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地瓜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九十五章 多少?,我家娘子萌萌哒,土豆地瓜派,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对话结束,弘治皇帝扭头看了夏源一眼,虽然没言语,但那眼神还有表情分明就是在说,你小子太年轻了,不懂银矿,不是说有了银矿,每年就能开采出几百万两的银子。
这是银矿,不是银山。
“陛下,倭国的银矿和我大明的银矿是不一样的。”
“有何不一样?”
“陛下,臣先冒昧问一个问题,您是不是觉得我大明的银矿是天下最大,最多的?”
听到是这么个问题,弘治皇帝想都没想便道:“那是自然。”
箫敬在一旁也接言道:“夏师傅许是都糊涂了,我大明富有四海,这银矿如何能不是最多的?”
“”
夏源已经知晓问题出在了哪儿,华夏有银矿,跟他方才问话时所猜测的一样,以当今大明的民族自信,天朝上国的自我认同,还有对外的匮乏认知。
大明朝的皇帝、太监,包括下面的官员、以及军民百姓,肯定自然而然的认为大明朝的银矿是世界上最大,最多的。
而这最大,最多的银矿每年只能开采出十来万两,那小小倭国的几座银矿又能开采出多少?
几万两也不过顶天了吧。
但事实上,大明,或者说华夏的银矿储存量不一定是天下各国中最少的,也绝对是特别少的。
众所周知,华夏自古就是个缺金少银的国度,不止如此,还特别的缺铜。
后世的子弹,其余国家都用铜制的,华夏用钢制的。
是钢制的更好吗?
不是,铜制的更好,比钢制的要好得多,但问题是华夏造不起铜制的,铜不够用。
就这,华夏历朝历代基本上都是以铜作为主要货币,银子用得很少,因为相对于银子来说,铜很多。
本就很稀缺的铜,对比银子都能多得多,管中窥豹,就能看出华夏的银储量到底有多匮乏。
“陛下,我大明朝虽然强盛无匹,富有四海,但大明朝的银矿相对其余番邦各国而言,其实很少,少的可怜。”
夏源组织着语言,试图让皇上破开虚妄的盲目自信,认清骨感的现实,“银子这个东西,不是说谁的国力强盛,谁的银矿储量就大,就多。”
“就拿番薯还有那些作物来举例,我大明物华天宝,地大物博,可却没有番薯,没有那些粮种,就连占城稻都是宋时从安南那里得来的。
安南不过蕞尔小邦,对比我大明不值一提,但人家有占城稻,我们却没有。那海外之地孤悬汪洋深处,不被世人所知,其人生性野蛮,却有着番薯,玉米,土豆这等作物,我大明依然没有,这些都能说明问题。”
朱佑樘若有所思一阵,颔首道:“听你这般一说,倒确实显得朕狂妄自大,我大明的银矿许是很少,那倭国的银矿许是很多。”
说到此,他略微停顿,转而道:“可我大明上邦之国,若为了几座银矿而轻启战端,与残暴治乱之国何异?士不可不教而征,主不可因怒而兴师,天下兴亡在朕一身,今岁天下承平,百姓稍得喘息之机,朕又如何能启行战乱,置军民百姓于不顾?”
夏源心里一个劲儿的呵呵,别看现在说的挺好,什么上邦之国,礼仪之邦,不可轻启战端置百姓于不顾,全是踏马的扯犊子,纯粹是利益不够大而已。
“陛下,这倭国的银矿就比如臣用圈标注必须的那座银矿,这座银矿每年至少能开采出数百万两的银子,如果把矿里的银储量全都开采出来,至少是数亿两的白银。”
“多少!?”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