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秦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演讲,祭祀,开拔,一世唐人,当年秦风,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不得不承认,这都是李破军的影响,尽管李世民会鼓舞人心,昔日虎牢关三千铁骑大破十万窦王联军时,李世民便是将久战之下的疲惫唐军的军心给重新振作起来的。
但是后来阅兵、献俘的时候,李世民看了李破军向他建议的演讲稿,也是不得不承认,李破军的话很有道理,这些亲民带有煽动性的话语更容易调动情绪。
若是换个心高气傲的皇帝,定是不会如此跟这群臭丘八脏军汉说话的,但是李世民十六岁从军,吃住多在军中,与军士同吃同住,与将领称兄道弟,这些话语尽管在文士眼中,可能有失身份,但是在李世民看来,这可是收拢军心、振奋军心的金言妙语。
城楼两侧的群臣中也有某些腐儒文官暗自不喜,大概是不愿看到圣人如此厚看武人,毕竟这些话语,对于自古以来的军汉都是前所未有的。
但是看见那呐喊嘶吼着,恨不得把心剖出来效忠的壮硕军士,那些脸色涨红,捶胸欢呼的朝中武将,即使心中嫉妒不爽,但也只得憋着,这个时刻,谁要是敢出来破坏圣人营造的爱兵如子的气氛,那简直就是没脑子了。
皇帝陛下澎湃热烈的演讲之后,便是举行出征仪式了,兵者,国之大事也!可不是简简单单的拜将聚兵就可以了,而是有一套繁琐的仪式的,毕竟万事都要有一个仪式感嘛,更何况这灭国之战。
不照之前的灭东突厥是不宣而战,东突厥毕竟强大,要出其不意打他一个措手不及,这一次讨打吐谷浑可是程序做足了吧,下旨拜将,征调兵马,下诏宣战,誓师动员,祭祀仪式……一样都不能少。
明德门下早已经布置完毕,临时垒起的祭坛,绕以青绳,张有帷幕,置武圣军神之牌位,多是姜尚孙武等人,这大概就是后来的武庙原型了。
李世民一身大衮冕,极为正式庄严,李靖一身戎装,凛凛生威在其身后,左右六道总管中在京的侯君集、李道宗等人相伴,而后苏定方、薛万彻战将紧随,庄严肃穆。
李破军在一旁观礼也是尽量威严肃然,这种场合可不是搞着玩的,古人重祭祀,若是出了差错,那就是掉脑袋的,特别是战争大事。
祭天、祭地、告庙,而后斩牛羊猪祭祀,三牲之血浸染军旗战鼓。最后此次西征吐谷浑的所经过路线中的山川河流,祭拜山神河神与土地,以祈祷行军顺利。
整个祭祀仪式,冗长而又繁杂,李破军第一次参加这种全面的出征仪式,也是开了眼界,不自觉间对心心念念的战争似乎有了那么一丝敬畏。
是啊,战争终究是大事,兵者,国之大事,古人很早就明白了这一点,不仅仅是因为战争容易覆灭宗庙,战争更是劳民伤财,更是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或许除了那么自矜功伐、好大喜功的帝王之外,战争在其他人眼中都是不讨喜的,当然,好战不惜身的武人除外。
祭祀结束,李世民转过身来,接受了众将参拜,王敬忠奉上节与鉞,李世民亲手交给李靖,再传与兵符、帅印和大纛,从这一刻起,这十四万将士皆归李靖统率,除非李世民收回兵权,否则,这十四万将士,只听李靖一人调遣。
而且李世民拜将,从不设监军,大帅行军,没有任何的掣肘,用人无疑,这就是胜者之道。
李靖恭敬的单膝跪地,一一接过,而后铿然身转,走下祭台。
面对着整齐如一的精锐将士,呲唥一声,拔出腰间佩剑。
“全军开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