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尚花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卷 飞龙在天 第六十四章 大宋天子的碟中谍,大宋的天空,墨尚花开,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看着每况愈下的国势,李煜忧心如焚,每每在半醉半醒之时,借悲歌来纾解忧愁。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李煜崇佛向善,崇经弘法,乐善好施,广结善缘,堪称天下第一居士。

金陵城西有座清凉山,山上的清凉寺是禅之一法眼宗的祖庭。法眼宗是时的“法眼大禅师”文益禅师所创,他的《三界唯心》歌,标题为心,实际指眼。歌曰: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唯识唯心,眼声耳色。色不到耳,声何触眼。眼色耳声,万法成办。万法非缘,岂观如幻。大地山河,谁坚谁变。

弘忍大师在东山大阐佛法,禅宗都是以《金刚经》来印心,六祖慧能大师的顿悟成佛教法,更是让文人士大夫对《金刚经》推崇倍至,奉为至宝。“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成为天底下读书人最喜闻乐道的盛事。

文益大师门下数十位弟子都是大江南北学修并重的高僧祖师十国时期,法眼宗成为天下最炙手可热的禅门修学。

一天法眼禅师问众人:“谁能把绑在老虎脖子上的金铃解下来?”众弟子茫然不知,只有法灯泰钦和尚回答说:“解铃还须系铃人”,从此大家对他刮目相看。

文益圆寂后,法灯泰钦禅师接任清凉寺住持大和尚。

李煜还是郑王时,就经常跟法灯泰钦禅师一起探究佛法,当时,大江南北到清凉寺学习“法眼心法”的佛子络绎不绝。 _o_m

你的爱好有时候就是别人刺向你的温柔一刀。赵匡胤早知道李煜信佛,为了刺探南唐的虚实,他决定派个人到江南,这次,他决定派个小和尚,借着佛教的外衣,打入南唐宫廷。湖北地方官吏向赵匡胤举荐少年神童江正,赵匡胤一见就喜欢上了这孩子,询问之下,江正愿意削发为僧,投到清凉寺法灯泰钦禅师门下。

在赵匡胤的安排下,江正毫无悬念地成为法灯禅师的弟子。聪明人干啥都是一把好手,没出几个月,江正对《楞严经》《大悲咒》《金刚经》《妙法莲华经》全能倒背如流,由于深懂佛理,人称其为“小长老”。

法灯泰钦禅师经常入宫讲经,作为贴身弟子,江正经常随行入宫。“小长老”用袈裟作伪装,迷惑李煜,怂恿李煜慷慨布施,广建佛寺,度人学佛,泽被苍生,狂烧国库的银子。

李煜成了继梁武帝之后,又一位“居士皇帝”,佛教在江南又呈现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兴旺景象。

在南唐,剃度出家的比丘,待遇等同国家的公务员,一切费用花销,皆由府库调拨。出家做和尚,一不用交税,还可以免除兵役,不用死于非命,还有工资贴补家用,如此一来,谁还会不愿意做和尚呢?

而在北方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中原一带经过周世宗柴荣灭佛,大量的佛寺被毁坏,出家人被迫还俗,佛门元气大伤,十多年来,依旧惨淡经营。

开宝七年(974)六月,法灯泰钦禅师圆寂后,“小长老”江正继承了“法眼宗衣钵”,成了清凉寺住持。作为法眼宗传人,小长老频繁出入宫廷,为李煜讲经,真正成为大宋安插在江南的一双“法眼”。

李煜恨不得亲自侍奉佛陀,顺治皇帝的那首《归山诗》:“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似乎就是李煜心境的最佳写照。

作为一国之主,出家不行,那就在宫中修行。李煜与小周后双双身披海青,虔诚地跪在佛前,祈求佛祖保佑南唐,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由于长时间的叩拜,以至于前额都磕出了一个大包。

李煜对佛教的狂热,小长老看在眼中,喜在心里。他称赞李煜“功德无量!”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南唐一朝君臣,全都礼佛。

念佛,各个都是菩萨,金陵俨然成为人间乐土,西天佛国。满朝文武,醉生梦死,这正是赵匡胤求之不得的!

