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加盐大伯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7章举荐蔺相如,历代王朝更迭,汤加盐大伯伯,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当历史追溯到风云激荡的三国时代时,有人会禁不住赞叹桃园结义的男儿胸怀;有人会追思三国英雄人物的斗智斗勇;有人不禁会想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可是有谁记得,在十八镇诸侯共同推举“四世三公”的袁绍为盟主,攻打董卓之后,先锋孙坚在满目疮痍的洛阳所猎获的那一块石头?

孙坚和曹操的选择不同,他选择占据洛阳、把持那石头所雕琢而成的玉玺。而且他为了这块美丽的石头,壮志未酬身先死,在途经荆州之时被刘表所害。

孙坚临死前最后看了一眼玉玺上的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而后才溘然长逝。这块玉玺何以会有如此魅力,能够让无数英雄趋之若鹜?

其实,它就是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和氏璧”。

关于和氏璧来源的最早记载先应见于《韩非子》、《新序》等书,其记载的情节大同小异。和氏璧的横空出世要归功于一个琢玉高手,这个人即为卞和。

卞和生于春秋时期,具体的生卒年不详,在当时,卞和只不过是个普通百姓,和氏璧的发现却让他一跃成为受人瞩目的人物。

这日,卞和照例在楚山寻找可以雕琢成器的玉石,为自己的琢玉生计上下奔波。可是一直到日上三竿,卞和都没有发现一块可以入眼的玉石,失望之余不免嗟叹不已。恰在此时,一群路人从山前经过,其中二人讨论正酣,言及在荆山(今湖北南漳县),有人看见一只浴火凤凰栖落在山中的青石板上。俗语有云:“凤凰不落无宝之地。”卞和听罢此言,心中大喜过望,他断定荆山上必有重宝,遂决意次日出发,赶往荆山,寻找那“莫须有”的宝物。

次日,卞和背上行囊,朝着西南方向的荆山出发,数百里跋涉,他终于到达目的地。一见此山,高峰如云,虎踞龙盘,正应了那句“山在虚无缥缈间”(白居易《长恨歌》)所描绘的景色。卞和遂更加坚定了此山有重宝的想法。

皇天不负苦心人,经仔细寻找,卞和终于在山中发现一块璞玉,即未经雕琢的玉石。虽然此璞玉就和一般的石头无异,但卞和已有寻找玉石数十年的经验,因而他只需要观其形、听其声、辨其色,就可以慧眼识宝玉。

在卞和所处的时代,职业存在着等级划分。《管子·小匡》有言:“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所以士人(即做官者)的地位是最为显赫的,“农”之所以能够排名第二,不是因为统治者重视农民,而是因为在古代的小农经济中,农业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严格说来,其财富、地位等尚不及工商业者。工商业者又不如为官者,能够得到显赫的地位和特别尊重。所以后三者,皆力以赴的谋求一官半职。

然而,《淮南子·齐俗训》有云:“是以人不兼官,官不兼事,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商与商言数。”士、农、工、商,界限分明,要超脱这个界限,实现“鲤鱼跃龙门”的奇迹,要么有才华,要么有际遇。

所以此刻卞和所等的机遇终于来了。只要将这块璞玉交给楚厉王,自己就可以一飞冲天,从此改变命运。于是,卞和顾不得仔细欣赏那块宝玉,干脆星夜兼程赶往楚国国都鄀(今湖北宜城东南),将璞玉献给楚厉王。岂料楚厉王在听罢卞和有声有色的言辞之后,对此璞玉的真实与否依然游移不定,遂将国都中久负盛名的玉匠请来辨别。

这玉匠早就听说,有人给大王献上了所谓的“宝玉”,一见之下,果然是个好东西。可他转念一想,如果承认了这块璞玉的货真价实,就等于间接地承认了卞和的能力,大王一高兴必然会对卞和礼待有加,那此后这偌大的国都,哪里还有他的地位?

