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里寻珠的胖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百五十七章 外封建,内郡县!大唐多续一百年!,我导演了玄武门事变,海里寻珠的胖橘,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世民心神一震。
“内郡县,外封建?”
他嘴里喃喃着,
“将那些无法被朝廷实控的地区,全都封出去,让受封之人去立国经营?”
“你这想法,还真具有开创性啊!”
“历史上,可从来没人这样想过!”
徐风雷微微一笑。
“那是因为,历史上也没有王朝如同大唐这般强大过!”
“大唐目前的疆域,就已经超越了秦汉的巅峰疆域,而毫无疑问的,我们的版图还要再继续扩张!将来整个北疆、辽东,乃至是西域,都有可能成为大唐的领土!”
“时代在进步,事情在起变化,不研究一套新的制度来管控这座天下,能行吗?”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是啊,是啊……”
他感慨道,
“朕现在拥有的一切,非历朝历代雄主可以比拟!”
“所以,朕自然也要开创新制!”
忽的,李二看向徐风雷,问道;
“那按照你的意思,朕应该把皇子分封到塞外?去当塞王立国?”
徐风雷嗤笑一声。
“陛下,您是不是想多了?”
他略带嘲讽的道,
“皇室里的这些酒囊饭袋,能到塞外站定脚跟?”
“做什么春秋大梦呢!”
“目前皇子里,可堪大用,能够独立在外打拼的,我看也就李恪,其他全都是废柴!包括李泰在内,都只适合躺在温柔乡里混吃混喝等死。”
李世民;“……”
这一顿锐评,给他整的呲牙咧嘴。
“你这……过分了啊。”
“也没那么不堪吧?朕的皇子多数还是……”
“嗯,嗯,智力多数还是正常的。”徐风雷点着头,表示认可。
李世民彻底没了话,干脆闭上了嘴巴。
“陛下的想法,我是可以理解的。”
徐风雷正色道,
“将皇室子弟封出去立国,这样最起码他们身体里流淌着的是李唐皇族的血脉,就算要反,也是窝里斗。”
“跟非刘不王一个内涵。”
“但问题在于,出塞立国是闯荡,是打拼,是要力压当地土著的!”
“这就必须要有才能!没能耐的人,就没法踩在土著蛮夷的脑袋上拉屎撒尿!”
“当年周天子搞分封的时候,那些受封的功臣,哪个不是一等一的狠角色?秦国老祖宗的地儿,更是直接分到了西戎的腹地!就这样的艰难开局,秦人还是一口一口把西陲之地给啃了下来!”
“这能耐,皇族宗室之中,有几人有?纵然给兵给将,蛮夷听话,在塞外站定脚跟也不是容易的事啊!”
一番话语,给李世民听沉默了。
是啊。
能出门闯荡出一片天地来的,绝无平庸之辈。
“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
李世民沉声道,
“朕如若采取这样的政策,几十年乃至百年内,他们是能听朝廷的话的,如当年各国听周天子的话一样、”
“可百年之后呢?”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几代传承下去,他们只会觉得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祖上打拼出来的,全然不会再记得皇室的恩典!”
“届时,便会脱离朝廷的管控,不听皇帝的命令,不缴纳赋税!”
“甚至……如昔日楚王秦王一般,欺凌皇室,甚至是取而代之!”
“若是如此……为之奈何?”
李二一下就抓住了这条政策的隐患。
搞分封,注定分出去的会闹独立!
“难道陛下想要大唐万年万年万万年?”
徐风雷讶然道,
“不会吧?”
“我说过,大唐的国祚有二百八十九年,这是定数,我找李淳风和袁天罡都确认过。”
“我当初立下誓,要为大唐续一百年国运!那也到不了四百年。”
“所以,您说的这些隐患是存在,但这条政策对于大唐的延续,对于国力的提升,好处是远远大于坏处的!甚至有可能让大唐辉煌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如果真有那一条,分封的秩序崩溃了,那可能也是大唐国运走到头了,灭亡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能有个四百年就不错了,起码巅峰过。”
李世民:“……”
这小子不说这些难听的大实话会死是吗?!
真招人讨厌!
李二不爽道:
“朕怎么觉得你是在诓朕呢?”
“好处远远大于坏处?你凭什么这样认定?先说三个好处来听听!”
徐风雷耸了耸肩。
“这有何难?”
他张口就来,
“第一,可以增强对周边地区的管控力,唐人当塞外老大,远比胡人当老大要来的强,只要皇帝不昏聩,无论是调遣还是收税,都能办妥。”
“第二,可以促进周边地区和中原的真正融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可要是顶层决策者的族类相同呢?是不是能好办很多?”
“就像周天子和各个诸侯交流,绝对比跟蛮夷酋长交流要来的通畅,各诸侯之间也都是同类,文化和思想都是相通的,久而久之,自然能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李世民微微颔首。
这些,都能从历史上找到根脚。
“而第三点,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
徐风雷道,
“减少本土资源的消耗。”
“每一朝都有每一朝的功勋,都需要封赏。”
“就比如陛下您,光是国公就封赏了几十人吧?其他各种爵爷,有数百人吧?”
“您手里封赏还好说,毕竟刚开国,资源还很多,可后世之君呢?”
“一代代封赏下去,要封的人很多,可资源却是固定的,只会越来越少!”
“到时候,矛盾就会凸显出来,甚至造成巨大的危机!”
“而内郡县、外分封的制度,则是可以避免本土资源的大量消耗,反而可以让功臣去塞外开荒,来让盘子变得更大,资源变得更多!”
“如此一来,没有消耗,反而还能增补!皇朝想不强盛都难呐!”
李世民:“!!!”
前两个好处,他还觉得稀松平常。
可到了这第三个好处,他一下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心脏猛地一缩!
“妙!”
李二忍不住拍掌道,
“好一个没有消耗,反而增补!”
“这太妙了!”
“听明啊,还得是你啊!朕现在相信,这个法子能让大唐国祚延绵了!”
徐风雷嘴角微微上扬。
那自然是妙。
事实上,这第三个好处,往往是王朝盛衰的关键问题!
百年后安史之乱之所以会爆发,其实最核心原因之一,便是下面的人得不到应有的资源,这才要造反!
否则,一个起兵没多久就死了的安禄山,哪里能把鼎盛的大唐搅乱成那番模样?
后来李隆基设立藩镇,其实就是被逼无奈之下,对资源进行一次再分配……
但那种资源分配,不管怎么变都是倒腾的国内的这点资源,最终也是治标不治本。
真要解决,唯有眼下这个法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