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归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周易大发现》(三十二),周易哲学解读,周易归来,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卷三:发现了《周易》哲学
第二章《周易》政治哲学内涵
第二讲:“君子之治”的政治内容
第二节:《周易》”君子”之治的道德内容
《周易》要建立的是一个“君子之国”的“天下”(“国”与“天下”不同,一个君子治理一国,而“王”是拥有万国组成的“天下”)。而这“君子之国”是要“君子”去行道德之治而实现,是让君子怀着一颗优患的“道德”之心跟“安邦治国”一起走(当然《周易》里的道德内涵与后世的道德内涵是有区别的,本身“道德”理念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周易》里的“君子”这一政治概念恰当不过的是后儒提出的“内圣外王”的表述,即用“内圣外王”来诠释《周易》里的“君子”理念恰当不过。“内”即君子的“道德性”。“外”是君子“政治践行”,即由君子的道德性转化成安邦治国上的政治践行。
我们来分析《周易》对“君子”的“道德”表述。在《周易》里给君子设定的“道德”范畴有以下诸多内容。
1、“君子终日乾乾,夕愓,若厉,无咎”2、“安贞”3、“素履”4、“谦谦君子”5“中行”6“好循”7、“有孚”8、“修省”9、“节制”10“不可过度安逸”11、“常保忧患意识”等等。
《周易》为君子设定了种种道德规范,目的使“君子”完善其人格品质,可以托负起安邦治国的重任。我们且看这些种种道德规则,在《周易》里的具体表述。
1、“君子终日乾乾,夕愓,若厉,无咎”。这是《乾》篇文章中的句子。其意是“君子终日保持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并要时刻保持警惕自省,这样做,就没有害处,就不会出现危险”。
这是告诫君子(统治者)既要积极进取,又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周易》里的君子是托付着安邦治国的重任。所以君子应不断的积极进取。“终日乾乾”是体现的是君子之作为上的品质风格。而“夕愓,若厉”则是时刻保持自省修正的品质,是实现价值(即政治目的)取向的资本。
2、“安贞”,“贞”指正,引申为正道。“安贞”指安守正道。
《讼》篇中的“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这意思是“虽然没有取得争讼的胜利,但要按以往那样不可违背法令,安分守己,坚守正道,自然会有好的前景”。这里的“安贞”就是“坚守正道的意思。
《泰》篇中的“无平不陡,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本段意指“没有只有平地,而不见陡坡的,也没有只出去,而不复返的,有艰难中守正道,勿需忧虑,灾难自然消除,这是有了爱,才会享有的幸福。”这里的“艰贞”,就是艰难中守正道。“守正道”是君子应遵循的一个道德行为准则。
《未济》“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意思是“守正道,吉祥,没有悔恨。君子的光荣使命,是有了爱,迎得的是吉祥”。这里的“贞”是“正道”之意。“守正道”是君子不可不坚守的一种道德原则。守正道是君子的道德品质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3、“素履”,即坦荡的入仕胸怀与心态。《周易·履》篇讲述的是“仕途”。用“履虎尾”来比喻“武人为大君”的险恶政治环境。君子只有“素履,往无咎”。意指“心地纯朴,品行端正的进入仕途,没有灾祸”。“君子”有了心底的纯朴品行端正的胸怀与心态,就“履虎尾”不被老虎伤害。比喻在仕途上就没有危险。《周易》显然又把“道德”变成了“君子谋略”的决胜法宝。即以“道德性”去克服政治上的险恶,去应付政治上的险恶。才能使“君子”在政治上保证立于不败之地。讲“君子”的道德性实与政治性相关联,这与那个时代所决定,即分封下的王权体制所造成“君子”(统治者集团成员)面临着的政治风险。先儒想以“道德性”克服政治风险,才有如此的“君子”应具有“道德性”的建设内容。把“君子”的“道德性”看成是立国、治国及战胜政治险恶的不而法宝。所以“素履”也是君子应遵循的一种行为准则。
4、“谦谦君子”,即“君子”应保持谦虚又谦虚的品质精神。《周易·谦》篇是专谈“君子”的“谦虚”品质问题。《谦》篇的全文是:“谦,亨,君子有终。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鸣谦,贞吉。劳谦,君子有终,吉。无不利,伪谦。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谦虚”是“君子”应有的“道德”内容。君子有了谦虚的道德上的名声,才有利于“行师征邑国”。“君子”道德性的目的是“王天下”。这是《周易》作者十分明确的意图。“君子”的道德性建设,是在于政治的目的。“谦,亨,君子有终”(谦虚,才通达顺利,这是君子应始终保持的)。“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谦虚又谦虚的君子,由此能在大地上建功立业,吉祥)。“鸣谦,贞吉”(有了谦虚的名声,前途吉祥)。“劳谦,君子有终,吉。”(勤劳又谦虚,君子应始终保持这种行为准则,吉祥)。“无不利,伪谦”(无所不利,这正是君子努力发挥谦虚行为准则的结果)。“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有了谦虚的名声,有利于兴师征伐采邑与侯国)。
谦逊本是人的一种品质修养内涵,谦逊与不谦逊只是一个人的涵养问题。谦逊属于道德范畴,并不属于政治内容,即不可与政治挂钩。“君子”表面谦逊但内心并不谦逊,也实在难以分断。《周易》作者把“君子”的谦逊与政治挂起钩来,在作者看来“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即有了一种好名声,就有了资本与资格,就可以兴师去攻城略地建立大业了。“内圣”的目的是“外王”。“君子”的道德性目的是取得名声才有了实现政治资本。“君子”的道德性目的不在于是完善自己的人格品质及修身养性,达到精神境界上的精神自由与精神享受。而道德的目的变成了政治阴谋,犹如权利不是来自于武力,而是来自于谎言的说法。总之,“君子”具有道德性的目的是“治国平天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