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的命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5章 第一堂课(1),穿越南宋当皇帝,浮沉的命运,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宋皇帝、海内大家赵竑来上历史课,这可是可遇不可求,着实让他们兴奋。

“怎么,不欢迎我吗?”

上了讲台,赵竑放下书,笑容亲切,轻轻鼓起掌来。

学员们都是一愣,随即纷纷鼓起掌来,热闹异常。

等掌声稀疏了一些,赵竑收起了笑容,朗声说道。

“同学们,上课!”

这一瞬间,他似乎回到了支教年代,那些年,他热情满满,不知疲倦。

“总办好!”

所有学员一起站了起来,向赵竑行礼,异口同声。

“请坐!”

赵竑朗声一句,学员们纷纷正襟危坐,双手放在膝盖上,目视前方的讲台。

赵竑在黑板上写下了“中国”二字,转过身来,开始了授课。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即是中国。今天这第一堂课,我们来说一下中国的地方,也就是历史上中原王朝的国土领域。”

赵竑再次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民族”二字。

不管是“民族主义”,还是“爱国主义”,不可否认,以汉人为主体的汉族,必须率先崛起。反而言之,以汉人为主体的汉族沉沦,民族必然沉沦,中国必然沉沦。

“研究一个国家的历史,总得知道他最初的民族。一个国家建立之初,总是以一个民族为主体,然后渐次吸收其余诸民族,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而建立中国最早的民族,就是“汉族”。有人说:汉字是一个朝代的名称,不是种族的本名,主张改称“华族”或“中华民族”。殊不知汉字做了种族的名称,已经二千多年。”

赵竑徐徐道来,并没有打开书本,他还是做了精心的备课。

学员们虽然学识渊博,但还都是聚精会神,仔细聆听。

对于他们来说,校长的授课振聋发聩,让人耳目一新。让他们知道自己是谁,什么是国家,什么是民族。

“唐朝用兵,兼用汉兵和外兵,就称“汉蕃步骑”,这就是以汉为种族之名的明证。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中国,我们居住的地方。”

赵竑转过头去,开始在黑板上画出了长江的大致路线图。

“这是长江,也称大江,其发源于西北吐蕃高原上的大雪山,曲折东流,经吐蕃、四川、重庆、荆湖、江西、江南等地,东流入海,长达万里,为我中国第一长河。也是我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赵竑转过身去,又在上方画出了一个歪歪扭扭的“几”字,然后继续演讲。

“这是黄河,长约万里。是中国的第二长河,同样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黄河同样发源于吐蕃高原,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吐蕃、西夏、蒙古草原、陕西、河东、河南及淮南,最后流入东海。”

赵竑又转过头,开始在图上添加河流山川,慢慢地,一幅万里江山图,展现在了众人的面前。

众学员都是睁大了眼睛,仔细观看。校长不用课本,信手拈来,博学的令人叹服。

“在大约七千年以前,在黄河和长江中下游,中华文明起源。在大约五千年以前,在中原地区形成了成熟的中华文明。黄河两岸易于耕种,气候适宜,降水充足,孕育了中华文明。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汉唐以来,我中国都是以黄河中下游为本,向周围繁衍生息。你们所有人,都应以自己是炎黄子孙而骄傲,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荣。”

赵竑指向了黄河中下游一带,讲解中带着不甘。

“靖康之耻,宋室南渡,宋守将杜充镇守河北大名府,就是这里。杜充为阻金军南下,开决黄河堤口,沿河百姓淹死无数。黄河从此夺淮水入海,洪水泛滥不绝,民不聊生,瘟疫蔓延。”

赵竑看着仔细听讲的学员们,脸色变的严肃起来。

“黄河故道流经山东入海,因地势北地南高,杜充决开黄河,黄河夺淮水入海。由于南高北低,黄河不断泛滥,河南到两淮,两岸百姓深受其害。”

杜充决黄河,历史上有名的黄河改道,黄河至此由北入渤海改而南入黄海。直到清朝末年18年前,黄河基本上都是在南面摆动,贻害无穷。直到明代后期潘季驯治河以后,黄河才基本被固定在开封至徐州、淮阴一线,称为明清故道,行水达300年。

他顿了顿,摇头苦笑。

“你们说,杜充这狗贼残害了如此多的汉家百姓,贻害无穷,该不该死?”

杜充不敢与金军交锋,下令开决黄河大堤,使黄河水自泗水入淮,非但没有阻止金军,还致使百姓被淹死二十万以上,因流离失所和瘟疫而造成的死亡数倍于此。北宋时最为富饶繁华的两淮地区毁于一旦,近千万人无家可归,沦为难民。

可笑的是,杜充此举,反而步步高升,还被宋廷拜为右相,后为江淮宣抚使驻守建康。

就是这样的货色,最后投降金国,竟然得以善终。当真是好人不长命,奸人多长寿。

“此贼该死!”

下面一片沉默,女学员史慧玉红着脸喊了出来。

“杜充决黄河,贻害无穷,为我中国千古罪人。死有余辜,遗臭万年!”

又有学员大声喊道。

“校长,那黄河能再改道流回东海吗?”

有学员举手问道。

“那就在你们身上呢!”

赵竑看着疑惑不解的学员们,微微一笑。

“黄河改道,利国利民,功在千秋。但是,山东和河北为鞑靼所居,河南是金人治下。即便是朕想要做这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也得等你们恢复中原以后呀。”

“校长,一定会的!”

“校长,我等一定会恢复中原!”

学员们情绪高涨,纷纷喊了起来。

显然,赵竑的话,激起了他们许多人面红耳赤,热血沸腾。

金戈铁马,建功立业;恢复故土,黄河改道;为国为民,青史留名……

这不正是他们排除万难,报考金陵讲武堂的初衷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重生在火红年代的悠闲生活

火红年代

医道仙帝

南焰烽火

爷,夫人她靠算命成了全网顶流

长长悦

大江湖

江宝宝厉北爵

江墨甜

穿越七零被全家爆宠

简怀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