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7 老朱家的通病
彼岸之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737 老朱家的通病,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彼岸之筏,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如今,新来的主人是鞑子,驻防滇黔境内的旗人们不仅要房子,要财产,而且还要土地。
显然,这些人根本就没有分地给佃奴们的意思,不仅如此,还要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入籍编户”,继续让这些佃户军户做佃奴,而且还要剃发易服改变风俗!
加上乱兵刚刚过境,不少地方惨遭劫掠,不少百姓生计无着,当然了,毋庸置疑的是,在劫掠的兵里,既有大明的兵,也有大清的兵。
由此不仅造成了难民如潮,还有相当大比例的人实在不愿意剃发易服,继续再给新主人做佃奴了,所以在这段时间里,滇黔境内就有了许多有组织或者半组织的集体迁徙,有些甚至是全村流徙。
现如今薛来相兄弟从雷州半岛接收到的这批难民,大约有一多半都是这样举家跑出滇境成为流亡在两广十万大山的深山老林里的“野民”的。
到了后来,如果没有被迁徙出去,这样的流民很多都变成地方官在奏折里所谓的“熟番”和“生番”。
在旧世界的历史上,根据流传下来的许多家族族谱记载,这些人确实有不少融入到当地苗、瑶、壮诸族之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流亡到了琼岛和安南,再到后来,还有不少人渐次流入了南洋诸岛,最终融入了当地的土著之中。
朱北国等人了解到这群人的来历后,和骄傲号上的船员们都私下感慨了一番,哥几个纷纷评论说----如今大明也真是气数已尽!这个永历皇帝和他的朝臣们也真是平庸!大敌当前,竟然还死抱着传统秩序不放,他们难道就不知道解放一下佃奴吗?就那么不愿意把土地分给佃奴们吗?
想想看,这些佃奴在分到田地后,然后塞给他们每人一把兵器,再告诉这群刚刚有了私人土地的佃户们说:如今大清要来,他们一来,就要抢回你们手里刚刚分到的土地,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
不用动脑子想吧?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这群佃户们会怎么办对吧?肯定会跟着大明天子打仗啊!拼了呗!
如此还怕激发不出民众的抗敌斗志吗?哪怕失败了也不怕对吧?因为一旦失败了,不管怎样土地也是要丢掉的啊!
那还真不如来个破罐破摔、拼个鱼死网破也比流亡缅甸受尽屈辱,最后还落得被吴三桂用弓弦勒死强对不对?
所以朱北国对此解释说----这特么就是他们老朱家的通病,心存侥幸!不见棺材不落泪!
想当初,李自成围开封,身家亿万的福王,就那么守着万贯家财,硬是不肯拔一毛给守城的将士激励士气,结果呢?城破后全都便宜了李闯王,福王本人也被点了天灯。
说起来这永历和沐府的当家人沐天波,那做派大概也跟福王有一拼了,就这样干看着原本世代跟着自己的数十万佃奴军户便宜了别人。
然而面对这样的一群流民,任柯倒很是兴奋,作为明粉,他向来对那些抵抗、逃避大清统治的人持支持和同情态度,从感情上讲就有一种天然亲,面对这群在他的眼里绝对属于“准崖山之后”的人,任柯很快就进入了总督的角色。
在这些日子里,他几乎访问遍了这群人里的所有家庭,尽管语言很不容易交流,时常是鸡同鸭讲,但是任柯会抓住所有的机会与这些民众交流----包括每一次分发粮食,每一次分发工具,他还延续了自己的一贯作风——关注孩子、
每天晚上,任柯都要给这些孩子上文化课,教他们和她们识字,在这群人里,一共有二百多个孩子,除了一小半婴幼儿以外,都不同程度地跟任柯有了那么一点“师生之谊”----至少孩子们的父母认为,任柯是自家孩子的“恩师”。
通过这些交流,任柯渐渐的在这群人里建立起了一些威望,当然了,这只是初步的、不那么稳固的威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