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翰林院的宁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36章 之前你们还劝降来着?最后一战阿罗,后明余晖,神州翰林院的宁海,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其中大部分兵力直接防守瓦胡岛,如果能够妥善运用,把登岛明军赶下海是有希望的,再不济也能多坚持一两个月。
<div class="contentadv"> 美军最大的错误在于反攻考爱岛,这场战斗毫无意义,令原本齐装满员的第7步兵师损失惨重——伤亡两千余人。
尽管美军紧急空运了第501空降团来充实瓦胡岛的防务,可这远远无法弥补错误。
见草稿上写的是今夜零时停火,明早投降,周长风果断拒绝了,“今天半夜再停火,然后明天投降?磨磨唧唧的,不行。”
他要求美军在两个多小时后、也就是12:00缴械投降,否则将立刻展开进攻。
雅各布准将无计可施,只能同意。
檀香山城区各条主干道上都行驶着架着大喇叭的卡车,通知市民们美军残部已经放弃抵抗,午后这座城市将迎来占领军。
街道上可以看到半塌的屋舍,还有不少散乱的杂物和腐烂的垃圾——受迫在眉睫的战火威胁,城区的秩序已经有些混乱了。
檀香山行政官员接到的指示是坚守岗位,尽最大可能维持秩序稳定,等待占领军建立临时政府以后移交管辖。
然而相当一部分人害怕受到迫害,选择借助职权之便逃往码头,亦或是伪造证件扮作普通民众。
持续了不知道多少个日日夜夜的枪炮声终于停歇了,成群结队的明军飞机从城区上空飞过却没有轰炸。
久违的安宁似乎即将来临了?不过这只是暂时现象而已。
出于害怕,许多商店的店主都关上了门,拒不售卖任何商品,任凭警察怎么敲门都不答应。
为维持市场稳定,他们不得不强行破门而入把商品拿出来摆摊。
一些小轿车的后备箱塞满了各式各样的行李,后盖都关不上了,夫妻二人带着孩子驱车离开城区驶向东南方向的凯蒙基镇、卡哈拉镇。
许多人也说不上来为什么要去那里,只是纯粹感觉偏僻些的村镇更适合避难。
在一家诊所附近,旅游杂志《假日》记者海勒带着一些药品匆匆回家,途中亲眼看到几家商店和百货大楼遭到抢劫,胶片、照相机、手表、罐头、通心粉什么东西都抢。
强盗和赶来的警察发生激烈交火,子弹横飞,周围的行人惊慌逃窜……
中午12:12,十七师和陆战一旅各一部组成的的先遣队率先沿公路从西郊进入檀香山城区。
路口有两辆翻倒的、塞满了石头的巴士作为路障,丢光了技术装备的美军竟然没办法把二者挪开,于是只能等明军坦克将二者拖拽到一旁。
同时,陆战四旅的一个营翻越了科奥劳岭,通过努阿努帕里大风口从东北方向进入城区。
然而出乎意料的战斗在一刻钟后打响——阿罗哈塔附近似乎有一股美军还在顽抗。
“什么鬼情况?没接到投降命令?快去问清楚。”
“得令!”
情况直到半小时后才查明,原来那是一些拒绝执行命令的散兵游勇,他们不愿意未经抵抗就拱手让出檀香山。
这股美军包括第7步兵师的一百多人外加其它单位的一些官兵,还有少量国民警卫队,总计有近二百人,他们在炮兵上尉马丁内兹的指挥下围绕阿罗哈塔构筑了据点。
雅各布准将和檀香山市长很担心这会激怒占领军,引发不可预知的后果,赶忙解释这不是故意为之,实在是没有预料到会有人拒绝投降。
“钧座,咱们还打不?”谢万诚歪着头夹着话筒,看向了一旁的周长风。
“成人之美懂不懂?”后者伸了个懒腰,望着远处的阿罗哈塔轻松自如的说道:“求仁得仁嘛,敌人不投降就叫他灭亡。”
最后的战斗没有很快展开,因为无法施展过多兵力,所以周长风等人琢磨了许久才决定具体方略。
陆战一旅战车队派出四辆坦克、陆战二团突击炮队派出三辆轮式突击炮提供支援,担负主攻任务的是二团六营,旅属防化队也分散配属加强。
阿罗哈塔,一座建于十四年前的钟塔,这是檀香山的标志性建筑,可却在战役即将落幕时遭到了出乎意料的摧残。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激战,外围六座建筑已经全部肃清,陆战队步兵在坦克和装甲车的伴随下向前缓缓推进。
傍晚,残存敌兵已被压缩到阿罗哈塔所在的广场中,但战斗仍在继续,子弹从四面八方的射向明军官兵。
阿罗哈塔整洁的外墙被一发又一发的48㎜和80㎜杀爆弹打得坑坑洼洼,密集的7.36㎜步机弹将之凿得千疮百孔,大时钟的时针和分针永远停在了18:16上。
“左右两边一起上,两面包夹,让战车往前边开,别怂。”
“他奶奶的,饭点都要到了啊。”
“兄弟们加把劲,折腾完就该吃晚饭了!”
“这叫什么来着,‘灭此昏食’?”
三辆轮式突击炮先后耗尽了车内备弹,不得不撤出战斗去补充弹药。
天色渐晚,火光变得更显眼了些,轻重机枪射出的曳光弹交织成了火网,火焰喷射器吐出的炽热火龙仿佛在张牙舞爪!
一些披挂了三九式单兵护具的陆战队步兵勇敢的发起冲击,用冲锋枪和自动步枪和近在咫尺的敌兵展开近接作战……
阿罗哈塔下的战斗在日落时分结束,瓦胡岛之战终于落幕。
最大的问题解决了,可摆在明军将领们面前的麻烦还有很多。
【攻占瓦胡岛意义重大,所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