于是这玉匠便心生一计,对楚厉王说道,此璞玉不过是山间一普通石头,断断不是什么绝世宝玉。楚厉王何许人也?一国之君,日理万机,能够开恩接见卞和,就已经彰显了其仁慈和宽广。不料此人竟然不识时务,敢欺君惘上。楚厉王大怒之下,将卞和推出大殿,削其左足。

卞和踌躇满志地来到楚都,不料却遭此大祸,黯然归返楚山。不久,楚厉王暴毙,武王继位。卞和心念,天下人虽愚,但总还是有明智之人;楚厉王虽浊,但武王未必就不清明。于是卞和再次抱上璞玉,赶赴国都。

他不知道,与其说是楚厉王昏聩,不如说是那个玉匠贪婪。而今卞和的玉石再次落入那个贪婪的玉匠手中,必然是自取其辱。

果然那玉匠一见还是当初卞和献的那块璞玉,心中暗自讥笑,面上却不动声色地说道:“当初你以为先王昏聩,用假玉骗之,以谋取私利;如今竟然又故技重施,再次欺骗大王,是何居心?难道你以为楚厉王英明,武王就容易欺骗吗?”(《韩非子》)

卞和还待争辩,楚武王早就大怒不已,遂命人将其再次推出大殿,斩其右脚。

数年之后,楚武王崩猝,楚文王继位。此人一继位,就大行仁政,减轻赋税和徭役,对百姓爱护有加。由此而观之,楚文王就是卞和两度献宝而不得的贤明君主。只可惜,此一时彼一时,卞和献宝历王,被削左脚;献宝武王,被斩右脚,早已经是举步维艰。听闻文王贤明,心中感伤不已,遂大哭不止。三天三夜之后,已经是满眼溢血。时值文王清理前朝冤狱,听说卞和献宝不成、反而受刑的事情后,遂派人前去楚山询问卞和:“天下有很多被砍去脚的人,为什么只有你哭得这么伤心?”卞和听后停止哭泣,不无悲伤地说:“我并不是因为被削足而哭,而是因为真正的宝石被当做普通的石头,忠贞之人却被当做欺君之徒,我是为颠倒是非、不分黑白而痛心!”来人闻言,心下感动不已,于是将卞和和璞玉一起带回国都,向楚文王讲明原委。楚文王闻言,急忙命人将玉璞的表层破开,遂得出一块绝世美玉,这就是“和氏璧”。

有记载称,“和氏之璧”的命名是为了奖励卞和的忠诚。然而,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何以卞和自己不直接破开璞玉,得出美玉献给楚厉王?难道是因为他手艺不精,担心自己没法完美的依据原本的玉石,雕琢出最出色的器物?还是他并不确定其中是否真的有美玉,所以不敢擅自打开?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的是,和氏璧自此走入了历史的舞台,成就了一段段惊世传奇。

楚文王获得卞和所献的和氏璧之后,便将其视为国宝,恰如《战国策》所记载:“周有砥厄,宋有结缘,梁有悬愁,楚有和璞。”可见此时的和氏璧依然是块璞玉,并没有雕琢成器。大概是因为害怕一旦被雕琢,和氏璧就成了一块死物,无法再雕琢成其他的器物,所以其一直被放在王殿之上珍藏着。

辗转400年过去了,中间历经了风云变幻的春秋,又迈入列国纷争更为激烈的战国时代。这时候,和氏璧在沉寂了4个世纪之后,再一次出现在世人的眼中。

此时,楚国早已经经历了数代王室的更迭,曾经首先发现和氏璧的卞和,首先认可和氏璧的君王楚文王,早已经化作了一抔尘土,融入了历史的风尘当中。但是和氏璧依然被楚国视为国宝,不轻易示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仙界赢家

竹衣无尘

邪眼末世录

苏羽证

医手遮天

慕璎珞

魔法塔的星空

歹丸郎

秦风许芸潇

弹指一挥

武夫凶猛

走过青春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