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0817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六章 己所欲者亦施于人,穿越四十年,海魂0817,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20世纪80年代初,华夏正处于万物复苏之际,各行各业人才青黄不接,需才孔急。
在77级大学生进入大三的时候,主管部门就曾在部分大学中征求学生的意见:是否愿意提前毕业?
读完三年或三年半,就可以按照正式本科毕业生的待遇,提前安排工作。
当初,确实有不少来自农村和家庭困难的大学生,提前毕业进入工作岗位。
在1980年夏季到1982年春季之间,1977年考录的27万大学生陆续毕业,成为华夏改革开放后选拔和培养的第一批优秀人才,为求才若渴的华夏社会注入了一批新生力量。
紧接着,1982年夏季的78级大学毕业生的喷涌而出,再次受到社会的热烈欢迎,填补了巨大的需才空缺。
当时,在大学生中流行着这样一个顺口溜,叫作“金77,银78”。
后来,因为这两届学生走入工作岗位后的成功率之高,此顺口溜也在社会上广泛传颂着。
进入2000年开始,有人做了四条总结:
一、不会再有哪一届大学生像77、78级那样,年龄跨度如此之大,而且普遍具有底层生活经历。在饱经沧桑之后,这一群体普遍个性坚定沉毅,能吃苦耐劳。
二、不会再有哪一届大学生像77、78级那样,亲眼看到华夏天翻地覆的社会转变,并深刻反思那些曾经深信不疑的神圣教条。他们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形成坚毅个性和练达的人情,必将成为日后个人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不会再有哪一届大学生像77、78级那样,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的比例达到25.38%和23.46%,这在华夏各个时期的大学生中是最高的两个年级。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家庭成员的知识结构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对一个人的人生成长起到巨大的作用。
四、不会再有哪一届大学生像77、78级那样,以近乎自虐的方式刻苦学习。
以上的四条总结,注定了77、78级的大学生必须肩负起国家和社会的重任。
……
77级大学生毕业分配终于在1981年11月份开始进入倒计时。
1982年1月24日,恰逢辛酉年除夕,又正值寒假期间。所以77级的毕业典礼、派遣分配等工作,必须在1982年1月24日前全部完成。
自1981年11月份,各个系公布毕业生分配小组名单开始,到分发工作派遣证,毕业分配工作历时整整两个月。
绝大多数高校,在1982年1月18日之前,都将派遣挣分发到毕业生手中,并且当日即可离校。
1982年1月18日,这一天恰好是辛酉年腊月廿四,小年后一天,大寒前两日,距辛酉年除夕还有6天。
有意思的是,从丁巳年大寒入学,到辛酉年大寒毕业,从大寒开始,到大寒结束,象征了77级大学生挟拨乱以生,沐改革以长的心理历程。
这也是77级迥异于历届同窗,在华夏高教史上创造的独特巧合记录。
作为燕京大学恢复高考招生之后第一届被授予学士学位的毕业生,毕业大会在燕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燕大学生历来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使命感特别强。
在毕业大会上,“把自己的青春和才智献给我们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口号,把大会推向了高潮。
“燕大的学生是天之骄子,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同龄人中的强者,应该充分发扬人性中利他的一面。”
“把弱者的苦乐当作自己苦乐,胸怀天下,这就是燕大学生与众不同的情怀。”
“燕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家庭和社会的资源,可以说是得天独厚。所以有义务回报社会,这就是燕大学生应尽的责任。”
“为百姓幸福、为国家发展、为人类文明作贡献,这就是燕大学生崇高的使命。”
“在华夏历史命运任何一个转折的重要关头,燕大学生历来一马当先,做出可歌可泣的贡献。如今,社会期待着我们,国家的前途命运需要我们,我们理应义无反顾。”
在毕业大会上,梁海涛不由得想起前世的巴菲特,将自己所有财富捐献给社会。
比尔·盖茨,通过发明创造赚钱后,成立基金帮助全世界的穷人,也给华夏捐款。
还有华夏著名的慈善家玻璃大王曹先生,捐资200多亿,他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但在教育事业上的捐资超过了总捐资款的50%。
燕大毕业生的人力资本雄厚,竞争力无以伦比,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很好。
但是,如果只顾自己,不为社会着想,没有责任感,那么这个社会就没有希望了。
自古以来,华夏人信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否更应该信奉“己所欲,施于人”?
应该把两者兼顾起来,不仅不加害人,还要帮助人。
应该铭记社会责任,关心社会公平和百姓的疾苦,关心国家经济发展,关心国内外大事。
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揭开新的一页。
不可否认,在这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私心。但只要人们从利他的角度和目的出发,同样会达到意想不到的利己终点。
一个人只要有同情心、有利他心,他人的幸福也就在自己的幸福指数里了,就会让自己感觉更加幸福。
不可否认,77级的每一个人都是时代的幸运儿。在这段历史进程中,华夏的每一个机遇也成就了个人的机遇。
但并不应该是一个只顾眼前机会和个人利益的人,任何伟大的成就应该来自于抛开自我利益的使命感。
“77级的大学生涯和华夏的改革开放同步进行,国家的每次尝试都在大学生的视线和体验之内,对改革开放的思索和感受,应该成为我们怀有使命感的动力之一。”
……
在燕大的毕业生大会上,每一个人响亮的豪言壮语和决心,响彻了人民大会堂。
……
大学四年,同学之中仍存在不同的观点。直到《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出台之后,对“包产到户等各种生产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的观点,才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在毕业之际,大部分人对于“经济发展是关键”逐渐成为了共识,“经济学”也由此成为后几十年中华夏的“显学”。
其实,对于1977年没有考上大学的人来说,华夏的改革开放给每个人带来的机遇也是多方面的。
日后,在王强和张小强的带领下,曾经的坪乡竹器厂,成为唐宁县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地,进而成为江宁省著名的国际化集团企业。
黄天木从一个投机倒把分子,成为怀宁的优秀民营企业家等事实。
都证实了梁海涛此时此刻的心里感受。
这是后话了。
……
梁海涛和刘娜来到了华夏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和燕京四中,看望了梁伯阳和方淑敏两人。
自从1980年第一次见到他们之后,他俩每个学期都会抽空来到学校门口,从小学一直到中学。但并没有再上前打扰他们了,只是在远处平静的看着他们,直到在眼前消失。
“下次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见到他们。”看着消失的背影,梁海涛不由得感觉心里有点惆怅。
“只要回燕京看爸爸妈妈的时候,都能见到的呀。”刘娜挽着梁海涛的胳膊说道。
……
即将离开燕京之前,六个人来到杨小武家告别。
离开杨家后,梁海涛和刘娜就回秦家住了三天。
这是一个晴朗的星期天,万里无云。
上午吃完饭,一家人在院子里坐了一会儿,说了会儿话。
分别的时间到了!
秦璐准备陪着梁海涛和刘娜到燕京火车站跟大家汇合。
“爸、妈,你们多保重身体!别为我担心。”
“放心吧!我们会照顾好自己,再说还有你姐在身边。”
“海涛,记得有空常回家看看你振宏爸爸和秀华妈妈。”
“爸,妈,我知道了1
“娜娜,见到你爸爸妈妈向他们问好。”
“好的,伯伯,伯母多保重身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