,从北向南,沿京东两路与宋境交界处的各个险要之处几乎都有两军的对垒,
原本按照宋廷的意思,宋夏辽三国联军早就应该对天道军发起进攻,但夏军主帅察哥不同意,他执意要等辽国的另二十万大军到了再一起行动,他可不傻,早点开战就等于早点折损夏军的实力,这凭什么啊?大夏国不能吃这个亏!
宋廷对此是为可奈何,却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眼巴巴的盼着剩下的二十万辽军能早一些抵达。
但实际上,这只是察哥的借口罢了,他巴不得剩下的那二十万辽军永远不到才好呢,二十万夏军在这里要吃有吃,要喝有喝,那叫一个舒服。
而皇帝李乾顺这次之所以答应派军来参战,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得到西北十二州,至于答应宋廷帮他们消灭郑临风的事,李乾顺其实压根一点兴趣也没有,因为他在权衡利弊之后认识到,让这个郑临风继续存在下去要比把他灭掉会对夏国更加有利的多,那郑临风的出现,直接造成了大宋的分裂,也直接严重削弱了大宋的实力,这对夏国来说简直是再理想不过的结果了,
所以,李乾顺暗中吩咐给察哥的任务有两个,一是帮助宋国抗击郑临风,确保宋国不会被那郑临风所灭。夏国与宋国缠斗这么多年,谁也没能灭掉谁,夏国虽然痛恨宋国,但总体而言宋国还算是个可以接受的邻居,万一那郑临风真要灭掉了宋国,形势可能就不一样了,新兴的国家总会有强烈的对外扩张的欲望,李乾顺几乎可以肯定假若郑临风真的取代了宋国,迎接夏国的将是新一轮血雨腥风的恶战。
第二个任务则与第一个恰恰相反,就是也要尽力避免宋国在辽、夏两国的帮助下灭掉那郑临风。宋国一旦灭掉郑临风,实力就将得到极大的恢复,这也是李乾顺所不愿看到的。
简而言之,就是尽可能的维持宋国与郑临风的现状。
虽然出于谨慎,李乾顺并未暗中与辽国通过风,但他相信,分裂的、虚弱的,且有一个同族汉人死敌政权无时无刻不再折磨着它的大宋,无论是对夏国还是对辽国都是最有利的这种显而易见的道理,辽国皇帝与他的满朝文武应该是懂得的,他也相信辽国皇帝之所以肯派出几十万大军来参战也一定是出于和自己一样的目的!
所以基于这些,察哥压根就没想打这场仗,他已经抱定了出工不出力的想法尽可能的作壁上观,然后在与辽军合作象征性的把那郑临风彻底赶到南方去之后,两国就同时向宋国施压,索来西北十二州与河北十三州,在中原地区形成宋、辽、夏与郑临风四分天下的格局!
以察哥的观察,如今在这片战场上,就算辽国那二十万人还没到,已经到位的宋、夏、辽三国联军也有近七十万人,这七十万人要么是大宋战斗力最强的西北军,要么是辽夏两国的强军,战斗力之强堪称恐怖!更别说还有二十万辽国的绝对精锐宫帐军即将到达!
虽然郑临风一方据说总兵力也有七十万人,但郑临风还要在他的地盘上从南往北的长长的边境线上分兵守卫防范宋国,这部分兵力根据察哥的估计至少需要三十万,所以郑临风能带到这片战场的顶多只有四十万人。
察哥认为,如果郑临风是个聪明人,在如此悬殊的兵力差距下,那郑临风应该采取紧缩防守的策略,依靠大宋南部丰富的物资跟宋辽夏三国联军打持久战,争取把这场仗从夏季拖到秋季,再从秋季拖到冬季,
打仗打得并不只是军队,还打的是钱粮等各种资源的比拼,比如一场十万人的战争,算上后勤补给部队的消耗,每打一个月,就算按照最低消耗水平,也大约需要消耗七八百万贯,七十万人就是至少三千五百万贯,一个月就消耗这么多,这是一个天文数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