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无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86章 粮在湖广,大明元辅,云无风,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486章 粮在湖广</p>
美洲三大神器当然是救明的关键法宝,但其实这个事情绝对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搞到种子就够了吗?</p>
高务实前世在党校进修的时候,曾听党校老师粗粗地讲过一下三大高产农作物在中国的推广,听完之后,他一点都不觉得这三大农作物能够很快的在中华大地上全面铺开。</p>
这个理由要说明白,得从这三大农作物的引进说起。玉米何时被引入中国,后世观点不一。有观点认为,玉米早在明宪宗成化十二年(1476年)之前就已经被引入了。当然,主流观点是明朝弘治五年(1492年)哥伦布到达新大陆之后才传入的。</p>
然而,具体的时间点还是有分歧。有1500年、1531年、1560年、1572年等多种说法,其流通渠道的说法也很不一致,有经过西北(西班牙-麦加-中亚细亚-西北)、西南(西班牙-印度、缅甸-西南)、东南海路(西班牙-菲律宾-中国商人-东南沿海地区)三大观点及三大观点的组合。</p>
高务实当时是去进修经济课程,对此研究不深或者干脆说根本没有研究,其实就是听老师提了这么一嘴,所以他也没法判断到底哪一条才是真的。不过单从感觉上来说,他觉得海路似乎可能性更大,只是这玩意光靠“感觉”可没用。</p>
反正,玉米直到鞑清前期,虽然全国各地都已经有了种植,但是并不普及,这一点是肯定的。真正被大规模推广时间是在乾隆、嘉庆年间,因为人口大规模增长的压力下,鞑清政府才开始大规模推广。相对来说,南方早于北方普遍种植,北方甚至到了清末、民国初年才开始大规模推广。</p>
那么,番薯呢?以前有一种说法,说中国在汉晋时期就已经有了番薯。但农业史普遍不认可这种观点,主流观点认为汉晋时期发现的是甘薯,也就是山药。真正的番薯引入中国的时间,最早认为洪武二十年(1387年)引入,但同意的人也很少,主流观点还是认为万历年间中国才引入了此物种。</p>
番薯到了明末,在福建、广东有大规模种植,江苏、浙江有少量种植,也就是说在鞑清前期之前,番薯只在长江以南地区广泛种植。乾隆时期因为人口压力,除了边疆地区和甘肃(包括现在宁夏在内)等外,才开始了全国性种植。于是到了嘉庆、道光时期,番薯成为主粮之一。</p>
再说马铃薯。此物引入中国时间最早应该也是万历年间,但因为证据比较模糊,学术界公认的是清初,具体时间是台湾省在1650年的种植记录。而其最晚的引入时间记载,是晋商通过俄罗斯经商从哈萨克传入,也有人认为“回回山药”也即马铃薯是回族同胞从西北引入的。</p>
可是,因马铃薯的属种的退化问题,经过多次、各种途径引入,同样是到了乾隆时期,才获得大规模推广。</p>
也正是因为这三大神器都是经过多年发酵,到了乾隆时期才发的威,所以虏酋乾隆明明是个败家子,却居然能混成某些人口中的圣君,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讽刺。</p>
反过来看,引入三大神器的明末也是够倒霉,没扛到三大神器认主就先一命呜呼了。</p>
正因为知道这些情况,明白新物种推广不易,甭管是因为属种退化还是老百姓需要接受时间,反正这事儿肯定不是三年五载能办成的,因此高务实也只能一边派人搜集种子,一边另想它法缓解北方灾情引发的动荡。</p>
能有什么办法呢?无非是南粮北调。因为哪怕就是小冰河期最严重的时段,南方受到的影响也不大,并没有出现什么大的减产。</p>
但南粮北调可不是容易的事,朝廷为了南粮北调,每年花那么大工夫维护运河、管控漕运,最后还是不得不另开海运,而哪怕开了海运,到现在也只是维持局面——当然,这个局面比历史同期要好一些。</p>
这么一看,朝廷可没有余力继续南粮北调了啊,要加大这个“调”的力度,需要搞定的方方面面可是太多了。比如这些漕粮,虽然南直隶已经几乎全面普及了一条鞭法,改交粮为交银,但拿着银子可以买粮,而南方粮价低于北方,即便加上运输消耗和花费,也比在北方买粮划算。</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