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酒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卷:我有平生志,只与明月听。 第二章 三更灯火,已是油尽灯枯时,无定风波,春风酒笑,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b></b> 时间临近三更,伴随着打更人嘶哑的声音和打更鼓那清脆的敲击声。一辆马车出现在了东晋太学国子监的门前。
“午夜宵禁,百鬼伏行,三更已到,可点明烛。”打更人的声音散播在京城的各个角落,此起彼伏是络绎不绝。
马车上,一位年过耄耋的老人有些疲惫的睁开了自己那双越发显得枯槁的眼眸,他的嘴角微微露出了一抹苦笑,不仅要感叹一声真的老了。
“陂镇啊,咱们到哪了?”老者揉了揉刚睡醒的一双困倦眼眸,有些疲惫道。
驾车的车夫闻言,回头望了一眼身后的车帘,他恭敬道“父亲,马上就到国子监了。”
说罢,他还有些意味深长的向着国子监的那块屹立了足足五百年之久的古老牌匾看去。
老人有些感触的拉开了车上的窗帘,他探出头去向国子近处监张望而去。
俗话都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国子监的三更虽说只有依稀几座建筑的窗子前点起了火烛,却是实在是有不少学子已经起身开始了每日的晨读。
“陂镇,停车。”周昀驿思虑了片刻,便对儿子说道。
“吁。”周陂镇的声音自车外传来,马车也被缓缓的停了下来。
老人穿上那件厚重的外套,伸手拨开车帘,走下车他对儿子说道。
“陪我去国子监最后走一遭,还有个不错的后生,我打算这辈子最后给他留几件东西。”说罢,他再次摆出了茂年之姿,率先迈开步子雄赳赳,气昂昂的向着国子监的大门昂首而去。
大门前有值班的禁军队伍,见到来者容颜,顿时全体恭敬地作揖行礼齐声“见过先生”。
……
国子监内有九门十三廊,象征着自大晋建国以来的二十二位辅君名臣,门为死谏,廊为忠诚,各有各的意义。
而穿过这九门十三廊,就到了国子监内的碑林,碑林中有着历代名臣大家留下的宏伟篇章,以激励诸学子奋发图强,成就辅君高位,去那朝堂上一览无限风光。
过了这座碑林,便是国子监的讲堂,再之后方才是学子们所居住的学舍,用以每日的起居和晨读时使用。
国子监的藏书楼在学舍的正中央,学舍呈圆形分布,藏书楼则为方形,开四门,以示学问对诸学子的公平公正。
周陂镇随父亲来到了一座位于学舍圈正北方向的一间房屋前,屋内居住着的举人正是北方考区的魁首,姓贾名元亮。白马州郑郡人士。
周陂镇近来在家中时常听到父亲提起这名年轻文人,故而他也是对此人有了几分了解。
据父亲所说,这贾元亮幼年时命运多喘,早年丧父,母亲则是为了他们一家的生计日夜操劳,最终在他四岁时便积劳成疾染病在床,元亮有个哥哥,年仅九岁,靠抓蛐蛐,编草笼养活全家,竟然后来全家的生活在他哥哥一人的支撑下过得还算滋润,这也使得小元亮得以在六岁时随当地一位塾师学习识字,为之后的学有所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