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十章 试验战争,国策,闪烁,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五十章试验战争

拦截太空目标的最大问题不是“拦截”,而是“拦截”之前的“基础工作”。

警戒、发现、跟踪与锁定,是整个拦截过程中最为复杂,最为重要、实施难度最大的4个阶段。相对而言,最后的“拦截”,也就是常说的摧毁,反而是整个拦截过程中最容易实现的阶段。

拦截卫星与拦截导弹的最大区别就是“警戒”段。

弹道导弹在助推段、也就是主动段的时候,火箭发动机处于工作状态,释放出的红外辐射与紫外辐射非常明显,很容易被远红外探测设备与紫外探测设备发现与识别。卫星在太空中运行,基本依靠惯性,不需要额外动力(只在变轨与调整轨道的时候使用小型变轨火箭发动机),也就很难被光电设备发现;如此一来,针对卫星的警戒系统只能依靠雷达,而且是高精度雷达。

20世纪与21世纪初期,探测太空目标的雷达都部署在地面上。

随着技术进步,以及航天发射成本降低,以共和国与美国为首的大国率先开始在太空部署所谓的“导弹警戒雷达卫星”。谁都知道,如果只是针对弹道导弹,根本不需要使用雷达的卫星。

有了警戒系统之后,还得有发现与甄别系统。

简单的说,警戒系统只负责广域搜索,主要任务就是确定目标的大致方位;发现与甄别系统的主要任务则是精确判断目标的方位,并且确定目标的性质。因为在针对卫星的拦截系统中,警戒系统的工作负担并不重,所以共和国与美国都将警戒系统与发现系统糅合在一起。只是在针对弹道导弹的拦截系统中,警戒系统需要长期工作,而发现与甄别系统则在收到警报之后开始工作,所以得分开部署,以降低日常使用成本。

相对而言,甄别的难度更大。

因为掌握航天技术的国家越来越多,在轨工作的卫星与报废的卫星越来越多,所以如何确定卫星的性质,成为了重中之重。按照国际航空航天组织公布的数据,2034年底在轨人造航天器的总数超过了18000具,其中处于工作状态的航天器在12000具左右,另外还有大约14万个大小在0.05立方米以上的太空垃圾,以及大约120万个体积在0.01到0.05立方米之间的太空垃圾。虽然该报告的主要意图是提醒各航天大国,地球外层空间已经“星满为患”,急剧增加的太空垃圾对和平利用外层空间造成了严重威胁,但是该报告也反映出了拦截卫星的巨大难度。简单的说,要从近140万个目标中找出真目标,确定其性质,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等到战争爆发之后再来寻找敌人的卫星,显然不大现实。

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和平时期掌握敌人卫星的轨道情况。

事实上,共和国、美国、俄罗斯、法国等拥有拦截卫星能力的国家都在这么做。

共和国天兵有一支被称为“星图”的专业部队,其主要任务就是在和平时期监视敌对国的所有卫星。因为大部分军事卫星拥有机动变轨能力,在战争爆发前或者战争期间,敌对国很有可能让军事卫星进行变轨机动,所以要想时刻掌握敌对国军事卫星的轨道情况,必须做到“实时监控”,也就必须在全球范围内设立观察点。最理想的办法是按照地基探测雷达的搜索范围,在世界各地部署探测系统(按照共和国天兵的标准,至少需要在全球范围内部署24套地基探测系统),受政治、外交、军事等影响,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部署地基探测系统,所以共和国花费巨额资金,为天兵建造了24艘“远洋太空测绘船”,并且投入巨额资金研制太空探测系统。

巨额投入的回报也非常巨大。

早在口木战争爆发前,共和国就建立起了完善的卫星跟踪系统。“星图”部队不但能够实时掌握敌对国在轨卫星的运行情况,还建立起了“星座图系统”。依靠该系统记录的在轨卫星工作情况,可以非常方便的查找任何一颗卫星的实时位置。有需要的时候,可以根据“星座图系统”与最新掌握的情况,迅速判断目标性质。

确定了目标性质之后,就得进行跟踪。

与攻击地面、海面、空中目标不同,即便是近地轨道,距离地面也有数百千米,远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卫星距离地面更有数千千米、乃至数万千米。任何反卫星系统都不可能覆盖整个外层空间,从发现目标,到最终摧毁目标,之间存在数十秒到数百秒的间隔。因为卫星以第一宇宙速度(每秒7.9千米)飞行,哪怕是数秒的间隔,都意味着目标飞出了几十千米。与这段距离相比,卫星本身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如此一来,在攻击之前,必须持续跟踪目标。

