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香如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88 根深蒂固,刘备的日常,熏香如风,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没错,正是“包子”。

与馕烧所用“死面”不同。包子需用“发面”。发酵后的面团。否则便成汤包,不宜携带。

先前,山谷国使言,我主必箪食壶浆,以迎王驾。

话说。干粮古称糗(qiu)。携带时,往往盛在竹器内。泡糗之水,则装于瓦壶内。把干粮搅拌成糊状,即所谓“箪食壶浆”。试想,蓟王驾前,把干粮卖力搅成糊状,再呈蓟王当面。蓟王无肉不欢,如何下咽。

所以有些事。尽会其意,反而不美。

据说。馒头的出现,不迟于晋代。初时亦不叫馒头,而叫“蒸饼”。《事物绀珠》载:“秦昭王作蒸饼”。《晋书·何曾传》言,何曾此人“性奢豪”,“蒸饼上不坼作十字不食”。意思是说,蒸饼上不蒸出十字裂纹,他是不吃的。窃以为,裂纹蒸饼,可比后世“开花馒头”。

《齐书》亦载,自西晋永平九年(299年)始,太庙祭祀时用“起麪饼(起面饼)”。宋人程大昌《演繁露》释其义:“起面饼”乃是“入酵面中,令松松然也”。无疑,“起面饼”必是发酵面食,后世称“发面饼”。另有“馒头”之说。宋人高承《事物纪原》引《稗官》言,三国时,诸葛丞相南征孟获,改当地豪强以人头祭神之恶习,转用发面,包裹牛、羊、猪肉代替。“后人由此为馒头”。晋人束皙《饼赋》亦言,春宴宜设“曼头”。

故可知。“曼头”,或也是包子。

发酵,需“酵母”,又称“酿母”。时下易得。

如何发酵,才是重点。蓟王命营中庖人,不断尝试,终有所成。

蒸笼、纱布,诸如此类,早已备妥。将牛羊肉剁成肉泥,何须军中刀斧手。庖人足以。又谓“何不食肉糜”。肉馅调味,亦难不倒庖人。果然,真材实料。

捏出包子褶,亦是蓟王口述。由庖人自行领会。稍后入屉蒸熟。白面花褶大包子,鲜香味美,回味无穷。立刻风靡大营。蓟王取名:“蒸包”。

比起“箪食壶浆”。馕烧、蒸包,味美且便有携带。兵卒皆喜食。

军正营房。

沮授、徐庶、法正三人,各捧一个热气腾腾的蒸包,各个爱不释手,纷纷叹为观止。

“主公,果然天生。”美味如斯,法正险些泪目。汤汁着实也烫。

“外如蒸饼,内裹肉糜。间有浆(汁)。毋需箪食壶浆,亦毋需饮水下咽。便可轻易入腹。”沮授细嚼慢咽。愈发觉得,此物大善。叼个包子,便可上阵杀敌。边吃边战,何须用手。

待睁眼,盘中已空。

这便脱口而出:“何其急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真的有十万死士

欧团长

返回1998

木子心

全球轮回从生化危机开始

翩然烟雨中

夫为佞臣

汴梁公子

重生之首富人生

追逐梦想的猪

古道征途

墨不成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