那个帮助李煜写劝降书的改革家潘佑,不能眼睁睁看着南唐就这么日益衰削,他一遍又一遍地劝李煜振作起来,早点迷途知返,愤切上疏,“后主虽数赐手札嘉叹,终无所施用”。文死谏武死战。在写完第八封劝谏书,潘佑已经做好了必死的准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臣乃者继上表章,凡数万言,词穷理尽,忠邪洞分。陛下力蔽奸邪,曲容谄伪,遂使家国愔愔,如日将暮。古有桀、纣、孙皓者,破国亡家,自己而作,尚为千古所笑。今陛下取则奸回,败乱国家,不及桀、纣、孙皓远矣。臣终不能与女干臣杂处,事亡国之主。陛下必以臣为罪,则请赐诛戮,以谢中外!”

中书舍人张洎趁机非议潘佑,李煜受到鼓动,遂发怒,将潘佑下狱,“家国愔愔,如日将暮”,潘佑不忍看着南唐灭国,在狱中悬梁自尽,年仅三十六岁。

处士刘洞赋诗吊之,云:“千里长江皆渡马,十年养士得何人!翻忆潘郎章奏内,愔愔日暮好沾巾。@·无错首发~~”

◆愤青误国

李煜一边接二连三地除掉那些“不识大体”的臣子,自我麻醉;另一边,小长老的谍报工作一天也没停歇。不但如此,小长老还有意结交一些南唐愤青,让他们为大宋做事。

那日,在清凉寺,小长老结识了一位科场失意的秀才,池州县太爷的公子樊若水,这是一个典型的南唐愤青。

樊若水,字仲师,池州人,他的爷爷在吴国做过金坛县令,老爸在南唐做过汉阳、石埭县令。樊若水人很聪明,作为官家子弟,从小就恃才傲物,心高气傲,把谁都不放在眼里,总想一举成名,光宗耀祖。

科场落第之后,他很不甘心,就给皇帝李煜写信,提出一些强国方案,理政建议,并奉上了几首得意诗作,其中一首开篇之句就是“大漠孤烟落日圆。”

李煜是南唐文章妙手,词坛扛把子,樊若水的几首歪诗,怎么能入得了他的龙目法眼,当场扔进了废纸篓,还时不时地拿这事当笑话来说。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樊若水不甘心就此老死乡野,泯没江湖,他想求进步谋发展,就在金陵做起“南漂”。

由于经常往清凉寺跑,慢慢地就结识了小长老江正。言谈之中,小长老见樊若水颇有才华,喷起国事来,喋喋不休,一针见血,对南唐一百个不满意。

江正觉得此子可用,便开导他道:“泱泱华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古到今,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大唐太宗李世民,奉天承运,力统天下,使得万邦来服,铄震海宇。僖宗李儇以来,生民涂炭久已,天下一统必将是大势所趋。当今之时,大宋征伐南北,天下割据政权仅存南唐吴越。吴越小国,必不能挡大宋虎狼之师,江南独木难支,天下必将归为一统。吾观大宋天子赵匡胤,颇有太宗皇帝李世民之风,乃真龙也!”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樊若水听明白了,他决定择明主而事之,到大宋那边求取仕途。可是没两把刷子,跑到东京也不一定就能做到官,要得到赵匡胤的赏识,自己又拿什么做见面礼呢?

大宋要攻取南唐,最大的障碍是长江,无论你再能打,如果过不了江,也只能止步于此,望江兴叹,周世宗就是个例子,他三征南唐,最多就是夺取了江北十四州,江那边就是肉,看到却吃不到,南唐还是好好的。

他决定将金陵附近江面的军事数据全部拿到手,再给大宋天子献上《平唐策》,以此作为自己的进身之阶。

长江是南唐最重要的军事屏障,险要位置均有驻军布防。于是,樊若水白天装作在长江边垂钓,晚上收集军事情报。为了测得相关数据,樊若水。

把绳子的一头系在石头上,大捆的放置在船舱内,夜里神不知鬼不觉地划向对岸,反复勘测江面的宽度和水流的缓急。对长江渡口、圩堰、关卡、要塞、江面宽度等,一一做好标注。藲夿尛裞網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在采石矶,樊若水想到了长眠于此的诗仙李白。李白一生仕途不得意,而自己为了不埋没乡野,也做着迫不得已的事情。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采石矶与对面的天门山夹江对峙,樊若水反复测量,发现这里江面最窄,可以搭桥渡江,他认定这里就是大宋最佳的渡江地点。如果能在大江上搭座桥,那么大宋进军就再无后顾之忧。

