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目标何在
塘边浮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5章 目标何在,大汉之我成了千古一帝,塘边浮叶,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许攸在曹操面前连连吃瘪,袁绍无奈,让荀侃替代了许攸在徐州的军师职务;许攸也一直想挽回自己的声誉,闻言笑道:“其实也没有多少可说的,刘表是那种让人感觉非常谦虚和谨慎的人,但这种谦虚是一个假象,骨子里,刘表也是有凌云之志的。现在我们不知道刘表到底在荆州能做多少主,不如派一个人去襄阳看看。”
田丰微微一愣,许攸的意见不错,关键是许攸说话间吞吞吐吐的样子,显然是有更重要的东西没说出来;袁绍更熟悉许攸,笑着说:“许攸,什么话尽管说,我们相交二十多年,没有话不能说。”
“唯一的担心,是刘辩顺着东郡一路往南杀,不仅会占据整个东郡,还能与张邈会合,挤压我在北线各郡的生存空间。”许攸如临大敌般地说道,田丰陷入久久的沉思之中,许攸说的意思就是,刘辩的目标到底是南阳还是东郡,也就是在袁绍的西面还是北面;相对于刘辩,袁绍的兵力不足,一旦调动错了,面对的就是惨败。
按理说,既然沮授出奇制胜,刘辩就应该彻底掌控南阳,分头挡住袁绍和刘表;但要是刘辩的目的是步步推进,直到把袁绍军压制在豫州一带,那么刘辩绝对可能从濮阳一路打过来,毕竟东郡等地的士族并不是袁绍的老铁,刘辩能开出的条件更加优厚。
田丰有种直觉,好像最该倒霉的不是坐在正中的袁绍,而是在汉中的刘协;想到这些,田丰试着从刘辩的角度针对刘协布局,忽然发现了端倪。沮授在南阳,虽然杀不进汉中,但是对于上庸、房陵可以形成威胁;田丰明白了,刘辩其实并没有把袁绍看得多重,也不在乎扬州的得失,刘辩在乎的是刘表的荆州和刘协的汉中会不会形成一体。
更多的情报还需要求证,田丰感觉有种紧迫感,迫使他不得不说出心中的疑虑;袁绍与许攸都是一怔,随即明白田丰说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沮授控制了南阳,在上庸和房陵任命追随刘辩的官员,那么荆州与汉中最近的一条路就被切断了,身为罪臣的刘协就算拥兵十万,也无法前去攻打上庸,一动,就坐实了再次谋反的罪名。
许攸苦笑道:“那么刘辩亲自率领的就是主力了。”
袁绍不屑地说:“既然如此,我让袁尚、文丑坐镇汝南,让朱灵前去增援高干。”
田丰、许攸其实都认为文丑更应该去东郡,但是袁尚是袁绍最喜欢的儿子,在袁绍的心目中比一个东郡重要,两人实在无法相劝,好在有程昱、李乾、薛悌那几个坐地虎在,估计一时半刻不会有什么问题。
蒋义渠突然快步走了进来:“主公,九江郡告急。”
告急,袁绍一下子站了起来,九江郡的战局不是一直很顺利吗?袁绍冷静地说:“念。”
蒋义渠一念三人才知道,袁术把在庐江郡血战的孙坚之子孙策调回了寿春,这个小家伙大有孙坚之风,竟然一举打败了笮融、薛礼;本来胜败是兵家常事,谁知道笮融那个扶不上墙的烂泥,竟然杀了薛礼,吞并了薛礼的人马,直接逃往江南的豫章。
这样一来,原本与纪灵大战的袁谭一下子陷入了孙策、纪灵、张勋的三面夹击中,只好退兵回到广陵郡,纪灵等人正在分兵收复失地,按照袁谭的估计,袁术很快就会收复九江郡全境。
这个消息足够恶劣,袁绍咬咬牙说:“田丰,我们去广陵郡,一定要拿下寿春。”
鄄城、范县、东阿其实是个很大的区域,只是在罗大师的中才变成三个孤零零的县城;范县、东阿在济阴郡,鄄城在山阳郡,加上李乾控制的济阴郡乘氏县,这个横跨三郡的区域加在一起的面积不比济阴郡小,而且保持了济阴郡和山阳郡的通道,通道的东面就是巨野泽,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水泊梁山。
