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的命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章 天下事,穿越南宋当皇帝,浮沉的命运,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建康府,俗称金陵,为南宋行都、东南重镇,是仅次于国都临安城的重要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时人称曰:“国家之根本在东南,东南之根本在建康。雄山为城,长江为池,舟车漕运,数路辐凑,正今日之关中、河内也”。
非据建康无以镇东南。皇帝选择金陵,是要在东南前线励精图治了。
“陛下真要在金陵创办讲武堂?”
真德秀也是震撼。
果不其然,流言成了事实。
“不错,就是金陵!”
赵竑点了点头,语气低沉。
“临安富庶繁华,但脂粉气骄奢气太重,距离北地太远。东南形势,以金陵为最,大宋要恢复北地,收远近人心,就得让天下人看到决心,看到希望。”
建康府首府就是金陵,也就是后世的南京城,在杭州以北500里,毗邻长江。而过了长江就是扬州,距离宋金边境的淮水,已经是咫尺之遥了。
金陵讲武堂,事关天下大事,怎么可能放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临安城?
“陛下的意思,是讲武堂和练兵都要放在江南东路?”
真德秀也是惊诧。
金陵城龙盘虎踞,六朝古都,可为圣地。但皇帝选择金陵城,而不是临安城推行新政,让他下意识有些失落。
其他几位大臣,目光一起投在了皇帝身上。
金陵讲武堂,金陵大学堂,都在江南东路的首府。原来这一切,都在皇帝的运筹之中。
“当然!另外,为了不要大兴土木,耗费民脂民膏,把金陵的行宫收拾一下,就作为讲武堂的讲学之所。记住,给朕在里面留个房间,作为朕去讲武堂的下榻之处!”
迎着大臣们的目光,赵竑哈哈一笑。
“将武学谕搬往金陵,那些个武学博士、武学教授等一起迁往金陵。另外从边军之中选择作战经验丰富的将士作为讲武堂的教官。还有,讲武堂的教材,除了七书,朕还要亲自编写一些。”
“陛下,那些个武学的舍人怎么安置?”
震惊之余,真德秀弱弱问了出来。
金陵行宫改为金陵讲武堂,这可真是惊世骇俗,出乎他的想象。
宣缯也是暗暗吃惊。皇帝的行宫改成讲武堂,由此可见皇帝对讲武堂的重视。
金陵讲武堂、大宋水师学堂,皇帝这是要扬兴大宋的尚武之风吗?
“武学谕搬往金陵,和讲武堂融为一体,舍人当然一起前往金陵。具体事情,让魏了翁这个兵部侍郎去办。正好看看,这些舍人和教谕们是不是可堪重用?”
宋室南渡之后,在临安府修建武学。武学的入学者,一是皇宫中的东头供奉官,左右班殿直、殿前承旨等,第二种就是朝廷官员推荐的末等小官以及文武大臣的子孙后代。
北宋的武学为两百人,分为上舍人、中舍人和下舍人,上舍人三十人,中舍人七十人,下舍人一百人,修学三年。
南宋武学则是减了一半还多,到了宋宁宗时期,武学生更是只有二三十人,名存实亡。
四位参政大臣暗暗嘀咕。新皇此举,肯定是要光大武学,提倡尚武之风,为将来大举用兵铺平道路。
“自宋室南渡,于今已近百年。更有鞑靼势大,坚不可摧。值此大争之世,若不居安思危,厉兵秣马,整饬武备,我大宋将来必有灭国之危。”
赵竑面色凝重,对着众大臣说了出来。
赵竑本想将讲武堂设在长江以南的扬州,最终还是放弃。扬州距离边境线太近,肯定会遭到群臣们的反对。
既然如此,不如选择南京,最起码向北推进五百里,长江阻隔,没有人反对。
四位大臣面面相觑,一起站了起来,肃拜行礼。
“陛下圣明。臣遵旨!”
赵竑的旨意,谁也不能反对,这是大义。
近百年来,大宋君民日日北望,渴望收复失地,回到中原,就连皇宫也是“行在”,皇陵为“择地攒殡,俟军事宁,归葬园陵”。
皇宫、皇陵都是暂时的权宜之地,厉兵秣马、以图恢复,谁还敢反对?
看来,创办讲武堂,才是皇帝要烧的第三把火。
新官上任三把火,看皇帝这兴致勃勃的样子,不会还有第四把火吧?
拿起茶杯,轻轻喝了几口,薛极才明白了这“坐而论道”的舒服。
要是一直站着,估计这会已经是腰酸背痛,昏昏欲睡了。
拿起一份份奏折,赵竑看了片刻,又把奏折一一合上、放好。
先帝驾崩,新皇登基,恩荫入仕的奏折接踵而来,有些是亲属门客,有些还是未成年,数量竟达数百人,着实让赵竑心惊。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们把大宋朝廷当成了什么,他们可以肆意攫取的后花园吗?
宋代“冗官”之害,恩荫入仕就是罪魁祸首。恩荫入仕的人数两倍于科举取士的人数,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财政包袱,也杜绝了社会精英的升迁之路,国家取才之路,被无情堵塞。
士大夫人人都知道恩荫入仕祸害极大,但都心安理得享受既得利益。归根结底,还是人心皆私,人性的贪婪而已。
就像北宋时的蔡京,一大群儿子孙子都是恩荫入仕,满门皆为朝廷官员。
官员退休,儿子竟然可以恩荫入仕,国家不乱,天理不容。
“诸卿,说到斗鸟斗蛐蛐,以临安城的权贵子弟居多。临安城七品以上的官宦子弟,凡是有官身无所事事者,以及符合年龄者,都赶到金陵大学堂、大宋水师学堂和金陵讲武堂去!整天吃喝嫖赌,脸都吃变了。就是一块垃圾,也应该有垃圾的价值吧!”
赵竑冷声说了出来。
反正领着国家的钱粮,反正要恩萌入仕,不如加以培养,看能不能培养一些人才,为国效力。也正好借这个机会,让恩萌入仕,慢慢自然消亡。
“陛下圣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