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野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零一章 包袱,水浒新秩序,江湖野人,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种人事任命并算不惊世骇俗,李资谦李资谅两兄弟也是一门两相。
宰相多了,内耗就多,国君就有了上下其手的机会
二是借鉴大宋“三舍法”的成功经验,
起用宋籍福州人胡宗旦,在国学设立“七斋”。
这一招其实是模仿“海东孔子”之称的崔冲私学“九斋”所设。
正是自崔冲兴私学后,高丽私学日益兴盛,相对的,却是官学的衰落,
进而是文化、政策解释权,由朝廷向私人过渡,
这当然是身为国主的王俣不能容忍的。
崔冲正是当今首相崔思诹的祖父,这一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非常妙,
改革官学,设立“七斋”,自然让崔思诹无话可说。
顺便说一下,崔氏崔冲一脉是高丽最富传奇色彩的家族。
从崔冲开始,到崔思诹,三代皆为宰相,
而这个传奇,在原本的历史位面,还再要持续三代人——整整六代为相!
这可比汉末的袁氏“四世三公”还要传奇得多!
崔氏家族如此煊赫,当然不可能是祖宗积德,家族代代都有冠绝群伦的顶尖人才之类的扯淡理由。
这一现象,只能说明高丽的政治生态畸形,以及阶级固化到何等恐怖的程度。
奋发有为,不愿只做守成之君的王俣,当然不能容忍这种不正常的政治生态继续下去。
所以,其人才会改革,才会不遗余力地巩固君权,打压相权。
而且,他也不会满足于文治,他还要有武功。
王俣即位之初,就展现了极强的开疆扩土**。
一方面,多次对辽国提出“归还”义州的申请。
另一方面,又对在曷懒甸扩张的声女直人联盟采取攻势。
尽管这一仗因为各种原因,最终功败垂成,但王俣并没有气馁。
军队不行就组建“别武班”,武将缺乏就开设“武学”。
高丽国学设“七斋”,前六斋教授儒家经典,第七斋却是武学。
在国家最高学府设置武学,简直是对儒学先圣**裸的侮辱!
自乾统九年(1109年,高丽之前一直使用辽国年号)七月,曷懒甸之战结束,设置七斋以来,
儒臣们就一直在反对,要求废除武学的呼声很高。
但王俣意志坚定,在此事上始终不肯让步,
不仅坚定武学的办学方针不动摇,
还利用各种一切时机,巩固和深化改革。
原本的儒学六斋定员为七十名,因为生源太多,争夺名额的事情时有发生。
武学一斋名额仅有八个,还经常因为“合格生源不足”,而招不满!
这自然是把控朝野权力的儒臣们搞的鬼,国主王俣自然不能容忍。
征伐义州之战准备时间这么长,国内动员如此深入,
王俣如何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就在四日前,高丽国主发布制令——
欲要对国学学舍进行扩建。
扩建后的儒学六斋定员削减为六十人,而将武学将增加到十七人。
王俣强调:
“文武两学,国家教化之根源。”
“早降指挥,欲令两学,养育诸生,备将来将相之举。”
“而有司各执并论,未有定议,宜速奏定施行。”
王俣此举,自然激起儒臣的强烈抗议。
前方军队在打契丹人,后方朝堂还打“自己人”,
高丽朝堂这段时间忙得是不亦乐乎。
高丽平章事崔弘嗣写信西北面兵马副使崔弘宰,说的就是这事。
崔氏在高丽是顶级豪族,两崔和首相崔思诹本是同宗,但不同脉。
崔弘嗣是个典型的官场两头草,并没有什么不可动摇的政治立场。
其人在信中,除了一堆询问弟弟近况的没营养废话外,
就是再提国学武斋之争,
询问在前线带兵的崔弘宰——此战到底有多大胜算?
假如能够打赢,崔平章自然要坚定地站在国主一边,
如果打不赢,那就赶紧劝陛下三思。
高丽西北面兵马副使崔弘宰放下郑思吉的战报,只觉得心很累。
到现在为止,连同舟社和义州的兵马究竟有多少,都没搞清楚,
朝堂诸公却已经急不可耐的要从这一战的胜负中,寻找另一场战争胜负的筹码。
还没开始,就背上了这么沉重的包袱。
这一战,还怎么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