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归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十),周易哲学解读,周易归来,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那么《易传》是如何解释,解说《周易》的,是否如《易学基础教程》里说的:“为什么《易经》一书能算命,也需要加以解释。这样自然形成了解释《易经》的各种著作,先秦时期形成的《易传》即十翼,即是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而写作的”,以及“因《易传》使筮卜的《周易》一点一滴地改变成为一部哲学书”的这种说法吗?
通过以上说法已知《易传》是释解《周易》的,而在学术上,《易传》的产生是历来就有争议的,有不同的说法。而笔者认为现通行本《易传》内容产生的时间,上到春秋后期下至西汉前期,认同《辞源》里的解释《十翼》的说法。这么长时间里所产生的对《周易》研究解释或以《周易》之名义产生的学术文章。是有不同的时期里产生的不同篇目内容的《周易》学术文章,到西汉前期才定型为《易传》或叫“十翼”的名称,并被上升到经的地位与《周易》合二为一称《易经》。而不是说《易传》是一个整体,是从春秋后期开始写至到西汉前期才完成,那就理解错了。
《易传》里的内容主要是秦汉之前的不同时期里,不同人写出的《周易》学术文章,在流传到西汉前期被整理编篡汇集为七篇内容,称《易传》。本来是七篇内容,又把这些文章附在《周易》一书里分上下经的内容,故又变成了“十翼”之说。无论称《易传》或“十翼”,都是西汉时期才出现的称法。自然《易传》里收集的易学文章,是上至春秋后期产生的“大象”,下至西汉前期编撰定型的“系释传”。这称为《易传》内容的《周易》学术文章,是无疑横跨几百年的历史。这是《易传》内容产生的时间。要说《易传》里那七篇文章产生的具体年代及作者是谁更是无从考证,实则也没有必要。传统上说的是孔子作“十翼”,这说法显然是不能成立的。这是以圣人之名,而使《易传》成为“经”的地位之政治目的而已。至于说《易传》是对《易经》的解释,那么是如何的解释?我们还是从《易传》内容来看一看到底是如何解释的。
我们现在看到传承下来的今本《周易》读本,是在所谓卦爻辞后面附有属《易传》里的《彖》与《象》文。而唯《乾》《坤》两卦后附有属《易传》的《文言》。而《易传》里的《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内容,而是在今本《周易》一书的后面单列着。
今本《周易》里被称谓的卦辞后面附有“《彖》曰”,学者们认为这是解释卦辞的,是断定一卦的基本观念。“《彖》曰”后面又跟着“《象》曰”,被称为《大象》文,这是区别于所谓爻辞后面的“《象》曰”。所谓爻辞后面的《象》曰,称《小象》。一般认为《大象》文是依据一卦的基本观念,阐发其政治与人生观的。《小象》文是解释爻辞所发挥出的基本观念。《系辞传》是总论全部《周易》(即今本《周易》)的基本观点,阐发这些基本观点应如何普遍地应用与自然和社会。《文言》是附在《乾》《坤》两卦后面,这是专论《乾》《坤》两卦的基本观念了。《说卦》、《序卦》、《杂卦》都是随《系辞传》附在《周易》一书后面的。《说卦》一文,学者们认为是总结八卦所代表的事物和所体现的原理及其变化。《序卦》是对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说明。《杂卦》说明各卦之间的关系和刚柔对立的意义。
那么按今本《周易》读本里《彖》文排在最前,我们就先引述《彖》文来看是如何解释所谓《周易》每一卦的基本观念的。
按今本《周易》里的第一卦是《乾》卦,而《乾》卦的卦辞是“乾元亨利贞”。我们看《彖》文是如何解释卦辞及断定一卦的基本观念的。
《彖》文是这样说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姓名。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威宁”。
这就是《彖》文对《乾》里所谓的卦辞和全卦的解释。这《彖》文说的真的就是“乾、元、亨、利、贞”及《乾》卦内容的基本观念了吗?谁又能说得清楚呢?因为历史上本没有对《周易》一书真正的解读清楚过。无论如何解释也就没有人质疑过,因为无法质疑。就是现在所出的众多对《周易》的注释本并没有把《周易》六十四篇文章读出过逻辑性。自然把每篇文章注成的是头上一句,脚下一句,让人读来不知所云是何。读不出逻辑性自然就认为是堆砌的占卜辞。就是这《易传》进行了一番解释人们还不明白《周易》是什么,否则现今的众多学者不会一口同声的认为《周易》原本是占卜(算卦)之书了。
就拿这附在《乾》里的《彖》文来说吧,说是解释“乾、元、亨、利、贞”的。那么《彖》文说的,是否就是这所谓卦辞的含义呢?
