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满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94章 盖房,逆袭1987,都满弘,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1994年的元旦恰好是周六,紧挨着正常休息的星期天,因此老百姓难得连续放上两天假。
耿文扬和甘若兰回到曹家街陪着耿汇中夫妇过节时,李玉芬道:「扬扬,听人说咱们这一片要拆迁改造了呢。」
曹家街一带几乎是低矮的土坯砖瓦平房,公共设施也很落后。老百姓家里连自来水也没有,厕所也都是又脏又臭的旱厕,因此符合旧城改造的范畴,列入拆迁范围也很正常。
只是一旦曹家街拆迁,耿汇中夫妇便没了去处,总不能再回到庄家巷旧四合院里去住,那里的条件实在太过于简陋。
耿文扬琢磨了一会儿道:「爸妈,你们不用担心。说是拆迁,一时半会儿拆不了的。他就是马上拆,我也能给你们找个舒服的地方住。」
耿汇中知道儿子有本事,乐呵呵道:「我和你妈就等着沾你的光了。」
耿文扬在曹家街盖的这个小院子,有一座建筑面积四百八十余平方左右的三层小楼,院子里还有建筑面积约为八十多个平方的仓库和厕所,总共五百六十多个平方。当时建房和装修一共花掉了大约八万多块钱。
按照现在的拆迁补偿标准,曹家街位置大概在一平方米八九百元左右,即使仅仅补偿小楼的拆迁面积,耿文扬也能拿到四十多万的拆迁款。
但是,在房价正处于马上要进入上升期的历史时代,耿文扬可不会傻乎乎地要钱,他自然会要房屋面积置换。要知道小院里的部建筑物加起来,大概能置换到五套左右的一百平米单元房,在不久的将来可是要值大价钱的。
只不过,该处房产并没有落上户口,也就是说小院居民最多只能算房主耿文扬一人。假如拆迁公司实行按人头折算拆迁面积和款项的政策,耿文扬绝对是要吃大亏的。
九十年代初的棚户区拆迁改造还不是非常完善,往往是强者沾光弱者吃亏,最后弄得个一地鸡毛。
以耿文扬现在的实力,如果拆迁公司好好说话还可以沟通,但要是对方直接跟他来硬的,他到不在乎认认真真地切磋上一番。
吃过午饭回到玉兰花园自己家后,甘若兰忽然道:「文扬,我有个想法。」
妻子竟然说她有个想法,耿文扬有些好奇道:「你有什么想法?」
甘若兰道:「现在各单位都是自己盖房子,你的公司这么大,为什么不买上一块地皮自己盖房子呢?那样的话我们就可以跟爸妈挨着住了。」
一语惊醒梦中人。耿文扬恍然大悟道:「是啊,我们公司可以自己盖房子,然后卖给职工呀!」
「人家别的单位都是分房子,你怎么还卖呢?」甘若兰不解道:「职工会有意见的。」
耿文扬笑道:「他们是国有企事业单位,实行的是福利分房。我是民营企业,只能采用把房子卖给职工的方式了。」
「只是在哪里盖房子比较好呢?」他琢磨道:「家具厂那边倒是很合适,可惜一时半会儿搬不走。看来只能是另买上一块地了。」
甘若兰建议道:「咱小区后面不就挺好吗?后面的水泥预制件厂是个街道办企业,早就停产歇业了,你直接买下来盖房子不就行了?」
玉兰小区北邻是东关街办的水泥预制件厂,前年已经破产倒闭,如今的厂区里空无一人一片破败景象。水泥预制件厂区占地约一百二十亩,是个方方正正的形状,最适合用来建小区盖房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