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萨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30节 进步的土耳其人!,大明之雄霸海外,比萨饼,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先前不知不觉中,你追我赶的两方开始接近两座山丘之间,东南军进入了两山包夹的中间地方,由于担心他们和大部队出现严重脱节,大部分东南军步兵也随即离开阵地,跟随在前锋部队后面,以致于了队形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散乱。
他们遭遇了伏兵四起!
叙利亚地方干旱少雨,山野绿化疏松,不碍骑兵机动,每座山丘各涌现二千奥斯曼骑兵,他们占满了山野高地,近距离向下突击,但见得蹄声回荡在天际震耳欲聋,他们马匹冲击如同雷霆万钧一般,十分生猛。
冲锋力道十足,距离又近,而且东南军纯步兵,没有工事掩护,仓猝间如何应对?
虽然他们的排枪厉害,但近距离,每一个奥斯曼骑兵都有信心突入东南军的队伍里,让他们知道厉害!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东南军前锋骤遇埋伏,并不惧怕,更没有溃阵,几乎地,东南军遇敌必战的气氛浓郁,而且讲究战术配合,哪怕是两个兵遇上敌人,都会有一个站前面挡格,另一个在后面装填开枪,十分娴熟,自然而然。
听从长官号令收缩队伍,东南军以整齐的队列施放火枪,他们的火力密度与输出连续性将奥斯曼骑兵乱枪轰落,打得他们人仰马翻,但是奥斯曼骑兵不顾伤亡,伏在马身上疯狂前冲,试图杀进华人队伍中,用弯刀大肆砍杀,杀个痛快!
距离近在咫尺,
这时东南军开始作妖了,他们前排士兵持上了枪刺的火枪准备与敌人肉搏,后面的士兵不慌不忙地纷纷端起了个金属筒子,打开前盖,那个筒子约摸有80厘米长,往冲来的奥斯曼人瞄准。
一时间根根筒子象刺猬张开的刺一般,让冲前的奥斯曼骑兵感觉到不妥,但已经马进窄道,兵入险关,没有退路,唯有低头向前冲。他们点燃了导火索。
轰!轰!轰!
筒子向后喷烟,喷出浓烟,把后盖吹飞,同时,大量的弹丸象一群怒气冲冲的胡蜂出巢,飞向了奥斯曼骑兵。
弹丸呈扇面集中,打在了马匹身上,前排奥斯曼骑兵非死即伤,倒地马匹又将有限的空间堵塞,挡住了后续部队的前进路线。
一下子就把局势给扭转过来了!
这种肩扛式弹药筒子,军中代号叫做“手炮”,但军人们将它称呼为“一窝蜂”,正是那个年代的无后座力炮和火箭筒,就是一个大号的霰弹枪,它的结构很简单,内里有一包黑火药的发射药粘在筒子里,发射药用锡纸包裹,可以防潮,再有一包霰弹粘在发射药前面,使用时点燃即可,有前盖后盖挡雨雪,不须额外的照顾。
金属筒子也不重,携带时不会造成太大的负担,虽说家大业大,勤俭节约的东南军将它设计为可以再装填,
对付敌人密集目标非常有效,一下子就把奥斯曼骑兵给打懵了,倒地的人马在有的地方一下子堆垒到半人高,战马惨嘶着,落地的骑兵中有的穿着厚甲,刚费劲地爬起来时,奔驰而来的骑兵接踵而来,结局也是落地。
东南军中有大量的筒子,那么有多少个筒子呢?
答案是有多少个同志就有多少个筒子!
手炮所发射的铅弹穿透力很强。它常常可以贯穿铠甲,把这名身着铠甲的奥斯曼士兵给击毙,它的射程很近,但足够用,有效地压制冲前的土耳其人,在这样的火力打击下,奥斯曼军队遭到了惨重的伤亡,哪怕是居高临下的冲锋也没能突破东南军的前军防线。
这时,大量的奥斯曼步兵从小山两侧呼啸而来,在他们的后面,准确地打在了东南军队伍里,炮弹打倒了一些东南军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