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稳赚的买卖
三秋空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5章 稳赚的买卖,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三秋空城,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早年的电梯乘坐体验只能说是真心一般,但绝对也是这个时代非常先进的产物。</p>
普利策大楼的地下是普利策麾下《世界报》的印刷厂,二楼到十楼是高档写字楼,十楼以上则为《世界报》办公使用。</p>
普利策还在十楼专门兴建了卧房,给无法回家的编辑使用,这时候《世界报》的待遇那真是没得说。</p>
至于普利策的办公室嘛,当然是在顶楼,甚至还有镀金的圆形屋顶。</p>
如今《世界报》的销售已经突破三十万份,在100多年前是个非常恐怖的数字。</p>
现在的普利策基本退居幕后,因为他的双眼视力已经非常差,不过也算是早早实现了财务自由,每天做点管理工作就可以,也有了更多时间能够会见社会各界人士。</p>
作为报业大王,普利策自然知道李谕,所以李谕他们并没有等太久,就来到了顶楼办公室。</p>
“普利策先生,见到您很荣幸。”李谕首先问好道。</p>
“我也非常荣幸!”普利策戴着厚厚的眼镜,起身道,“原来你就是那位欧洲盛传的大科学家!但我想问的是,你为什么没有辫子?当初我去中国时,见到所有人都拖着一根长长的辫子。”</p>
李谕笑道:“时代马上就要变了。”</p>
十年前普利策的视力开始严重下滑后,就与妻子周游世界,曾经到访过印度、中国、日本等。</p>
“难道你要脱离国籍?”普利策讶道。</p>
李谕说:“当然不是。只能说,文化终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后的中国会与西洋诸国没有什么不同。”</p>
普利策说:“我喜欢中国的谚语,总能在精简地概括出重要的思想。”</p>
只是普利策活不到大清灭亡的那天。</p>
不过一些早期来到美国淘金的中国人,已经在美国待了很多年,早就剪去大辫子,恢复了本貌。</p>
Sierra拿出那本手稿:“普利策先生,今天来我们是想在《世界报》上登广告,为以后的《星球大战》做铺垫。”</p>
Sierra的思想还挺超前,前期宣发确实是广告业中非常好的手段。</p>
现在普利策的《世界报》影响太广了,报面广告效果极好。</p>
《世界报》版面已经到了每天12-14版,周日还会增加到36-44版,但售价依旧只有2美分,市场占有率相当高。</p>
“《星球大战》?”普利策问道,“那是什么?”</p>
“是李谕先生写的一篇科幻小说。”Sierra说。</p>
普利策同样非常惊讶,“你也会写科幻小说!”</p>
李谕笑道:“是的,就当科学推广。”</p>
“有点意思,”普利策想了想,“现在优秀的科幻小说都是英法等国在发行,我早就看出它的潜力。当初读过威尔斯先生的《时间机器》以及凡尔纳先生的《八十天环游地球》等作品,简直就是奇妙的冒险小说。”</p>
“确实可以当做一种冒险小说,毕竟是新世界。”李谕说。</p>
“很好!非常契合当下的读者需求,”普利策说,“小说何时发行?”</p>
Sierra说:“哈珀·柯林斯出版社正在校稿、刊发,估计还要一周左右。”</p>
普利策是职业报人,说道:“时间还很多,李谕先生可以先为《世界报》写几篇稿件预热,到时我们也会相应减少广告费用。”</p>
这倒是个合理的双赢买卖,李谕当然同意:“我会尽快写好。”</p>
普利策说:“可惜我的眼睛已经不好,不然真想让你教教我如何看到那个遥远的冥王星。”</p>
看来李谕这些成果里,目前在美国最出名的还得是发现冥王星。</p>
“另外,”普利策说,“刊印出来后,早点拿给我一本看看,我非常好奇一位顶级的科学家会写出怎样的科幻作品。”</p>
李谕说:“当然可以。”</p>
离开普利策大楼后,Sierra要先返回一趟波士顿,李谕则继续留在了纽约。</p>
李谕打听到了心理学家卡特尔的住处,他是美国科学院的第一位心理学院士,不过李谕并不懂心理学,来找他也不是要探讨心理问题。</p>
这是一栋典型的美国独立住宅,房子两层高,前面还有院子。</p>
李谕报明身份后,卡特尔立刻邀请他进入了房间。</p>
寒暄过后,卡特尔问道:“尊敬的李谕先生,来找我是要做心理测试吗?”</p>
李谕笑道:“我感觉我的心理还是没有问题的。”</p>
卡特尔又说:“那么是压力测试?”</p>
好嘛,果然是搞心理学的,句句不离心理学范畴。</p>
李谕只好表明来意:“我听说先生手中有一本叫做《Science》的杂志。”</p>
“原来是为了这件事,”卡特尔说,“确实有。八九年前,我从昆虫学家斯卡德先生手中买了过来,不过这本杂志运营并不好。”</p>
李谕问:“先生当初用了多少资金买下它?”</p>
卡特尔说:“当初用了500美元。我对这个价格也很诧异,太便宜了,毕竟爱迪生先生早年为它投资了1万美元。但20年前便因为经营不善停刊,后来是斯卡德先生买下它,费了不少心力,依然难以摆脱财政危机,所以便卖给了我。”</p>
李谕一听,尼玛,500美元,简直就像白送好不好。</p>
李谕说:“如果可以的话,我可不可以买下它,价格您说了算。”</p>
“这似乎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卡特尔说,“这种杂志不会赚多少钱。”</p>
李谕笑着说:“钱不钱的,也不是为了那个,我是为了科学。”</p>
不过卡特尔似乎还有了感情:“这本杂志虽然发行不好,但实话说,我是真的舍不得它。”</p>
李谕也看出来卡特尔的想法,只得转而说:“那么不如我也入股这本杂志,我可以想办法让它的发行量以及影响力变得高起来。”</p>
研究心理学的脑子都不差,卡特尔感觉如果借用李谕的名气确实有可为,李谕现在绝对是科学界的“流量明星”。</p>
卡特尔问道:“你想入股多少钱?”</p>
李谕伸出五个手指头。</p>
卡特尔说:“也是五百美元,我们一人一半的股权?”</p>
李谕摇了摇头,说:“五千美元。”</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