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辜的虫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七章 元宵灯会,回明,无辜的虫子,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正月十五,天气稍微有些阴郁,中午下了近两个时辰的毛毛细雨还夹着一阵冰雹,到了傍晚的时候,竟然天气放晴,西边透露着红色的晚霞,空气清新,纤尘不起。

虽然东方的天空中还集着浓云。但丝毫不能阻挡江面上的阵风吹来,爽人心脾。通往江边夫子庙的小道上,一头小毛驴欢快地踮着四蹄,项下的小铃铛嘎啷啷直响。驴背上骑着一位须发如白雪的老人,肩后背着一顶青皮斗笠,身穿米黄色杭纺短衫,矫首暇观,嘴角边挂着惬意的微笑。

毛驴后边跟着个二十来岁的少年,同样背着斗笠,只是臂上斜挎着个蓝布包袱,时不时回头张望似是在寻找什么。

不少褐衣壮汉参杂在前后左右,一眼看上去好似全无关系,但是如果有人用心观察的话,就会发现,这些壮汉的目光始终在这老少二人身边巡视,注意这周围的一举一动,生怕有什么闪失。

在老朱的坚持下,朱允炆只好放弃了在十五楼为其安排的楼台雅间,而朱元璋的目的,只是想重温一下当年和皇后一起游灯河、猜灯谜的场景,对于远距离的海市蜃楼,一点兴趣也没有,无可奈何之下,朱允炆只得由着皇祖父的性子,临时让诸卫换上便装,一起往夫子庙而去。

不断地回头张望,因为在路过十五楼的轻烟楼时,突然听到从楼上传来一阵熟悉的叽里咕噜的说话声,按照朱允炆的判断,是棒子的口音,由于大明的文字和语言都是朝鲜的官方所用,所以听到他们反而再说自己家乡土话时十分别扭,仿佛有些不习惯一样。

不过这不是令人感到可疑的地方,让朱允炆怀疑的是,在京师中,由于当时的大明十分排外,所以一般不是必要的话。外族人是不会说自己的家乡土话,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换而言之。就是京师中无论是百姓或者是官员,基本上就没有拿外族人当一盘菜,其中,高丽人尤其明显。

大家可以想想看。连一个国号都需要皇上下旨才能定下的藩属,在京师的百姓眼里,恐怕还不如皇上所封的藩王吧,那还叫国家吗?

但是听到轻烟楼上那些棒子的说话,不但人数不少。而且其中还参杂着有汉人说话的声音,显得极为谄媚。以至于朱允炆虽然没有听懂他们在说什么,但已经开始反感了,于是就让侍卫悄悄的上去看看,到底是不是朝鲜所派的使节,或者是的话,那就搞明白接待其的是哪个礼部官员,查明之后。等回头朝堂之上再秋后算账。

以这种语调和棒子说话。那不是有伤国体吗?

但是直觉告诉他,决计不是朝鲜使团,也不会有那个礼部官员会这样说话,平日张嘴天朝上国,闭嘴礼仪之邦的那些礼教大拿们,哪个不是眼高于顶。在朱允炆的印象中,是不会这样做的。除非是他不怕御史们的弹劾。

在侍卫没有回来之前,朱允炆的心里一直充着疑问。所以才不断的回头张望。

到达附近的时候已近傍晚。朱允炆也曾经不少次微服游览过这著名的十里秦淮,看来朱元璋也一样,两个人这次出来,甚至连个太监也没有带在身边领路,就可以看出对这附近的熟络。

夫子庙所处的位置是个丁字形的地段,二水夹流,舟揖塞港。石板长街上肩摩踵接,一片喧嚣。这里在蒙元占领期间遭兵火破坏十分严重,大明正式建都于此以后才渐渐兴旺繁荣起来。短短的几道街上不算是朝廷所建的那十余家,竟还有茶楼酒肆六十余家。朱元璋头戴青皮斗笠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东瞧西望,朱允炆紧紧贴着他。便衣的侍卫们正前后左右暗里护卫着皇上和皇太孙,警视着他们身边的每一个行人。

拥挤的来往行人免不了推推搡搡,就有一个担柴的被后边的人拥得站不住脚,担子撞到了朱元璋身上,猛一个趔趄,朱允炆慌忙伸手搀住,担柴的连声的表示歉意:“对不起,老人家,我不是故意的。”

朱元璋说:“没事没事,人太挤了。”说罢朝右边的一个稍开阔的地带走去。这儿一溜排着些卖馄饨、面条、炸油条、稀饭、包子的小食摊儿,一个吆喊的老人声音特别宏亮:“哎!吃烧饼喽,又黄又脆又香的烧饼呢!”

听出来是定远口音,那里也算是他起家的地方,顿觉几分亲切,走近炉子,打烧饼的正用手从炉内取出烧饼,便散出一股芝麻和烧饼的香味。见有个老人驻足,便笑道:“来一只吧!!!”

此时刚刚天黑,礼部所派来主事灯会的官员应该还没有过来,所以满街游走的行人大部分都在选择着自己喜欢的商品,有更多人,为了迎接这通宵的盛会,纷纷趁着还未开始都找些吃食,免得一会饿了在找吃的,耽搁了观赏灯火的机会。

左右看了看,朱元璋笑着问道:“多少钱一只?”

“巧呢,一文钱三只。”

听着是定远方言,巧既是便宜、很贱的意思,朱元璋又亲近了几分,抬头看看朱允炆,后者笑着点点头,然后朱元璋说道:

“给朕……咱们烘几只,要现出炉的。”老朱出于习惯,差点没有说漏嘴,好在那卖烧饼的人也不疑有它,熟练的做着烧饼,好像想起了什么,问道:

“听口音,老哥哥是濠州人吧,和俺还是同乡呢。”

“你说对了,咱就是濠州人,和孙子来京师做买卖。你干啥从定远几百里到这京城里打烧饼?”

“老哥哥,不瞒你说,俺们家弟兄六个都是打烧饼的,从俺爷爷那一辈起便干这活传下来的。一家人都在定远县生意不好做,去年腊月俺就试着到这来卖卖看,这不,生意挺火红的呢。秦淮河两岸,不少人都说俺这里的烧饼好吃……

他揩了揩脸上的汗水,就将几个小面团儿在木板铺面上揉几揉,小擀面杖儿熟练地上下一拨落。然后用小刷儿蘸上香油,在几只连摆着的面胚子上一抹,洒上芝麻。便伸手抄起面胚,放进炉膛内,忽然小声地问朱元璋道:

“老哥哥是濠州人,听说马娘娘当年买烧饼的故事么?”

朱允炆在旁边把这老头佩服的五体投地。利用名人效应打广告的传统,看来在明朝已经有了,但愿不要说得太离谱,要知道当事人就在他的面前,不过看到朱元璋笑眯眯的样子。也不像是发火钱的预兆,姑且先听听看,其实朱允炆的骨子里,也充斥着八卦的基因。他也想听听明朝的传言和后世有什么不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逆天作弊器之超级项链

我是超级笨笨猪

仙器改造专家

今华

紫恒逍遥仙

湘波绿

一仙难求

云芨

网游之贼行天下

雪落伤七

仙傲

雾外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