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茂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5章 高伯适来访,1850再造中华,左茂行,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杨烜视察新宁公司期间,越南人高伯适求见。听闻此名,杨烜颇受震动。
高伯适字周臣,号敏轩,又号菊堂,越南北宁省嘉林县人。他是阮朝重要诗人,汉诗造诣很高,很有杜诗的风采,至今在越南民间很受欢迎。
甚至,在当今的华夏诗词界,亦有不少高伯适的拥鳖。譬如,他在《丐子》中写道:
“丐子立踟踌,饥寒不敢呼。衣牵双笠破,命待一钱苏。徵敛时方急,漂流汝曷辜。不才亦人也,儿女莫挑揄。”
又如他的打油诗《薄晚醉归》,亦颇有诗趣:
“酩酊归来不用扶,一江烟竹正模糊。喃喃自与莲花说,可得红如酒面无。”
不过,如果他仅是一个诗人,自然不值得杨烜注意。历史上,高伯适还曾谋反,举兵反抗阮朝。
高伯适起事前是阮朝文官,诗歌流传很广,在越南民间很有声望。黎维柜曾假托黎皇后裔,发动起义。高伯适欣然前去投奔,被黎维柜封为国师。
黎氏曾统治越南三百余年,黎维柜起义颇具声势,高伯适很得重用,但最终被阮朝扑灭。
阮氏对高伯适相当忌恨,把他列为逆臣第二,见于《大南实录》正编列传二集卷四十六逆臣列传二高伯适传。
越南是儒家文化圈国家。
经过长时间的儒家教育,特别是宋代理学的桎梏,儒家文化圈里的读书人都对儒家忠君教育深信不疑,决不会轻易造反。
到了清朝时,封建制度趋于完善,君臣之防更加严密。读书人起兵造反少之又少,尤其是“体制内”的官员,更不会轻言造反。
晚清时,革命党徐锡麟出身于官宦世家,留学日本后深受安徽巡抚恩铭赏识,被恩铭任命为巡警学堂校长。没想到,徐锡麟却发动学生起义,刺杀恩铭。
事发之后,举国哗然,仇恨徐锡麟者多,同情徐锡麟者少。
在整个晚清,“体制内”官员大多对满清抱有希望,很少会像徐锡麟这样起兵造反。
清朝一样,越南也一样。越南人高伯适在1854年发动起义,更显得惊世骇俗。
他加什么要造反?至今,在越南史学界,这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有人认为,高伯适曾被流放到南洋雅加达,被殖民地蒸蒸日上的气象所震惊。有人说,他是越南北方人,与南方阮朝政权格格不入。有人说,他一向恃才傲物,性格使然。
杨烜猜想,高伯适或许和自己一样,对世界大势有着超前的理解,怀揣着远大的志向。
只不过,高伯适才能有限,号召力一般,才被阮朝所败。
军政府日后必要经营越北,有高伯适作内应,无疑更易得手。
杨烜欣然接见高伯适。
此人时年四十三岁,长得矮小精悍,目光敏锐,脸上隐藏着一股诗人的忧郁。
越南人虽不会说汉语,却以汉字为官方文字,并深受汉文化熏陶。在士绅上层,很多人不仅会写汉字,还会作汉诗,说汉语。
高伯适自幼天资聪颖,交游广泛,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他执礼甚是恭谨,虽不跪拜,却一脸虔诚。看得出来,他对杨烜很是景仰。
待杨烜赐座后,高伯适说道:“大元帅,我游历太平府,参观了新宁公司、实务学堂,真是大开眼界。在大元帅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工商业蓬勃发展。
“尤其是广设学校,普及教育,更令高某感怀至深。我前日在新宁州,亲眼看到当地成立公学,组织文化扫盲。
“有一次,我路过一个村子,看到黑旗军士兵手持武器,进入村民家中。刚开始,我以为他们要进入村民家中收税。
“紧接着,黑旗军士兵捕捉幼童,把他们带出家门,父母在一旁爱莫能助。我又以为他们要拉壮丁,抓这些幼童当童子兵。
“真正想不到,全都不是!黑旗军士兵捕捉幼童,竟是要逼他们上学。而且,村里的公学竟然还是免费的!学生不仅不用交学费,公学还提供一顿免费午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