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国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91章 毒计,陛下因何造反,任国成,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按照朱由检和袁可立等人商量的策略,既然决定迅速平定江西反贼,自然要用全力。河南的两支禁卫军张世泽部和孙传庭部都要调遣。<r/>
<r/>
张世泽率部在开封东南,行军的路线是经淮南入扬州,过长江到镇江,和镇江的八万新征农兵会师。有张世泽部精锐禁卫军为中坚,来打硬仗,这八万农兵才真能派上用场。张世泽部到后,便会从镇江出兵前往南京,从东侧威胁江西反贼。<r/>
<r/>
而孙传庭部是豫西山区和另一支红巾贼李岩部交战,豫西距离镇江太远,故进兵的路线则是从南阳府南下,沿着汉江东岸经襄阳府、承天府入武昌,然后从武昌顺流而下,直击江西攻打反贼老巢。<r/>
<r/>
那袁崇焕率众倾巢而出,江西并无重兵把守,以孙传庭部三万禁卫军的战斗力,当能以雷霆之势犁庭扫穴,迅速扫平江西打下南昌城,抓住那胆敢谋逆的朱由崧!只要孙传庭兵进江西的消息传到南京,袁崇焕部贼军必然军心动荡,甚至会崩溃。<r/>
<r/>
如此便能迅速平定江西乱军,以震慑江南各省!守住南京打下江西之后,可以以现有的农兵守城,也可以在南京等地招募新的禁卫军镇守地方,而张世泽和孙传庭到时可以带领大军返回河南,继续镇压河南红巾贼。<r/>
<r/>
而朱由检没有想到的是,张世泽竟然能够劝降了红巾贼首领红娘子,汝宁府二十万红巾贼竟然不战而降,归顺了朝廷,这真是意外之喜!<r/>
<r/>
镇江城,接到张世泽先期派人快马送来的奏疏后,朱由检长出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喜色。<r/>
<r/>
“平北侯真是福将也,弹指间竟然劝降了二十万红巾贼!老臣恭喜陛下了!”看过奏疏之后,袁可立也喜上眉梢,笑着对朱由检道。<r/>
<r/>
红娘子选择了投降,并带领红巾贼头目们跟着张世泽前来镇江,这意味着豫东红巾贼的平定,再也不用担心红巾贼会攻打自己老家睢州,这让袁可立如何不高兴?<r/>
<r/>
“是不是红巾贼的诡计,好骗平北侯率部南下,然后再发动袭击?”李定国却狐疑道。<r/>
<r/>
“红巾贼首领红娘子都跟着平北侯来镇江了,还如何施展诡计?”袁可立笑道。<r/>
<r/>
李定国点点头,不再多言。<r/>
<r/>
“张世泽虽然身为国公世子,但这些年的历练成长了许多,在陈州以八千军队击败红巾贼八万,更是可圈可点。等张世泽到了镇江以后,定国你要好好和他学学。”朱由检笑着对李定国道。<r/>
<r/>
“陛下说的是,末将知道了。”李定国随口答道,心中却颇不服气。在李定国看来,张世泽不过是投胎投的好罢了,并不见得有多少真本领。之所以能屡立战功,不过是手中有一支强大的禁卫军而已。<r/>
<r/>
李定国也负责训练农兵一阵子了,自然知道这些刚放下锄头的农民军队战斗力有多差,什么八万红巾贼,论战斗力恐怕连自己手下这些刚征召不久的农兵都不如,只要手中有三千禁卫军,李定国同样有信心击溃八万红巾贼!<r/>
<r/>
看着李定国跃跃欲试不太服气的表情,朱由检微微一笑,却也不再多说。年轻人气盛是好事,有竞争才会有进步。这李定国年龄虽小,俨然已经有了名将的潜质,未来的成就不在张世泽之下。<r/>
<r/>
“农兵训练的一段时间了,等到平北侯率部到后,便可以往南京进逼,好给洪尚书缓解压力。不过那袁崇焕占据了南京外城,有城墙为凭,再加上得到了南京周边城镇士绅官民的支持,实力比刚到南京时强了很多,便是有平北侯加入,也未必能够击败江西反贼。”朱由检皱眉道。<r/>
<r/>
镇江的农兵毕竟太弱,只能起到壮声势的作用,真正能打硬仗的只有张世泽的八千人,而面对的江西反贼却有二十万之众,想击败他们并不容易。<r/>
<r/>
“所以要想真正击败江西反贼,还得等孙传庭出手。”袁可立借着道。<r/>
<r/>
南京这边只能维持守势,保证南京不被反贼攻陷,要想真正击败反贼,还得有孙传庭的三万边军加入。<r/>
<r/>
“是啊,现在就等孙传庭了。”朱由检道。<r/>
<r/>
然而朱由检袁可立等都没有想到,此时的孙传庭刚刚经历了一次惨败!<r/>
<r/>
<r/>
<r/>
河南的反贼共有两支红巾军,和看似声势浩大的红娘子部相比,李岩部一开始并不十分起眼。<r/>
<r/>
因为从率部和红娘子分道扬镳之后,李岩部便默默发展,试图让红娘子吸引官军注意承担大部分压力。所以开始的时候,整个河南布政司的军队都调到了洛阳,去围剿红娘子部,从而使得其他地方兵力空虚。<r/>
<r/>
李岩率部一开始也并没有攻城略地,直到到了豫西后方才显露出峥嵘。<r/>
<r/>
红娘子出身贫贱,心中有着天然的侠义心肠,造反不过是活不下去,聚众攻城略地也是为了替天行道救治百姓。而李岩,则从一开始心中就隐藏着很大的野心,自知科举无望的他,想在乱世中杀出一番田地。李岩熟读史书,熟悉世情,很清楚大明到了现在,差不多已经到了末路,可谓气数已尽,正是改朝换代的时候。<r/>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