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县试命题 (五千字大章),三国之龙图天下,拾一,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士燮拱手说道。
“陛下,臣认为,如今天下,儒学方为**,四书五经乃是读书人之根基,若论才学,四书五经才是根本,依四书五经而命题,方为正道!”
蔡邕低沉的说。
他们这么说,牧景倒是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新思想和老古董之间的碰撞,这是好事,可偏偏在这时候爆发了。
牧景把士燮放在教育司,那是因为士燮更容易接受他的教育观念,他可不能只是培养一群之乎者也的读书人。
他要是的全方位的人才。
从当*建立鸿都门学开始,牧景就已经开始对如今时代数学的一个启发,这些*,他亲自编写数学教材,虽然都是一些简单的数理,但是在这个时代,就是数学的发展之开始。
鸿都科技院能发展的这么快,能迅速的呈现一批科研人才来,这和大明的数学的发展迅速有很大关系。
可是在往昔,读书人只是指读儒学经典的人而已,其他的都是旁门左道。
这也是目前的一个大环境。
目前大部分读书人,指的也是儒家读书人,士林中人,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儒家门徒,读儒家经典。
要是你科举命题,却偏了儒家经典,这对无数读书人而言,都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甚至会把这一次选贤纳才闹成一次**也说不定。
所以说,不管是蔡邕,还是士燮,他们的考虑都没错,蔡邕是为了稳定局势,当然也有私心,稳固儒学**,而士燮,他看到教育的未来,想要对整个士林下刀子,改变如今学识的一个偏道。
这就是新思想和老传统的碰撞了。
要是平时,牧景会火上浇油,把这把火烧的旺盛,把舆论做的极致,让天下人都参与进来,更能为日后的数理学科成为主学科之一打好根基。
可是现在,时机不对啊。
“蔡相的想法没错!”牧景沉思了半响,轻叹了一声:“士主事的想法也**错,你们都是为了大明稳固和未来着想!”
他两人都赞誉一番,然后目光瞥向了司马徽,他们两个打生打死,你老东西居然在一旁看戏,不好吧。
他立刻把司马徽拉进战局:“水镜先生怎么看?”
“臣,没意见!”
司马徽苦笑,他就是看懂了,才不好发表意见,这事情偏向谁,都是对,也都是错了,主要还是看心思而已。
而且他也有理由不参与:“而且命题的事情,臣作为阅卷官和监督官,不好参与,不然有作弊之嫌疑!”
“老滑头!”牧景算是看懂了,司马徽虽长*不入仕,但是也是那种不出门能知道天下事,能晓朝堂之手段的人,明哲保身这一招,用了熟练的很。
牧景考虑了一下,看了看蔡邕,又看了看士燮,然后目光在一个个科举委员会的委员身上扫过,这里有户部的,有吏部的,有工部的,也有礼部的,都是朝廷官吏。
他们的心思,也很重要。
“你们可有想法?”牧景低沉问众臣。
众臣闻言,微微摇头,他们本身就没办法理解透,又准备在这事情掺合下去,恐怕直接就被吐沫星子淹死了。
“既然如此,朕做一个决断吧!”
牧景站起来,道:“蔡相,儒学是根基,朕也认可,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做官,如果连人做做不到,官也不要做了,儒家经典,四书五经皆为传世之大学问,以他们命题,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
牧景低沉的声音非常有力量,把整个庭院覆盖了:“咱们大明,不能一直往回看,要往前看,数理之力,蔡相应该也看的明白,未来大明,需要更多数理的人才,科举若无数理,数理何人去学,咱们不能太偏心了!”
“那陛下的意思是?”蔡邕眯眼,盯着牧景,若是牧景下令,他还真没办法辩驳了,儒家真有分崩瓦裂之可能。
“这一次命题,以儒学经典占据主力,县考一共五场,那就分五分之四的题目,数理占据五分之一!”牧景道:“单单学做人,是做不了官的,品性很重要,学识也很重要,这个学识,可不仅仅是儒家学识!”
“臣,领命!”蔡邕挣扎了一下,在看看士燮磨刀霍霍,他知道,不能再争下去了,时间来不及了,牧景何等的看重科举,他是知道了,真把科举给厌恶了,他就算是牧景老丈人,都未必扛得住。
“那就这样!”
牧景深呼吸一口气,又看着士燮,提醒说道:“威彦,任何事情都需要一步步来了,不能做到太急了,这也算是一个好的开始!”
他也想公平,但是公平的原则,必须要建立在大明的稳定之上,作为皇帝,他不允许被任性的。
“是!”
士燮有些的不甘心,但是却已经知道,这是***一个结果了。
有了大方向,整个的委员会的行动力就变得迅速起来了。
不用两天的时间,县试的命题迅速的完成,然后开始造版印刷,会在渝都印刷好了在密封起来,再然后通过传题使者,秘传下各县考官手中。
因为活字印刷术虽然已经发展起来了,但是还是属于非常高级的技术,**十*二十*,还不能发展成熟,减低成本,所以不是每一座县城都有的。
渝都却不少,单单是朝廷教育司掌控的大型印刷工坊,就不下五座,轻而易举的完成这样的工作。
而且防止**,每一个传题使者都是从神卫军里面出来了,三**一组,护送命题卷赶赴各个县城,原则规定,唯科举当日,传题使者方能亲自把命题交给县令,任何的差错,传题使者都要肩负责任的。
........................
三月十七日,早晨,阳光升起来的那一刻,大明拉开了第一次科举的县试,大明各州各县都瞩目在每一个参加科举的读书人身上。
县试的规矩已经在考试前一个月颁布了。
考三天时间,一共是五场考试。
每一座县城都已经建立了一座贡院,这是朝廷下令修建了,贡院的存在,就是为了让科举考试变得更加严谨一些。
贡院从开始考试当日开始,周围都会有六扇门捕快进行封闭式站岗,每天考试必须要考完之后,才能出来,不然不允**出。
每一个考生进入贡院,也会进行非常严格的搜身。
这一次科举是大**廷第一次,虽然朝廷上是**多少经验,科举委员会也是非常的陌生,但是牧景还是有些想法了。
先不说牧景从历史上学了这么多,单单是在未来经历过无数次的考试,在严格考试上,他自然是有些手段了。
而且这一次阅卷,牧景已经提议,将会用封弥誊录的制度,这是北宋时代的科举就已经在用的一种的制度。
就是考试之后,将会糊名封卷,而且为了减少在笔迹上做手脚,让熟悉的人进行的改卷,所以会有誊录,就是让人抄试卷。
这样以来,阅卷官就不会知道自己的改的试卷是什么人的。
很大程度的杜绝了作弊行为。
当然,不管是再怎么严密的制度,也会存在漏洞的,哪怕是放在未来,也没办法杜绝这个行为了。
不过只是牧景和朝廷希望做得更好而已,所以会逐步完善对于科举的制度。
十七,十八,十九。
三日时间稍纵即逝。
大明第一次科举的县试在十九日下午的钟声响起的时候,算是结束了,一座一座的县城,无数学子走出了贡院。
这些读书人之中,有一些精神抖擞着,亦有一些是垂头丧气着,有悲愤怒骂朝廷者,亦有沉默不语着,众生百相,皆有出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