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八十八章 现实的策略,乱世小民,样样稀松,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游击队把主要精力放在打汉奸上,这可不是欺软怕硬,而是经过仔细分析研究后制定的作战计划。鬼子虽然凶狠,但到底是人生地不熟,对游击队威胁最大的还是这些土生土长的汉奸、卖***。因为这些人熟悉本地情况,就象嗅觉灵敏的恶狗,没有他们的协助,鬼子就没有了耳目,没有了向导,有力气也没处使了。
游击队昼伏夜出,用武力压服各村的维持会,死心踏地的干掉,肯为游击队办事的留下。软硬兼施之下,很多维持会迫于游击队狠辣的作风,开始首鼠两端,变成了骑墙派。
在那个年头,脑筋不活,就准吃亏。一边是日本人,一边是游击队,谁都不好惹,谁都杀人,各村的敌伪人员象是钻到风箱里的老鼠,得受两头气。在这样的形势压迫下,一部分敌伪人员的态度开始变化。对鬼子或皇协军的事,能抗就抗,能赖就赖,反正是不如以前那么尽心尽力;对游击队的活动,以及村里某些人的暗通抗日,这些家伙也睁一眼,闭一眼,装作没看见。反正就是谁来了,都恭恭敬敬,谁也不往死里得罪。
头三脚踢开了,工作便好做了。各村的地下干部从游击队手里得到了一些武器弹药,开始在村子里组织暗中的力量,并组织群众继续秘密挖掘地道,工作大胆起来,活跃起来。
敌后武工队的模式,终于按照孟有田的设想实施起来。毕竟一个新的理论,不经过实践的考验,便无法证明其实用性,合理性。况且,现在这还是个有争议的策略。
孟有田的想法是独特的,是现实的,也是矛盾的。在他看来,军队没有能力将沦陷区的百姓解放出来,已经是很令人丧气的事情,又要求沦陷区的百姓无私地为抗日提供帮助,显然是不太现实的事情。抗日为了什么,不从大道理方面讲,群众希望的不过是更好的生活。如果不考虑他们的这个要求,只从片面的军事方面考虑,势必增加沦陷区百姓的苦难,也会引起百姓的反感。
“成天让俺们藏粮,抗税,可鬼子直接要,你还能不给?”这是老百姓说的心里话,既然沦陷区的百姓不能全部杀身取义,支应敌人便是不得不做的事情。只喊抗日的大道理,却不从实际上给老百姓解决困难;只叫嚷不妥协,不投降,却没有实质的行动来保护老百姓的利益,当然会让老百姓失望,再而躲避,进而反对。
这不是无端的臆想,历史上,在日寇的残酷统治下,沦陷区的百姓避抗日队伍如蛇蝎,害怕甚至埋怨抗日队伍在家门口与侵略者作战,都曾经很普遍的发生过。这并不是后世的宣传,以及电影电视剧中所描绘的那样,军民鱼水情呀,老百姓都拼了自己的命,拼了全家的命,为抗日队伍无私服务啦!
而小全率领的游击队在接连的行动中,尽管犯了某些人所说的妥协错误,但却使相当多的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从牙缝里挤出来的粮食被抢了回来,暗中发还给群众,多多少少解决了他们的吃饭问题;罪大恶极的汉奸被铁腕处决,为非作歹的皇协军和鬼子不敢轻易出炮楼,也使老百姓的苦难得到了缓解。
真正从实际出发,为老百姓着想的军队当然会得到帮助和拥护。别怪老百姓太现实,太麻木,希望所有中国人宁死不做亡国奴的想法,或许符合大义,但却忽略了人性,忽略了那些老百姓也是在军队无力保护,最终无奈和无助的情况下被侵略者统治的事实。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