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痛骂
三秋空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05章 痛骂,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三秋空城,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605章 痛骂</p>
“咚咚咚!”</p>
敲门声响起。</p>
“请进。”袁世凯说。</p>
进门的曹汝霖说:“大总统,英国公使朱尔典先生来了。”</p>
袁世凯说:“让他进来吧。”</p>
为了在英国公使面前显得精神一些,袁世凯起身洗了个脸。</p>
他的行动不太灵便,但不是因为当年清廷让他赋闲时给的“足疾”,而是更可怕的一种病:膀胱结石。</p>
对于二十一世纪来说,膀胱结石不是大病,有很多办法清除结石。但在二十世纪初就很麻烦了,比如继发的疾病:尿毒症。</p>
袁世凯最终就是死在尿毒症上。</p>
“尊敬的大总统,”朱尔典礼貌地问了好,然后说,“鉴于我们多年的私交,我想以非正式的方式再次告诉你一次,最好不要选择称帝。日本外相石井菊次郎不久前告诉英国驻日公使,在贵国的南方,反对大总统的宣传正在不断扩大。您应该知道日本有多么恐怖的情报与特务网络,他们的消息非常准确。日本判断,如果试图恢复帝制,则必将爆发起义。我们在华投资巨大,必然会蒙受巨大损失。而对于大总统本人,伤害会更大。所以石井菊次郎外相希望劝告您放弃帝制的打算。”</p>
袁世凯和朱尔典的私交不错,合作了很多年,当年袁世凯被贬河南老家、官复原位后的逼宫,朱尔典都站在了袁世凯的同一战线上,帮了不小的忙。</p>
但此时的袁世凯似乎真的想一条道走到黑,谁说都没用。他拿出了一份德国驻华公使辛慈提交的文书,对朱尔典说:“德国公使明确表示赞成恢复帝制。”</p>
“天哪!德国!”朱尔典不可思议地看着袁世凯,“大总统,您难道忘了,我们大英帝国、日本国以及法兰西共和国、俄罗斯帝国全都向德国宣战了?”</p>
他的话很明白,你要么保持中立,要么站我们这边。</p>
德国已经对海外殖民地彻底摆烂,爱怎样就怎样,绝对没道理听德国的。</p>
袁世凯问:“如果我选择加入协约国阵营,贵国会不会对我提供支持?”</p>
朱尔典说:“这就要看您的打算了,欧洲战场已经向着对我们有利的方向发展。如果您站在德国一边,他们失败后,您可以想象此后的局面。”</p>
袁世凯问道:“朱尔典公使,您就这么有把握?”</p>
朱尔典说:“德国已经被协约国封锁,我们也在争取美国的参战。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美国不会选择帮助德国。”</p>
袁世凯肯定拎得清里面的道理,美国和协约国早就深度绑定,要是协约国输了,华尔街发出去的上百亿债务怎么办,谁来还?</p>
但为了争取外交上的有利条件,袁世凯故意说:“但德国军力强盛,双线作战现在也没有落在下风。”</p>
朱尔典说:“双线作战正是个错误举动,他们终究会在几年的持续作战后坚持不住。”</p>
李谕挺希望北洋政府早点对德国宣战的,那样自己就可以提前接收德国人的工厂……</p>
于是稍微加了把火:“根据供应商的消息,隐约猜测英国最少还有秘密武器,能够让陆军战斗力变得更加强大。”</p>
不等袁世凯问,朱尔典就很好奇:“军部的消息封锁地非常严密,许多事连我都不知道,院士先生竟可以通过蛛丝马迹猜出来?”</p>
李谕笑道:“都是基于已有公开资料的推测,我甚至加入了一些幻想。”</p>
朱尔典说:“愿听其详。”</p>
李谕说:“我在美国有全覆盖车身的专利,不久前美国公司的高管给我发电报,说有英国海军部的人来询问这项专利的一些细节。然后我突发奇想,如果造一种铁皮覆盖的装甲车、用挖掘设备的履带,再钻出几个射击孔,安装速射炮及马克沁机枪,肯定能够穿越欧洲战场上最让人头疼的铁丝网与壕沟。”</p>
朱尔典张大嘴巴:“简直是天才一般的构想!今天回到使馆后我就会与国内联络,提交这个想法。”</p>
李谕耸耸肩:“或许海军部早就在研究吧,我只是做了个科学幻想。”</p>
这种军事机密只能作为猜测说出来,一直到坦克走上战场,还有大量前线高级将领并不知道这号东西的存在。</p>
目前堂堂陆战之王坦克正在英国海军部中进行研究。</p>
坦克之父欧内斯特斯温顿上校很早就对日俄战争作过深入研究,透彻的了解了机枪威力,随后他又很巧得对美国人霍尔特发明的履带式农业牵引机非常感兴趣,很自然地就产生了一种设想:以履带式的拖拉机为底盘,架上小型的速射炮,再以钢板保护驾驶员和射手,近距离地摧毁敌人的机枪阵地。</p>
只不过他的这个方案送到英国军部后,首相和陆军部都不感兴趣。不知道怎么回事海军大臣丘吉尔知道了,丘吉尔又亲自去找了陆军大臣和首相,结果他们还是驳回。没办法,丘吉尔就在自己的海军部开始研究这台陆战武器。</p>
为了避免陆军部说他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丘吉尔把项目命名为“陆船委员会”(还是把战车归为“船”的范畴),但是由于得不到陆军的配合,拿不到实战所需数据,研究进展得并不顺利。</p>
朱尔典说:“大总统,李谕先生在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日本国均获得过最高的院士头衔,以他的见识,做出的判断肯定非常准确。”</p>
他趁机继续劝袁世凯站在他们这一边。</p>
整个1915年的欧洲战场实际上非常僵持,大家都在积蓄力量,为下一年的大决战做准备。</p>
英国管不了那么多,只希望尽可能多的国家加入协约国阵营,打赢家门口的战争。</p>
袁世凯与曹汝霖商量了一会儿,对朱尔典说:“我可以加入协约国阵营,但有三个条件。”</p>
——此时不谈条件,以后就难了。</p>
朱尔典果然回道:“如果不是特别过分,我将全权代表外交部同意。”</p>
袁世凯说:“第一,协约国阵营要保证将来我国不受德国报复;第二,保证我们占领天津、汉口的德国和奥地利租界;第三,安排从上海引渡政治犯。”</p>
袁世凯选的时间点不错,朱尔典听了这三个还算合理的条件,立马说:“没有问题!我会将这些条件呈送日本公使,你们双方均加入协约国阵营。”</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