正因为地形有利,加上豫州刺史郭贡和青州刺史李乾的相助,高干和程昱才能北拒沮授,西挡张邈;但是刘辩的大军开始动手后,短短的三天时间,范县、谷城先后沦陷,虽然事后知道范县有汜嶷、王楷那样的细作,谷城是中了调虎离山计,但是一切都晚了。
为了保住济阴郡的最后一个城池,高干只能派豫州刺史郭贡率领一万精兵增援薛悌,郭贡日夜兼程赶到了东阿县。眼看着离县城还有不到二十里的路,忽然道路两旁梆子声响,箭矢如雨,铺天盖地;郭贡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中了埋伏,对方有这么多弓箭,分明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
可是一切都已经迟了,敌军以逸待劳,从埋伏之处呼啸杀出,郭贡的部下在生死关头无心恋战,不约而同地掉头突围。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刘辩和郭嘉看了不禁相视而笑,对方的做法对于一般的军队或许有用,可以靠着良好的素质逃出包围圈整军再战,但是刘辩有骑兵,并且是乌桓杂骑和白马义从。就算郭贡一万步军列阵迎战,也未必能挡住徐荣、太史慈等人,何况是在混乱逃命之中。
徐荣和太史慈各率领一千骑兵毫无阻碍地从背后掩杀过去,等郭贡听到马蹄声想喝止住军队,可是下面的军心已经彻底涣散了,上上下下懦弱而自私的本性暴露无疑,只有郭贡自己身边的一两百亲兵停住了脚步,大多数人反而加快了逃跑的步伐。
郭贡的努力只不过坚持了十个回合,就死在了太史慈的枪下,太史慈砍下了郭贡的脑袋,挑在旗杆上,让郭贡部下的最后一点勇气都消失得干干净净,在刘辩军大喊的“投降不杀”声中,剩下的人都绝望地放下了武器。
伏击很成功,但是刘辩军的目标并不是东阿城,而是济阴郡的定陶县和乘氏县;李封和李乾同宗,在乘氏县诱杀了李乾,乘氏县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李乾的儿子李整只能带着四千精兵撤走,徐荣连杀两将,夺取了城门,城内的人很干脆地投降了。
等刘辩到了城下,郭嘉已经贴榜安民,原来的济阴郡从事中郎吴资已经带着一干人在城门口等候。吴资身材高大,拜见刘辩说:“我们都是桥瑁桥郡守的旧部,桥郡守**人所害,我等才来济阴郡避难,我等愿意跟随皇上。”
既然吴资上演了纳头就拜的剧本,刘辩绝对配合,扶起吴资沉声道:“吴将军请起,日后我在济阴郡还要仰仗将军相助。”
随后刘辩好言安抚吴资身后众人,一起到郡守府入座,摆宴庆贺;郭嘉把乘氏的库存报给刘辩,官府的仓库里竟然有够全城百姓一年的粮草,和数以千计的盔甲、弓箭、布匹;只是铜钱的数量让人失望,大约只有百万钱,两百斤金锭也只是铜金。
徐荣感慨地说:“这里还是富裕,比凉州的那些地方好多了,就是董卓在关中,一般的城池也没有这么多的物资。”
刘辩点头,望向吴资问道:“吴资,你久在济阴郡,有什么高见?”
吴资答道:“乘氏是济阴郡唯一没有被黄巾军攻占过的城池,济阴郡六十万人口,十多万人在乘氏,除掉各大士族坞堡里的人和还没有占领的郡治定陶,其余县的人口加在一起,也只是和乘氏差不多。那些大族都建有自己的坞堡保护族人,一个坞堡里从一千人到三四千人不等,各个县城里的人并不是很多。所以守住乘氏,就等于守住济阴郡,其他各县可传檄而定。”
吴资既然投靠刘辩,自然是希望刘辩能够在济阴郡坐稳,主动把投名状献了上来,刘辩微笑道:“那就太好了,吴资,你暂代太守一职。”
吴资急忙谢道:“多谢主公提携。”
吴资在官场多年,晓得刘辩后面还有几十年的好日子,自己现在就能跟随,将来必定能飞黄腾达;人生就是这样,跟对人重要,但是有机会更重要。刘辩看了看李乾手下将领的名册,看到李典的名字,心中一动问:“李典是什么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