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09【圈圈点点】(为盟主“覆盆子酸奶”加更),梦回大明春,王梓钧,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损失都是别人的,好处都是自己的,可以在致仕之前,留下更好的名声、更宽的人脉!

杨廷和的猜测很阴暗,却距离事实不远。

但在李东阳看来,这是公私两便的事情,给自己捞好处的同时,还能为国拔才,何乐而不为呢?

……

大概花了两个时辰,阅卷统计结果出炉。

第一名,杨慎,满分,十四个“○”。

第二名,余本(会试第一百九十二名),十二个“○”,两个“△”。

第三名,邹守益,十一个“○”,三个“△”。

王渊排在第九十八名,三个“○”,两个“△”,四个“丶”,四个“丨”、一个“×”。

杨廷和拿着王渊那份答卷,感慨道:“此人的卷子,一言难尽。”

杨一清笑道:“我倒是觉得言之有物。”

“哈哈,大胆敢言,此子可为御史。”大理寺卿张伦笑道,他给王渊打的也是圈。这位先生乃言官出身,担任监察御史巡视各地,复又以断理冤案名满天下,他知道王渊写的许多内容都是实情。

王渊写的什么?

在讨论文武之道时,他说先秦时代不分文武,宰相都是下马治民、上马管军,所以有“兵农一致,文武同方”的说法。又以管仲为例,阐述以文促武、以武敦文的道理。

虽然千古大道相同,但具体环境是变化的,于是有了文治和武治的差别。

天下混乱的大争之世,必须以武治为主,因为此时的首要目标是强兵。但与此同时,更要重视文治之功。

为何大明太祖能得天下,其英明神武的地方,就体现在文治方面。张士诚和陈友谅,一个富甲天下,一个兵多地广,却只知掠夺,不事生产。太祖皇帝可以败一次、败两次、败三次,由于军粮充足,败多少次都可以重头再来。

而张士诚和陈友谅,看似强大,其实早把治下百姓掏空。他们败一次便内部矛盾激化,败两次、三次就彻底崩盘。这就是太祖皇帝的文治之功。

现在又是什么情况呢?

其一,太祖皇帝定下的制度,被破坏得千疮百孔。马政、盐政、茶政分别如何如何,卫所制度又如何如何,官田制度又如何如何。

其二,此时的大明,与开国之初又不同。国朝初年,地广人稀,只要种地,皆得其活,人民富足安乐。一百五十年过去,人口繁衍生息,大明变得人多地少,因此催生出大量流民。一旦有反贼举事,这些流民都是潜在威胁。

其三,太监和贪官,盘剥百姓,鱼肉乡里,人民苦不堪言,应该整顿吏治。

其四,土地兼并是个最严重的问题,这导致朝廷收不上赋税,而农民又负担沉重。应该进行全国性的土地清查,改革赋役制度,既能增加税收,又能减轻农民负担。

其五……

王渊说了很多实际问题,有些是从王阳明那里听来的,有些是从沈复璁那里听来的,有些是乡试路途中请教商队秦把头所知,还有些是自己在穿青寨亲身体会的。

甚至,王渊还提出先把实物赋税,逐步改为货币纳税,取得成效之后干脆摊丁入亩。

还有,王渊认为应该增加就业,让流民能找到活路。首先要进行的,便是户籍制度改革,允许小商贩在居住地落籍,一个户籍改革便能减少无数流民。

这些都还不算什么,最吓人的是,王渊提出实行分税制。即把一些税收列为国税,另一些税收列为地税,这样才能充实户部,让中央在关键时刻有钱可用。

可惜户部尚书没参与阅卷,否则肯定要给王渊一个大圈圈。

于是就出现巨大分歧,杨一清和张伦觉得王渊言之有物,特别赞赏王渊的卷子。

而大部分阅卷官,觉得王渊太过激进,他若当上重臣,必然将大明折腾得够呛。但总算针砭时弊,而且说得有些道理,于是随便给个三四等评分。

被排到九十八名,够咱威武大将军朱寿先生慢慢找卷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无与伦比

若只初侞

开海

夺鹿侯

太平记

孔璋

快穿之反派大佬好黏人

小辰子爱吃橙

抗日之铁血雄师

紫恪

官场风云

叼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