我们还记得《左传》里记述的春秋时期穆姜也曾对“元亨利贞”从四德上进行过一番论述。虽说这《彖》文并不是从“四德”上来解释所谓《乾》的卦辞,可《彖》文像《诗》句那样四字一句的格式与音韵。且气势磅礴,从天,万物,龙,,道,性命,万国等来论述了一个天地神话与人间的大道理来,真是天马行空般的语言。但到底说的是什么呢?阐述的是个什么逻辑关系呢?这似乎与“乾亨利贞”没有什么关系。这能认为是解释“元亨利贞”的吗?是《彖》文作者通过这几个字而联想出自己要表述的思想与道理吧。但这种理由似乎太深太神了。不过这《彖》文通过对所谓的“乾卦”与“卦辞”类比联想发挥出的一番道理决不是回答《周易》是如何算命,还为什么能算命的。而是从义理中联想发挥出一番新的义理而已。这就是有学者认为的中国文化超越的一种方式,在解释经典时发挥出新的哲学思想来。《彖》文作者是通过《乾》名取象与内容望文生意而生发出的一番道理。认为《乾》代表天的象征。在春秋时期史巫就是通过八卦取象。“三”画为乾卦符号取象为天。《彖》文作者看到《乾》名就联想在天,又见《乾》篇里的“龙”字又联想在天上的,当然从六个爻位、联想到“六位时成”。但《乾》篇只出现了五次龙,即潜龙、见龙、飞龙、亢龙、群龙。而《彖》文作者还认为有“跃龙”,就联想出“六龙以御天”了。这种发生出一番道理的思维方法,似乎与《左传》里的卦例中的断卦联想类比思维方式一样。都是通过类比联想来推论出一种认为的“理”来。不过《左传》里比类出的是占卜人事吉凶的‘先知来’,而这里是联想出事物的道理来,两者是有区别的。通过《乾》以类象为“天”,而又通过“天”联想出一番道理。这种比类联想出的道理之间是没有逻辑关系的,既不是通过逻辑思维推导出来的,而是比类联想出的东西,这正是原始思维的连续性。这是思维方法与习惯所造成的这种推论,无论占卜筮问还是天道理论。
《彖》文作者通过《乾》的取象与《乾》里的卦爻辞(《彖》文的作者所依据的应是今本《周易》)而阐发出一番神秘道理,这与原创《周易》里《乾》篇本义就不是一回事了。当然也不是解释如何算卦的,而《彖》文的确是从义理角度阐述《乾》的,只是已与《乾》的本来意思不是一回事了,已超出了《乾》文的本来意思。这正是中国传统注疏学上的思维模式。中国古代创新学说大多是通过“注疏”而阐发出来的。《彖》传并不是注释《周易》里的文词字义,而是在“疏解”过程阐发出一种新的学说。单从《乾》名与辞文的几个字上也是看不出在说占筮的。也许认为《周易》是筮卜之书的学者们看到那个外在的“六爻”形式和所谓卦辞里的一个“贞”字,就认为是贞卜的那回事了。还会有根据的说,甲骨卜辞上“贞”就是贞卜的。但“贞”字后来不也演变成“坚定”、“操守”、“正”的含义了吗?别以为出现了“贞”字就联想到是占卜的那回事。《乾》篇讲的是何意请参阅《周易》今释与解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