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芙蓉镇》座谈会
坐望敬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90章 《芙蓉镇》座谈会,1980我的文艺时代,坐望敬亭,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谟言说着,从包里掏出一摞厚厚的手稿。
林为民的脸上立刻绽放出笑容,这种作者哪个编辑能不喜欢呢?
“这是写完了?”
谟言的脸上带着几分笑容,“写完了。”
这部《红高粱家族》是谟言首次尝试长篇创作,去年入学军艺的时候,他就已经有了想法,在学校的时间,除了学习,大部分的业余时间都放在了这部的创作当中。
整整三十万字,对于他这个最长只写过几万字篇幅中篇的创作者来说,是个非常大的考验。
在《红高粱家族》的创作当中,谟言取了个巧,把他整部分了五个篇章,《红高粱》、《高粱酒》、《狗道》、《高粱殡》、《奇死》。
各篇章独立成篇,又紧密相连,且各有侧重。
其中第一篇《红高粱》,在之前谟言跟随林为民前往香江访问后不久,便以中篇的形式刊登在了《八方》上。
《红高粱》的顺利发表让谟言动力十足,回到军艺笔耕不辍,在短短三四个月时间当中,便将整部全部创作了出来。
林为民花了一个下午,才将看了一半。
在他看手稿的时候,谟言就缩在办公室的沙发上,他跟来编辑部的其他作者不一样,很少去跟编辑们主动攀谈,就往那安静的一坐。
眼看快下班了,林为民说道“稿子一时半会看不完,回头等大家都看完了,我给你写信。正好于华他们也要放假了,晚上我领你们去铁生家蹭饭。”
谟言点了点头,跟着林为民上了车。
来到国立文学院接上于华,见了面他就盯上了谟言。
“上回去香江,你怎么能去?”
谟言一头雾水,“我为什么不能去?”
“伱要是能去,我也能去才对。”
谟言一脸无语的看着于华。
林为民忍不住出言打击道“谟言在军艺上学,不到一年时间磨了一部大长篇出来,你呢?”
于华的脸上写满了震惊,“大长篇?什么时候的事?”
“刚把手稿交给林老师。”谟言老实答道。
于华的眼神不禁朝林为民投去,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同样是上学。你看看谟言,你再看看你。你们文学院的老师可跟我说了,文学院这么多学生,写作的时候看不着你,只要一有活动,你比谁都积极,场场不落,人送外号‘捧场王’!”
于华嘴唇嗫嚅,“我……我那也是热衷学习,这……这些活动都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林为民摇摇头,就这唐玉秋老师还说他跟自己一模一样,哪像了?我在文研所的时候那可是三好学生!
“少在这自欺欺人了,铁生身体那么不方便,写的都比你多。这一年过了一多半了吧?除了两篇短篇,你还写了啥?”
事实胜于雄辩,于华被林为民怼的哑口无言。
这下子老实下来了,也不叫嚣“我凭什么不能去香江”了。
到了石铁生家,听说谟言写完了他那部大长篇,石铁生也很激动。
“等发表了我可一定得好好看看!”
几人访问香江的时候,石铁生已经知道了谟言在写《红高粱家族》,只是没想到他的效率这么快。
三十万字的大长篇,竟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写完了。
“为民,谟言这效率起码有你七成功力啊!”石铁生调侃道。
林为民拍拍谟言的肩膀,“何止是七成功力啊,十二成都有了。在我负责的这么些作者里面,要说写作效率这方面,谟言是独一份。”
林为民的夸奖让谟言笑的很开心,本就不大的眼睛都快看不见了。
一旁的于华满是醋意。
在石铁生家吃过晚饭,把于华送回文学院,再把谟言送回魏公村。
林为民回到了家中,陶慧敏正坐在沙发上研读研读剧本。
灯光下,冰肌玉骨,宛若惊鸿。
看到女朋友这么热爱学习,林老师很高兴。
不过一个人学习毕竟还是孤单了一些,有林老师在这,怎么能让陶慧敏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学习呢?
应该互相学习,教学相长才对。
林老师这人,最喜欢的就是言传身教,尤其是对陶慧敏这种学习态度非常认真的好学生。
这一晚上,林老师不仅给陶慧敏普及了《西游记》里的金箍棒的长度、粗细,还给他讲解了金箍棒的正确使用方法。
比如,孙猴子打死白骨精总共用了几棒子这个问题,林老师解释的就非常生动,甚至不惜以身试验,让陶慧敏同学非常快速的掌握了金箍棒的正确用法。
金箍棒在她的手里,可大可小,可软可硬,端的是变化无穷。
翌日一早,陶慧敏起床的时候还有点不利索,昨晚的学习实在太过用功,以至于都忽略了身体。
她今天还要去拍戏,只能挣扎着起了床,吃完饭,让林为民开车送她去剧组。
送完陶慧敏,林为民来到国文社上班。
就瞧见陆遥晃着膀子从外面回来,林为民问道“又去外面吃早饭了?”
陆遥赶紧解释道“我吃的豆腐脑、油条。”
“你紧张什么,我又没说你别的。”
陆遥松了口气。
“稿子改的怎么样了?”
“快了,快了!”
林为民一听这话就知道肯定还没信儿,陆遥的脾气秉性他太清楚了,他也知道催了没用。
陆遥虽然平时不靠谱,但在写作这件事上,还是非常自律的。
下午的时候,林为民在文研所时的同学顾桦来了《当代》编辑部。
“你怎么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