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九十章 破赵
午后方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五百九十章 破赵,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午后方晴,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赵念奴呐呐地不知怎么回答。
郑朗隐约感到不对,但也没有当作一回事,小萝莉岁数小,什么都不懂,她是一天天在长大,可自己一天天在变老。那个少女不爱俏,做男人当学冠希哥,对错不提,人家那张白脸是很值钱,不承认不行。就象自己与狄青站在一起,让少女们选择,选谁为多?自己是圣人也不行,狄青那张俏脸儿,在少女心中能当几千万本论语。
道:“公主殿下,回去吧。现在你还小,不懂,等你长大一点,若是看李家郎不如意,我会为你幸福着想的。”
赵念奴还想说话。
郑朗不给她任何机会了,不管她心中那什么也不懂的小情愫,即便没有,也不能这样见面。又说道:“殿下,再说一次,这样见面不好,若是因此我被言臣弹劾,远离朝堂,陛下一心想将你嫁给李家二官人,我再也没有办法替你说话了。”
说完,匆匆忙忙下楼。
楼下梁怀吉在等候,郑朗说道:“梁内侍《 ,你是殿下的亲信,有的你也能劝一劝。若是让他人得知,你就是死罪,懂吗?”
“喏。”
“还有,这件事不得泄露。”
“喏。”
郑朗不敢多与他交谈,立即离开。此事不但不让梁怀吉乱说,他也不敢说,也不是他想看到的结果。不过心里面在寻思。难道是自己说萧观音小,小公主才说自己越长越大。
小魔女果然是小魔女,嗜好与众不同。
元旦就要到来。
各地选拨上来的兵士陆续抵京。
其实在这之前,宋朝还有一种制度,选拨将才。那就是天圣八年时实施的武举,择取军队与民间中武艺出众且有韬略的人才,还为此编著一些武略教材。但录取人数不多,举宋四十四榜,还不足两千人。武学规模不大,甚至一度因为无人愿意前去学习,而罢黜,故武举出了一些将领。例如许思纯、熊安上、周虎、程鸣凤、张建侯、历仲方、江伯虎、蔡必胜、华岳、薛奕,可是名帅与名将,例如狄青、种世衡、岳飞等人,无一人来自武进士。
武举也分解试、省试、殿试。时间与科举差不多,三四年一次,八月解试考,在地方举行。只要弓马合格,即可参加解试。省试由兵部主持,二月进行,一般只择取四十到七十人,人数很少。殿试由皇帝亲试,基本是一个形式,除了表现特别差者,只要省试考通过。皆能通过殿试考。名次因为皇帝多不懂,故以皇帝好恶决定,例如狄青若参加殿试考。生着一张小白脸,绝对性是武状元。
考试内容是文武并重,一般先试弓马,其实弓为主,马因为骑兵少,为辅。弓试步射与弩踏,一是准头,二是弓力高低,弓力高者优先。再试策论,策论要求更低。只要写出一些想法,那怕文章粗鄙,也没有关系。
不能说它不起作用,武举也造就了一些将领,至少比普通胡乱选拨上来的将领要好一点。之所以未出特别的优秀将领,是量的因素。量太小,就不能产生质的腾飞。要么象后来的奥运政策,举国奥运,刻意将这些极少数选拨上来的精英人才培养。似乎在培养,兴办了武学,可这些武学是谁撰写的,尹洙等文人,他们能写出什么武学论著?整个时代重文轻武,这种大背景下,对武学与武举不重视,因此也没有出现精英培养政策。
但它是一个进步的政策,若不是宋朝重文轻武,这种公平的机制,会使许多民间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
多数人不知道,少数人知道不敢说。郑朗就是后者。
实际此次大比正好与武举绞在一起。
明年春天省试考与殿试考,同时也进行武举考。
可大比与武举考还是不同的,它分工更明确,弓就是弓,马就是马,格斗术就是格斗术,杂科就是杂科。策论并到杂科里面。
比试也有所不同,武举针对的对象是比较全面的人才,着重的是替朝廷选拨儒将。大比针对就是杀人!用武器杀人!
弓弩不仅需要弓力高低,还有准头,这个准头也不是象宋朝常见的那样,树立一个靶子,大家一起射,看谁射中的靶心多谁就是第一。而是采用了飞碟法,用厚布做成一个个飞碟状物事,校尉大喊,兵士将飞碟扔向空中,大比的兵士开始射击。
是郑朗想出来的办法。开始西府诸官不能理解,郑朗做了解释。之所以大比,是替朝廷选拨精悍的兵士,国家养兵用来做什么的,保家卫国,上战场杀敌的。但到了战场上,敌人不是象箭靶那样一动不动地站着,特别是宋朝最大的威胁还是西夏与契丹,人家多骑兵,移动速度快,不亚于这些飞碟。射中静态的靶子,到战场上未必会射中动态的敌人。
这是弓的第一项革新,第二项革新便是负重与能奔跑。弓兵多是步兵,宋朝的兵人甲虽好,太重,不能负重,就不能灵活机动的作战。不能跑更是要命的。然后是弓力,不要求象薛仁贵那样,能挽六石弓,洞穿五层盔甲,也不要求象岳飞与韩世忠那样,能挽三石弓(这是真实的数据,论弓力薛仁贵与岳飞的两倍,还是薛仁贵到了五十岁后的数据),至少要达到弓六十步射一石二斗力,弩百步射四石力(宋朝的弓弩力比,能拉起普通一石弓者,就能拉起三到四石弩)。
普通兵士没有这么高的要求,百步射弓九斗者为上,八斗者为中,七斗者下为下。弩射二石七斗为上,二石四斗为中,二石一斗为下。若连这个都不合格,回家抱老婆去吧。
为什么大比要求高,若连这个要求都达不到,何必来大比,丢人现眼?
