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一个真正的man
那就开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四十六章:一个真正的man,大明:三朝帝师,从永乐开始,那就开摆,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sript><sript>
朱瞻基倒是没在乎苏泽又私下杀牛了,只是小事罢了,别管苏泽的理由有多么蹩脚,在他看来都是小事。
清风县养了上千牛,又没什么人种地,那苏泽养那么多牛的原因也就不言而喻了,自然是养来杀来吃的。
再者虽然朝廷禁止宰杀耕牛,但其实还是有些达官显贵会私下里吃牛肉的,说是禁止宰杀耕牛,好像也只是禁止民间百姓宰杀。
朱瞻基想着这些,再结合苏泽之前和他说的那些话,逐渐有所明悟了,朝廷的许多政策还是有弊端在的,最大的弊端就是并不公平,不能做到一视同仁。
对于皇室来说,百官是大明的子民,士绅也是大明的子民,豪商也是,寻常百姓也是,街边行气的乞丐也是,都是大明的子民,都是朱家的子民,可似乎朝廷并没能做到一碗水端平。
以前朱瞻基没有去想过这些,可苏泽不断给他灌输一些他从未听闻过的理念与想法,他逐渐也多了一些以前不曾有的想法。
也许朝廷需要改变一些国策了,不能总是眼里只注意到那部分能向朝廷发出声音的民,还要注意更多不能发出声音的民,那些人才是朝廷真正需要重视的。
百官也好,士绅也罢,真的算是民吗?
以前朱瞻基觉得是的,可跟着苏泽学习了一些东西之后他有些怀疑了,似乎比起锦衣玉食,家财万贯,良田千亩的百官和士绅,那些为了生计发愁的百姓才算是民。
他总觉得朝廷没钱,可后来苏泽给他证明了朝廷不是没钱,而是钱不在国库,在那些百官和士绅们手里。
想想也是,随便一个朝廷的官员就能捐出几百上千亩地,这些地还不是从百姓手里弄来的。
念及此处,朱瞻基看向苏泽,有些疑惑的问道“苏兄,你说为何大明的钱粮都进了那些人的兜里?”
苏泽此时还在心疼那头撞死的牛,听闻朱瞻基此言想都没想就回道“因为对读书人优待的太过了,以及朝廷法度还不够完善,存在许多漏洞,才会被那些人钻了空子。”
“那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朱瞻基虚心求教。
“优待读书人可以理解,但不能优待的太过,还要完善朝廷法度,不能任由他们去朝廷法度的空子,当然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要一碗水端平,让更多的人看到读书的好处,不只是可以当官,还能有更多的选择。”
“如今我大明对于读书人太过优待了,士农工商,强行将人划分为三六九等,在我看来很不妥。”
“都是我大明的子民,就应当一视同仁,为何要划分三六九等,难不成农民的儿子就该也是农民?”
“这样是不对的!”苏泽斩钉截铁的下了结论。
他早有腹稿,朱瞻基一问,他立马给出了他的想法,要一视同仁,要一碗水端平,简单来说就是人人平等,不要再搞什么士农工商那一套,没用的。
目前大明的情况就是读书人地位太高了,而其他农民,工人,商户的地位太低了,从而压制住了经济,工业,商业的发展,这种情况在苏泽看来是畸形的。
一个国家想要强盛需要的东西很多,可绝不是一味的拔高读书人的地位,而是要百花齐放,齐头并进,各有分工,如同一个个零件一起运转,共同努力去推动着整个国家去进步。
大明其实有些矫枉过正了,一味的去拔高读书人的地位,可偏偏这些读书人于国家的发展并未起到什么太大的作用,不能带着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也不能推动国家进步,反而趴在国家的身上吸血,简单来说他们只有收获,并未去付出。
他们不但不付出,还想方设法的去钻朝廷法度的空子,想方设法的捞银子,一个个倒是腰包鼓鼓,可国库都能跑老鼠了。
看明末就知道了,大明这条船都要翻船了,那些士大夫们还舍不得付出,除了一些愚忠之人,其他的读书人转头就投了猪尾巴。
大明如此优待读书人,王朝养士二百多年,养出了一群白眼狼,何其可笑,这样的人也配是读书人?
真正的读书人不应该是那种整日就知道风花雪月,纸上谈兵,一门心思想着升官发财的,而是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的!
朱瞻基静静的消化苏泽的话,他不知道苏泽说的对不对,但他愿意去听,去想。
苏泽双手笼袖,呼出一口白气,继续说道“你应该多去民间看看,而不是从奏折上去了解时政,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要相信亲眼看到的,不要去轻易信任其他人的话,包括我。”
“这个世界还是要你去亲自去看看你才知道是什么样子的,也许很多读书人都在说如今是盛世,鼓吹朝廷的功绩,鼓吹陛下的丰功伟业,可果真如此吗?”
“不不不,在我看来大明如今离盛世还差的很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何为盛世,不是去看出了多少进士,举人,不是去看那些达官显贵们生活的怎么样,不是看朝廷每年的税收,不是去看朝廷有多少兵马,而是要去看底层百姓的生活,最真实的生活,而不是从奏折上去看。”
“连底层百姓都不能满足生计所需,一年劳作到头连一家人得温饱都满足不了,这样也配叫盛世?”
“你还年轻,要多听多想,有空的时候就去民间微服走访一番,去看看大明底层百姓的生活如何,多去体悟民情,而不是待在皇宫里看奏折,那样看不出来什么的。”
朱瞻基沉默不语,苏泽这些话有些大胆了,是在否认他皇爷爷和朝廷的功绩。
如今的大明算得上是盛世吗?
朱瞻基没有过多的感受,只是其他人都在说这是盛世,他也就认为这是盛世了。
可苏泽告诉他不要去听别人怎么说,自己去亲眼看看,不要去看那些衣食无忧的人,而是要去民间看看底层百姓的生活。
此时的朱瞻基有些茫然,他真的从未去想过这些问题,之所以请苏泽来京一方面是和苏泽关系不错,另一方面也是想要苏泽来京助他一臂之力。
可他想让苏泽出来帮他也是因为看到苏泽把清风县治理的很好,那里的百姓生活比京城都要富足,觉得苏泽当个小县令太屈才了。
苏泽见朱瞻基不说话,心中暗暗摇头,说的再多也没用,还是要让朱瞻基自己去看看才行。
他从小生下来就是锦衣玉食,含着金汤勺长大的,懂个屁的民间疾苦,所看到的,接触到的都不是一般人,哪怕是京城的百姓也要比其他地方的百姓过的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念及此处,苏泽转头朝着身后一直跟着的苏五道“你去附近的村子里借一份吃食来,记住,不要找西山的人借,要跑远一点,也不要特意准备,就拿那种百姓常吃的东西来就行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