口木战争之前,跟踪卫星还不是件麻烦事。主要是卫星的轨道比较固定,即便是具有变轨能力的军事卫星,其变轨次数也非常有限,只有在必须的时候才会改变轨道,一般情况下均在固定轨道上飞行。口木战争之后,各国更加重视卫星的变轨能力,因为在防御手段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卫星的变轨能力是提高卫星生存能力的唯一手段。共和国与美国着手建立针对所有国家的在规卫星的探测系统之后,经常改变卫星飞行轨道,特别是在敌对国探测系统的监视范围之外改变卫星飞行轨道,成为了提高卫星生存能力的重要手段。如此一来,跟踪卫星就变得比较麻烦了。

相对而言,结合警戒、发现与甄别系统,跟踪卫星的难度仍然不是很大。

跟踪完成之后,就是攻击之前的锁定阶段。

与跟踪阶段相比,锁定阶段对探测精度的要求更高。在探测精度足以满足“精确打击”的要求之前,各国采取的手段都非常“野蛮”,比如使用携带核弹头的反卫星导弹或者反卫星卫星,在目标附近引爆核弹头,摧毁方圆数百千米、乃至上百千米范围内的所有卫星,从而达到摧毁目标的目的。在卫星数量越来越多,外层空间越来越拥挤的情况下,如此“野蛮”的手段肯定不适用了。更重要的是,各大国在口木战争后,先后将军事卫星系统列入了“战略设施”范畴,哪怕是误伤,也有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无法使用“野蛮”手段,只能提高打击精度。

要想提高打击精度,就得提高锁定阶段的探测精度。

反卫星的主要武器无非三种,即破片式武器、动能武器与能量武器。破片式武器在爆炸后会形成大量太空垃圾,威胁到己方卫星,已经被各大国淘汰。包括共和国在内,均将重点转向了动能武器与能量武器。相对而言,能量武器更加“干净”,在摧毁卫星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多少太空垃圾,也更“受欢迎”。

不管是动能武器,还是能量武器,都对打击精度有非常高的要求。

以动能武器为例,即便采用了由记忆合金制造的动能弹头,在攻击目标前,将弹头的径向面积提高数百倍,其实际覆盖范围也就数百平方米。在浩瀚的外层空间,这点面积根本算不了什么。如果拦截器的径向截面为圆形,攻击进度必须控制在10米以内。显然,对于拦截数十千米、乃至数百千米之外的卫星,10米的导航精度肯定是个天大的难题。

实际上,反卫星武器系统中,成本最高的就是锁定阶段的探测与定位系统。

按照共和国天兵投资开发的动能武器拦截系统计算,锁定阶段的探测与定位系统占到了整套系统成本的40%左右,加上导航系统,仅这些电子设备的就占到了总造价的80%左右。也正是如此,动能武器拦截系统的发展潜力远不如能量武器拦截系统,因为能量武器拦截系统并不需要导航设备。

当然,这并不表示能量武器拦截系统对锁定精度的要求不高。

实际上,能量武器拦截系统对锁定精度的要求比动能武器拦截系统的高得多。

受运载平台、也就是拦截卫星的质量限制,天基能量武器拦截系统的输出能量肯定不如地基与空基拦截系统。为了用有限的输出能量摧毁目标,天基能量武器拦截系统采用了很多独特设计,比如共和国开发的拦截卫星就配备了一具直径超过150米的反射镜(由记忆合金制造骨架,镀膜复合材料制造镜面),由2颗“姊妹卫星”组成攻击星座,对激光束进行二次聚焦,提高激光束照射目标时的能量密度;美国凭借其发达的镜片生产技术,在天基能量武器拦截卫星上采用了“三反聚焦技术”,达到同样的目的。不管采用什么技术,最终的目的都是提高能量武器照射目标时的能量密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都市大仙君

沧月傲天

朱门风流

府天

至尊鸿途

影独醉

天才狂妃,废物三小姐

雪山小小鹿

武碎三界

李家小羽

美漫:我成了托尼的弟弟

拾一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