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加盐大伯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9章名震列国的魏武卒,历代王朝更迭,汤加盐大伯伯,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场改革的兴起,必将源于思想的变迁和整合。而正是在一次次的军事交锋和政治角逐中,吴起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而深邃的军事理论。
《汉书·艺文志》一书中就集中著录了《吴起》48篇,可惜后来佚失,流传至今还剩下《吴子》6篇,即《图国》、《治兵》、《论将》、《料敌》、《变化》、《励士》,这应该是后人借着吴起的名声而作。当然,其中也继承了吴起大量的谋略和思想,吴起注重国家军事力量的加强,同时还争取国家和军队集团内部的协调与统一,一旦国家出现“四不和”,就只能止戈息武。换一个角度说,就是强调一个国家内部要“和”才可以出兵打仗;打仗之前军队内部要“和”才可以出征;出征列阵,每一个环节都要“和”才可以进战;具体到战场之上,军队作战相“和”才可以获胜。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内修文德,外治武备”。
在《吴子兵法》的《国图篇》中也提到,对于士兵而言,如果知道君王能够爱其命、惜其死的话,即使碰到危难,将士也会以进死为荣,以退生为辱。如此,便能够上下一心、众志成城。
孙武在《孙子兵法》中早就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思想,被后人引为军事上的不朽概论。吴起在其军事思想中,也继承了孙武的思想,并在《料敌》篇中提出,了解和分析敌情,对整个战场敌我双方的优劣进行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应变》篇中,吴起根据战场局势千变万化,随时根据实际调整战略部署的思想,论证了如何应对仓促迎敌,敌众我寡、敌人断我后路、敌人凭借险要殊死顽抗甚至是四面楚歌等战场情况。
此时的魏国,虽然表面看起来无比的强大,但是在军士的战力和勇力上,比之秦国的老弱残兵尚且有所不如。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在吴起的眼中,不过是一句大话、空话。面对战场局势的千变万化,再完美的计划也赶不上变化,一支军队要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完全依靠数量是不行的。相比于数量,其质量更为可贵。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军队,必要有优秀的将领和卓越的士卒,二者相辅相成,严格赏罚和训练,统一号令。
于是,训练魏武卒的思想,便在吴起的心中产生。
吴起认为,要让一个士兵安心地离开家园、离开父母、离开妻子儿女,就必须要免除其后顾之忧,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有所依、有所仗,更要让军士齐心、奋勇杀敌。所以,吴起将魏军帐下的士卒家中的徭役赋税等全部免除,严格标准以选拔魏武卒。
正如一匹劣马无论多么拼死劳力,也不可能日行千里一样,一支素质不合格的军队,无论其士卒多么肯拼命,也无法达到战略目的。所以吴起开始挑选兵士,他要打造一支转战天下而不败的铁军。要想入得吴起的法眼,一个士兵的体力必须过硬,他必须在半日内跑完整整一百里。如果轻装上路,也许很多人都能进入吴起的军队。难就难在参加考试的人必须身着全身铠甲,另外还要背负十二石的弩弓(一石约合今天30千克,十二石就是360千克,不过这只是说弩弓的拉力,而非其重量,否则恐怕无人能够达标)、50支箭,还要手上持戈、腰上挎剑,携带三日口粮!即使在营养丰富、训练技术已有很大提高的今天,一个士兵要达成这样的任务也不容易,可以想见吴起的标准是多么高,又可见他心中对这支未来的铁军抱着多大的希望。
在如此苛刻的条件下,吴起还是挑选出了一些人。吴起当众宣布:“从今日起,你们家里的徭役和田宅租税全部免了!”欢声雷动。但他们也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因为吴起对他们的要求只会更严格,他们执行的任务也只会更危险。千锤百炼,这支队伍终于可以上战场初试啼声了——这就是战国初期名震列国的魏武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