弩法也是用了飞碟法,因为弩在宋朝得到飞跃性的进步,不但发力比弓更劲。也更快,从敌人进入射程,到冲到眼前,力大者能张四发弓箭。力小者仅能张两发弓箭,甚至仅一发。
但弩不同,宋朝有张弩人、进弩人、发弩人,颇象后来步枪发明后的三排发射,所以发射速度更密集。除了蕃兵外,宋朝的弩兵数量已经超过弓兵。可有利终有弊,弩的准头不及弓箭的准头。
因此。飞碟做了改进,变得轻软,使速度下降,增加弩兵的准头。
弓弩在改,骑也在改。
不是比赛骑马速度,那不算太多的真本事,往往一匹马的好坏,也能起到决定性的胜利。
还是为了杀人。
不但比速度。还比杀人,不会真杀人,也不互相到动手。误伤多,会有伤亡出现,这个后果郑朗不敢承担的。但有办法,于城外大比的地方,设置一些障碍,这就得看驭马的本领了,不但让马跑得快,还要求驭马平安地越过这些障碍。一路上还设下一些稻草人,上面书写各个数字,不能写名字。许多兵士多半不认识几个大字。
数字便是参赛的号码,红字是用弓箭射,黑字是用刀枪槊砍杀。每人五十个稻草人,不但要求最短时间跑完全程,还要求平安跨越障碍,以及射杀砍杀的稻草人的数量。还不能弄错了稻草人。这就要求骑兵有更好的眼力与反应速度。
西府几个大佬听后皆是面面相觑,但不能作声。
养兵是用来做什么的?不是用来杀人,难道一年花六七千贯万做摆设的,或者用来割肉卖的?
格斗术不是赤手空拳,那怕是泰森来了都不管用。那有上战场赤手空拳的。
为了弄清原委,郑朗再三询问,有没有传说中的武术东东。结果让他很失望,一些博击术,格斗技巧,强身健体的法门是有的,但传说中的武术,他问了无数勇将,一个也没有遇到。
最后叹息一声,一个金老大,一个海灯,贻害了多少老百姓。自己好歹是文化人,居然也相信这个造神说法。
上了战场必须要用兵器,所以全部使用兵器,就连杀伤力稍弱一点的普通棍棒都不得采用,至少来一个狼牙棒的啥。为了不产生死亡,刀改用木刀,枪钩槊等去掉尖头,棒去掉牙刺,还有粗笨的锤、鞭、锏,也换成木制的,但这些重量级武器战场上用得很少,倒是看到西夏一些力士组成一支八角锤军队,十分凶悍。可即便是西夏人,这个兵种数量也极为罕见。否则一支几万人的八角锤大军,休说宋军,就是契丹人也会望风披靡。
在兵器尖端处涂上石灰,还是有杀伤力,但问题也不大,外面还有盔甲,抵消了撞击力。以石灰所中部位论胜负。
就是杀人的,那怕招式使得再好看,击不中对方,为负!
至于杂术却有些类似武举,也要求一部分负重、跑步与弓马本领,这是最基本因素,但与武举不同,要求下降,只要合格,能上战场即可,主要是各自所长,比能跑能登山能游泳的可以做斥候,通信兵,懂策略的可以担任谋士,识字会算账的担任管账的将僚,等等,一一甄别出来,加以培养,就可以在军队中主持一些特殊需要。
因此与武举十分相似,但实际不是,更着重实用性,也不是培养中高层将领做出的大比,所择的仅是上等禁兵与基层将领,附从低级武将。
还没有开始。
因为对象较广泛,从禁兵开始,到厢兵、土兵、蕃兵、保丁、壮丁、弓箭手,又分成马步各三项两种,看似每一州仅选出各项前三名,实行人数很多。不过有的州连一个厢兵都没有,于是派出的人选较少。还有的州太远,如岭南夔州等处,也无法派人过来大比,仅只有几个大州府派了一些人选过来。因此,一共有七千几百名兵士赶到京城。
赵祯也没有戒意。
远处的州府有没有精兵强将无所谓,主要还是京畿数路,其次是河北河东陕西,就连江准赵祯都没有放在心上。但对此事他十分关注,朝廷花了很多钱,养了几十万保丁,这次会不会有出色的表现?
郑朗同样在担心。
这些保丁若有出色的表现,就能进一步说服赵祯裁兵,若没有。就很难说服,那么保甲法仅成一项惠民的措施,而失去其他作用。
王德用也到达京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