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平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十六章 山货,四合院之精彩人生,舞平生,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前身刚混街面儿的时候也去过鸽子市练摊儿,不过都是在德胜门那边。
开始的时候,李建设带着他们几个,做些小买卖。后来接触到佛爷之后,买卖就不怎么做了。
至于东直门鸽子市,前身来得很少,记忆中就只有一次,还是过来打架的。
马海涛到这儿的时候,刚好是人最多的时候。
但整条街并不显得嘈杂和吵闹,每个人都低声低气的交谈,就连走路的脚步声都尽量轻慢些。
道路两边蹲坐着一个個摊主,摊位都是扯了一块布,上面放着数量不等的货物,有的多些,有的少些。
像卖老物件的东西就比较少,摊位上甚至只放着一样东西,或碗或是铜钱或是字画,不一而足。
并且这些卖老物件的摊主也是最安静的,从不吆喝拉客,有人上来问价也是搭把手,成就成,不成就算。
而那些卖粮食米面的,则是在摊位上放些样品,如果有想买的,就会由专人带到后面巷子的库房,或者板车上取货。
至于票贩子…新兴的产物总是会进来些新鲜血液,而这些新人就没那么讲究规矩了。
“爷们儿,要票吗?”
马海涛逛了没多久,就有人靠了上来搭话,脸上蒙着围巾,听声音年龄不大。
“怎么卖?”
“全国粮票两块五,粗粮票一块二,细粮票一块八,肉票两块五,都是一斤的。”
马海涛摇了摇头,这个价格可不便宜啊,“我趟会儿再说。”
“那您先忙着,有需要可以到这边找我。”那人闻言,也没多纠缠,之所以会有票贩子存在,就是市场足够大,买的人足够多,因此他并不愁卖不出去。
“嗯。”
马海涛又朝里面趟了会儿,期间也有其他的票贩子上前搭话,但价格都大差不差。
今年的情况比前两年好过些,但是城内还有不少人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
像轧钢厂里的职工,大都是月初发饷日一过先补细粮,等到月末之后,就得拿细粮换粗粮,或者将细粮票卖给票贩子,换点粗粮票对付着过。
如果是家里人丁多的,那更要精打细算。
就像三大爷家里一样,对每一项开支都要仔细着来。同时还会备一个记账本,先除去固定的开支,如水电等费用,余下的分摊到每一天的开支上,都是一分钱一分钱的记着。
“嗯?”
马海涛刚逛到这条街中段,就见一个较大的摊位,和之前那些练摊儿低调谨慎不同。
这摊位上一人卖货,另有三人守着,后面临近的巷子还有两人张望。
不仅如此,往来的人多多少少都会在这摊位停留,接着到后面的巷子里买点东西。
马海涛凑上去瞧了瞧,见是卖粮食的,大米白面黄豆之类,旁边还有一些山货,像榛蘑、松子,核桃等。
最里面则是一些药材,很多他都不认识,但其中有一样,瞧着咋那么像人参呢?
“来点啥?”
马海涛扫了他一眼,这卖货的遮住口鼻,四十岁上下,眼角有块疤痕,眼神中透着精明,并不像卖货的时候,表现得那么和善!
“这山货吧?怎么卖?”
“这些山货都是三块钱一斤,不还价。”
马海涛点点头,接着不动声色的抓了把大米瞧了瞧,“这米看着真够透亮的,不像咱们这儿的‘伏地粮’。”
所谓的“伏地粮”就是四九城周边的粮食,也是市面上最常见的。
而四九城的大米除了“伏地粮”外,还有些是从南方调来的。北方来得也有,不过多是玉米大豆之类。
“不常来东内吧?咱在这里都已经卖了近一年的货了。直说了吧,这些东西都是北边来的好货,您趟遍整个鸽子市绝找不到第二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