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两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章 第四章,开局一个破碗,十七两银,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两人说完一阵唏嘘。
林婉儿听完心里越发难受,自己,二娃和三娃都是被大娃捡回去的。
他捡他们回去不过就是想有个家。
知道这些后林婉儿只觉得心里堵得慌,心疼几个孩子。
过了未时,街上人又多了起来。
也就过了一个时辰左右,剩下的笋就都卖完了。
算上钱袋里原本的一文,现在一共有九十七文了。
拿着已经鼓起来的钱袋,林婉儿总算有了些安全感。
背上已经空了的背筐,林婉儿准备趁着这个时间去置办点东西回去。
庙里只有一个破瓷罐没法焖饭,倒是可以煮粥来喝。
粮店的米六文一斤,面五文。隔壁肉铺的猪肉十三文,牛羊肉都四十文。
让林婉儿意外的是调料卖的都不贵,一包盐只要七文。在林婉儿对古代的认知里,盐是很贵而且难得的。
官府垄断和提炼技术的困难极大增加了盐的价格,却没想到这里的盐这么便宜,甚至花椒,八角这些调料也很便宜,和现代几乎没什么差别。
林婉儿原本还想等进城安顿下来后打探打探现在是哪朝哪代,没准能像小说里一样,借着自己现代人的头脑点石成金,发展个商业帝国呢。
现在看来希望渺茫了,这个古代好像和自己知道的古代不太一样啊。
来到粮铺。
林婉儿看到来往买粮的人都是自己带个瓷罐或是麻袋。
“老板,两斤米一斤面。”林婉儿对老板说道。
“好嘞。”老板很快应声,看到林婉儿两手空空,问了一句“袋子两个一文,小罐五文一个,你看看需不需要。”
“那就要两个袋子吧,麻烦系的严实些。”
那小罐目测能装上十斤米,且不说它贵,就是这两个罐子自己能不能拿回去都难说。
一共花了十八文。
林婉儿看着隔壁肉铺犹豫起来,啃了这么多天干馒头,真的很想吃肉啊!
但瘪瘪的荷包让她不得不理智。
到香料铺买了些调料,本想买一把菜刀回去,问价竟然要五十文,比牛羊肉还要贵。
林婉儿在心里默默计算,猪肉便宜应该是有人专门养殖,羊肉贵许是因为稀少,但她没想到这里竟然还卖牛肉,细数古代史没有哪个朝代卖牛肉的,甚至有的朝代私自杀牛是要判刑的。铁意料之中的贵,现在就差去问问棉花价格了,了解一下棉花的价格她也许就能推算出现在是哪个朝代了,而且不贵的话可以给几个孩子买点棉填在衣服里。
走进一家成衣铺,进了门林婉儿傻眼了,这怎么卖的都是单衣啊。
伙计看到林婉儿进来,上来招呼“姑娘看些什么?”
“请问,你们这里卖棉衣吗?”虽然没看到,但她还是满怀期待的开口问。
伙计听到后愣了一下,笑着答道“姑娘这是许久未进城了吧?”
林婉儿点头,搬出城门口糊弄老大爷那套说辞来。
“那就是了,姑娘有所不知,现在寒山县内没有棉花。”
没有棉花?林婉儿也是听的愣住了。
这外面的温度怎么也不是不需要棉衣的温度啊,难道是这里不产棉?那也不对啊,中原地区产棉的啊。
难道是自己想错了,这里其实是两广,也不太对,两广也产棉啊。
那是东北?更不可能,东北的冬天怎么可能不冷。
林婉儿彻底蒙住了,合着自己在个架空朝代,还是一片架空土地上。
“姑娘,我看你穿的也不算单薄,忍一忍冬天就快过去了。现在不仅咱们这没有棉,周围几县都没有。”
林婉儿回神,斟酌着开口“这是为什么?”她一个字都不敢多问,生怕让人听出来自己不是本地人。
伙计也没多想,顺着和她说“北边打起来,咱这就断了棉。也还好就断了棉,这要是断了粮可真是要完喽。”
在成衣店走了一圈,东西没买,消息倒是知道不少。
绫罗绸缎确实昂贵,老百姓们常买的是麻布,虽说叫麻布,但料子也还算柔软。
店铺伙计健谈,话里话外都是北边打仗。
林婉儿听的有些心慌,她又开始在心里盘算,担心难民上山,又担心北边的战火烧过来连城都保不住。
但她心里清楚,难民上山只是时间问题。现在难民还期盼着城门大开放他们进去,一旦知道进城无望,很可能就会上山寻找栖身之所。
背筐里装着买好的米面杂物,荷包里刚到手的钱已经少了大半。
林婉儿背着背筐出城,想到这桩桩件件的事她很难不叹一口气。
“唉。”要命。
。ue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