要在唐军眼皮子底下测量长江,这是掉脑袋的事情,肯定不能公开行事,只能暗中活动。经人介绍,樊若水来到采石矶附近的广济寺当了一名和尚,借此身份掩人耳目,神不知鬼不觉地把采石矶一段江面,来来回回勘测了十几回。

要搭建浮桥,必须要有固定浮桥的桥墩。红军当年飞夺泸定桥,这泸定桥就是由数根铁链,连接大渡河的两端的桥墩,铺设木板而成的。

为了给浮桥找一个牢靠的桥墩,樊若水就以“广种福田”的名义,建议广济寺在牛渚山临江处凿石为洞,洞中建造石塔,供奉佛像,以保佑过往船只的平安。

樊若水亲自督工,不到两个月,石洞石塔顺利完工,浮桥的桥墩也有了着落。

开宝三年(970),樊若水将测定的水文地理资料绘制成图后,便离开广济寺,直奔宋都东京去也。

这天,赵匡胤正和众大臣商议如何攻打南唐,侍卫来报,有个从江南来的书生樊若水,要求面见圣上,求取官职。

赵匡胤听闻江南书生来求官,料定此人定有真才实学,便宣他上殿。

樊若水首先向赵匡胤献上了一份大礼:他亲手绘制的《横江图说》,一张突破长江天险的地图;接着,樊若水又向赵匡胤献上《平南策》,“请造浮梁以济师”。他建议赵匡胤在长江上搭建一座浮桥,宋军就可以顺利突破长江天险,兵临金陵城下。

赵匡胤看后龙颜大悦,笑道:“朕得此横江图,南唐李煜小儿已尽入我囊中矣!”

当即命人给樊若水赐座,亲切地问道:“你叫樊若水,为什么要取‘若水"这个名字呢?”

樊若水道:“草民自幼喜好读书,看到唐朝有个尚书右丞叫倪若水,为人刚直,甚是仰慕,所以也给自己取了这个名字。”

此话一出口,旁边侍立的大臣差点儿没笑喷了。原来唐朝那个大臣叫倪若冰,不叫倪若水。“冰”字是在“水”字的左上角加上一点,如果不仔细看,难免会把“冰”看成“水”。@*~~

赵匡胤虽然行武出身,当上皇帝后,也开始爱上读书,对古代的一些君君臣臣的史料还是知道的。他佯装不知,笑呵呵地道:“看来你对古人的事迹知道的还不少呢,不错不错,那朕就给你改个名字,你就叫樊知古吧。”

大宋皇帝亲赐嘉名,这是何等的荣耀,樊若水立即跪倒,山呼万岁,谢主隆恩!

赵匡胤要为樊知古加官进爵,樊知古道:“请圣上准许知古参加进士考试,臣想凭真才实学考中进士,到时候再任命臣官职,若臣不中,那是臣才疏学浅,臣愿意一生白衣。”赵匡胤点头应允。

很快,樊知古参加东京的科考,进士及第,经吏部铨选,授舒州军事推官,并获得参与征伐南唐军务的资格。

根据樊若水的《平南策》,赵匡胤真的开始着手准备建桥。这可是历史上前无古人的一项惊世之举,两个敢为天下先的人走在了一起,一个敢想,一个敢干;一个出钱,一个出力。一切都有可能。

作为总设计师,樊知古全程参与整个建造工作。人有。

的时候就是欠一个说法,缺乏安慰,樊知古终得重用,深感皇恩浩荡,敢不效死命。

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当李煜还在醉生梦死之际,他不知道,那个让他曾经嘲笑不止的无名小辈,如今已经成了大宋的军事高参。一个樊知古,能抵百万兵。

一介草民樊若水叛逃的消息很快传回南唐,大臣们纷纷要求严惩其家属。李煜又怯于赵匡胤的威势,不敢把那樊氏家人怎么样,只能软禁了事。很快,大宋使者来到南唐,要求带樊若水的家人到东京,李煜不敢得罪宋廷,就只得将樊若水家人待若上宾,又是送礼,又是赔罪。得罪叛国者的家人,就是得罪赵匡胤,殷情小心,向他们赔罪,就是奢望他们能在赵匡胤面前为自己美言几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从火影开始的近战法王

专诸刺僚

软饭硬吃,就因为我是王爷

醉梦蓝尘

秦时:开局系统让我成为惊鲵乐师

莫名其妙的秒

我的九个师姐闭月羞花

我是真的废物

先天大圣传

爱吃鸡蛋羹1

关于我在异世界传教这件事

水镜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