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8 本土化的开端
彼岸之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478 本土化的开端,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彼岸之筏,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关键的是,当时大家都累得要命,在那个当口机械组也不得不接受现实,毕竟靠人力手工收割甘蔗确实太累人,骆老板他们也不是没有干过这类活,有过切身体验,所以那些日子机械组才勉强开始动员溶洞里的所有资源搞甘蔗收割机。
果然,机械组的设备能力很强大,在溶洞里忙活了一阵后,总算把甘蔗收割机造出来了,然而也消耗了不少工艺材料,对此,骆老板他们其实是非常肉疼的。
到后来,机械组没有顶住压力,同意王雪工程师的要求,组装加工了两台卷扬机,如今王雪主持组装生产的两台码头卷扬机投入使用后,确实大大减轻了所有人的劳动强度,也极大提高了货物装卸效率。
既然近在眼前的好处是明摆着的,因此各种要求机械组启用加工设备,生产这个生产那个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起来,哪怕有些要求相当短视,但能吹糠见米获得实效的事情,对大家的诱惑度很大,至于那些所谓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什么的,还是暂时放一边吧……
因此人力轨道车的项目就这样启动了,不过,骆老板他们也有自己的小算盘,首先,他们要求提供劳动力,这是合情合理的要求,最后机械组获得六名经过挑选的壮劳力,显然这些劳动力不是用来操作机床的,这些人是杂工,主要工作是搬运和清洁,平时给机械组成员们打打下手。
果然有了劳动力一切就好办了,机械组成员们简单讨论后,就决定仿制一种杠杆助力式轨道车,操作者通常是四人,当载重量不大时两个人也可以操作。轨道车的设计重量不到一百五十公斤,几个汉子合力就能抬走,然后往需要的铁轨上一放就能开跑,轻便且容易操作。
这种车辆虽然从蓝图上看起来不错,但有一个重大瓶颈——轴承。
骆老板他们几位商量了一番后,决心趁此机会,以轴承生产为起点,正式、全面启动骆老板早先提出的“工业母机本土化换代”计划。
为此,围绕着轴承的生产,机械组启封了溶洞里的大量的机械加工设备。
其中包括制造轴承的一台墩锻机和一套热处理淬火回火炉、以及各种金加工设备,其中包括普通的20/30/50车床,半自动液压多刀车床等,这些都是生产通用工业轴承的标准设备。
另外,还有内外圆磨床、立式钻床以及配套的注脂机等设备,再加上各种别人都叫不出名字的量具和检测工具,什么内外径测量仪、硬度仪,卡尺、千分尺、深度尺、管尺、高度仪等等等等。
除了轴承加工有些大费周章外,曲轴加工也是一个令人有些肉疼的地方,因为需要启用溶洞里从旧世界带来的的钢材。
至于轨道车其它方面的制造就没有什么困难了,反正人力轨道车的载重量不大,溶洞里的好钢材就不需要用了,前一阵子船队从苏禄国买回来的铁条完全可以胜任,而且车体用铆接的方式连接,溶洞里宝贵的焊条和焊机也不用消耗磨损了。
于是,骆老板带领他的机械组成员们,以此为起点,终于开始了他们的机械工业本土化复制大事业。
不久之后,溶洞里现成的蒸汽机和各种电机也启封使用了,一个拥有相当规模的机械加工厂在溶洞外被建立起来,骆老板给这个机械厂起了一个名字——曙光机械厂,这是后来名震世界的名牌企业——“联邦曙光机械”的前身。
机械厂的基建和设备安装是船员们承担的,他们在工程机械车辆的帮助下,只用了二十天就把基建工程做完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