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楼看风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九十章 马铃薯,咸鱼夫妻在逃荒,三十六楼看风景,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烤熟的马铃薯无论是直接剥皮吃,还是蘸盐吃,都有它本身绵密的口感和香味。大伙儿吃着吃着就习惯了,竟然觉得这马铃薯的味道还不错。
在忠勤伯的洗脑下,大伙儿看着这拳头大的马铃薯,想象着带回去,一亩能长出多少斤来。
袁文杰他们身上的翻译担子更重了,每天都抓着驿馆里的人疯狂的对话。
不久后,他们还见到了印加帝国的另一种主食,玉米!
区别于马铃薯糊糊,他们的惯常做法是:在玉米颗粒里加水,拿到石磨上去辗,辗成微黄的玉米浆。
把玉米浆用大树叶子包起来,放到小火上去烤,直到烤得香味四溢,再剥开树叶,便是金灿灿的玉米饼了。
玉米不但能做成饼,磨成粉后也能煮成糊糊,比马铃薯的糊糊好吃。
这种有些甜味的食物,让大夏朝所有人都喜欢,他们现在被忠勤伯打开了思路,吃到好吃的就想往大夏带回去。
于是他们这二十人不再在城里晃悠了,天天往人家艾柳(村庄)跑。
帝国艾柳的土地分为三种形式:一、“印加田”,收获归印加国王所有;二、“太阳田”,收获归祭司所有;三、“公社田”,收获归村成员所有。
他们这来的也正是好时候,秋季,印加人丰收的季节。
马铃薯当地人被称为“丰收之神”,是一种被视为有灵性的食材,印加人对它的喜爱超越了甘薯、木薯等其它根茎类粮食。
丰收的粮食和其他货物,很快就被储存到仓库中了。
这些仓库在帝国各地建有数千个,排列整齐,建在靠近人口密集的中心、大庄园和路边。
帝国的官员使用“曲布”,一种用绳索和绳结组成的记录装置,仔细记录他们的库存。
仓库是单间的石头建筑,有圆形的,也有长方形的,建造方式非常统一。
而且他们还懂得,利用山顶的凉爽微风,来最大限度地延长易腐货物的储存时间。
还有排水渠、碎石地板和屋顶都有通风设施,以使内部尽可能地保持凉爽和干燥。
马铃薯和玉米是帝国仓库中,占比重最大的储存食品。普通货物可以存放两年,冻干食品甚至可以存放四年甚至更久。
新鲜马铃薯含水分足,很难长久存储,印加人为此做出了浓缩冻干马铃薯。
他们利用昼夜温差,反复踩踏马铃薯,析出大量水分,改变其质地,它们能在仓库中存储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
冻干马铃薯煮熟后,绵密紧致,牙感丰富,还有谷物清香和微酸。
印加官员不但不阻止,大夏使团参观帝国仓库,还很是自豪的给他们展示,印加人仓库的富足和这些仓库建筑的巧思。
其实阿塔华巴国王,对黄尚书他们赠送的礼物,不是那么的无动于衷。不过,印加帝国经历过几轮外来入侵者的血洗,对陌生人的戒心很强。
他们本质上是一个不爱争斗的名族,喜爱农耕。
对于丝绸这种面料,又轻薄又丝滑,阿塔华巴国王都恨不得,立马做成衣裳穿上身。
有花纹的瓷器用来吃饭喝水,实在是又好用又好看。这比他们的铜器轻便太多了,彩色的陶器也比不上这种瓷器的美。
但是,最让阿塔华巴国王喜爱的,还是有着苍鹰和骏马图的宫廷刺绣屏风。
骏马啊,他可听说不但能拉车,骑上去走得也很快,他们驯化的大羊驼可没有这么大的力气。
大羊驼是印加帝国唯一的交通工具,似鹿大小,高一米二左右,可驮物一百斤左右。是他们的主要载运工具,其肉可食,毛用于纺织。
而且这些刺绣手艺,也不是印加帝国的匠人能做出来的。他看了这么多天,越看越喜欢,两座屏风都搬进了他的寝殿,他最心爱的儿子索要了几次他都没舍得给。
继续观察了这群人半个月,等小子们终于能能磕磕巴巴的,同印加人交流的时候,阿塔华巴国王再次接见了忠勤伯、黄尚书与高总兵几人。
在几个二把刀翻译下,印加帝国和这个东方来的大夏国,成为了友好邦交国,相互交换了盖有皇帝与阿塔华巴国王印章的国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