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之清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77章 守城不易,最后的三国2:兴魏,风之清扬,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S:章节防盗,明天上午更正………………………………………………</p>
边郡的官员,也只是零星地胡人犯境的事奏报给朝廷,而这些奏章,往往又得不到朝廷的重视,所以胡人那边的真实情况,朝廷这边是知之甚少的。</p>
司马伦却从这些零星的奏章之中,嗅出了一股不同寻常的味道,他闲来无事,便经常跑到尚书台的档案处去查看关于雍凉那边的奏章,同时还让尚书台的官员多加留意,一旦雍凉那边有关于胡人的奏章,第一时间便拿给他。</p>
尽管司马伦此时在朝廷之中并无司职,但朝廷之中谁人不知他是司马师的弟弟,而且还是司马师的指定继承人,也就是说虽然现在司马伦年幼是白身,但将来人家可是要继承大将军的位子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谁敢对他有丝毫不敬。</p>
所以司马伦在尚书台之中几乎是畅通无阻,虽然那些官员也搞不清司马伦要专门看关于胡人的奏章是意欲何为,但还是恭敬地满足了他的要求,在他们看来,或许是司马伦年少猎奇的心理吧,专门去看这些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p>
但没有人知道,司马伦硬是凭借着这些零星的信息,就像拼七巧板一样,把关于刘渊的一些信息给拼了出来。</p>
刘渊字元海,是左贤王刘豹众多子嗣之中的一个,当年曹亮平定匈奴之时,攻克了左部匈奴的老巢,将刘豹的一干妻儿都掳获了,其中就包括蔡琰所生的两个儿子,但唯独不见只有七八岁的小王子刘渊。</p>
那种混乱的情形下,一个只有七八岁的小孩失踪,自然不会引起什么注意,从后来的情况来看,显然是刘豹事先做出了安排,在部落陷落的同时,派部落中的忠勇之士,护送刘渊离开了兹氏,否则的话,一个七八岁的小孩,根本就没有自保的能力,如何在兵荒马乱之中活下去。</p>
这想必也是刘豹感觉到了匈奴的末日即将来临才留下的后路,不过这也就产生了一个疑问,刘豹的子嗣众多,为何他却独青睐刘渊一人,在最为关键的时候,不救其他的妻儿,唯独却要将幼子给保护下来?</p>
难道说刘豹当时已经就可以看出刘渊天资聪慧,是中兴匈奴的希望了吗?刘豹真得就将匈奴人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一个七八岁小孩的身上了?</p>
这似乎成为了一个千古之谜,但不管怎么说,刘渊已经成为了并州匈奴硕果仅存的唯一希望,在匈奴勇士的护卫之下,他们从西河逃过了黄河,逃到了朔方一带。</p>
匈奴南迁之后,并不是所有的匈奴部落都迁到了并州,并州五部匈奴也只是南匈奴的一部分,在雍州和朔方一带,还有大量的一些匈奴小部落散居着,只不过他们的势力没有并州匈奴那么强大,各个部落之间,住得也比较分散,朝廷在对他们的管理上,也就没有像并州五部那样严格,基本上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p>
朔方、上郡、九原一带,在汉代的时候这里还曾经设郡,派驻官吏和军队进行管理,到了魏朝之时,这些区域魏国朝廷就基本上放弃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里地广人稀,可耕种的土地极少,派驻官吏和军队的话,又会耗费大量的钱粮,而魏国连年与吴蜀交战,国力上显然不能支撑,所以河套一带,已经沦为了胡人的自治领地。</p>
没有朝廷的强力约束,各个胡人部落之间相互征伐兼并的事经常发生,反正这里没有什么秩序,只有弱肉强食,物竞天择,谁的拳头更硬,谁就可以占据更大的地盘。</p>
而地盘就代表着实力,代表着拥有更多的人口和牲蓄。</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